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有6億人因食物中毒引發不適,42萬人因此死亡

文◎許仲博

0
94

  近期食物中毒事件頻傳,對廣大的外食族群而言無疑是人心惶惶,也引起了民眾對食安議題的風險意識。綜觀國際,其實有為數眾多的民眾深受食源性疾病,也就是俗稱的食物中毒所苦。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資訊,全球每年有6億人──也就是約每10人就有1人──因食用受汙染的食物而引發不適與疾病,每年更有42萬人因而死亡,從而損失3,300失能調整生命年(DALY)。須留意的是,5歲以下兒童為食物中毒的主要族群,約占總患者的40%,每年有12萬5,000名幼童因此喪生。

  以臺灣來看,細菌及病毒是食物中毒病例中最常見的感染源,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2023年共有633起食物中毒案例,造成5,196人不適,最常見的細菌類別依次為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病毒類則以諾羅病毒為大宗。

  炎熱的環境不利於食品的保存,華氏40~140℃(約攝氏4~60℃)的環境病菌會快速繁殖,建議在室溫下的食物應盡速食用,且進食前後都要留意手部的清潔,若身體有任何不適或是有食物中毒症狀,應第一時間就醫。

  食物中毒除了一般常見的腹瀉或是嘔吐的急性症狀,更可能導致癌症或是長期失能,民眾也須留意自身醫療險種購置是否充足,當意外來臨時,讓保險將損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