【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有時候在閱讀香港文章時是不是會有「是什麼意思啊?」或「寫錯字了!」的疑問?原來同樣使用繁體字作為書寫工具的台灣和香港,在字的使用上有不小的差異呢!

(責任編輯:黃家茹)

台灣和香港都是使用繁體中文,但從「嘆」和「歎」、「妝」和「粧」,或者是「着」和「著」,其實台灣和香港在許多單字使用上,各有各的不同習慣用法。

雖然中國慣用簡體字,但越來越多中國民眾也對繁體字有興趣,開始學習繁體中文。中國媒體發現,雖然台灣跟香港用的都是繁體字,但台版與港版在單字使用上其實有些差異。

海外網引述字媒體報導,以「嘆」字來說,台灣慣用「嘆」,但香港則多半使用「歎」。「說文解字」的說法則是,歎,吞歎也。從口,歎省聲。換句話說,歎必須出氣,所以有「欠」,但氣又必須從口出,所以也從「口」。這是台港對嘆氣的用法不同。

「為」字的台港用法也不同。台灣的「為」與香港的「爲」沒有太大區別,但香港慣用的「爲」是甲骨、金文與小篆轉化而來,且「爲」是象形,最初的本意是母猴。

「妝」字,也是台港也別。台灣用「妝」、香港用「粧」。字媒體指出,「說文解字」解釋,妝,從女部,本意是梳妝打扮,「粧」是「妝」的俗字,兩者互為異體字。

台灣用的「只」,在香港則是仍以古體的「祇」表現。「只」這個簡寫,是在唐宋之後才出現,並流傳至今。

延伸閱讀:

在中國教繁體字的台灣人——為什麼她要在北京開一家「繁體字私塾」?

【說文解字】別再吵簡體繁體誰是正統──這位研究生從甲骨文告訴你簡體字的由來

繁簡大戰開打:中國導演馮小剛籲恢復繁體中文,我台灣人肯定支持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都用繁體字  台港用字居然差這麼多>。首圖來源:wiki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