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三五成群》?

关注者
25
被浏览
52,899

1 个回答

相当震撼。这可以说是华语邪典电影里的翘楚了。


故事根据1997年香港秀茂坪童党烧尸案改编而成。港产片有不少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例如最出名的《人肉叉烧包》就是。但相对于那种猎奇的风格,《三五成群》难能可贵的是导演用近乎白描的方式,讲述10几个14-17岁的未成年,是如何不好好上学,无所事事,因为贪玩、怕被人欺负而抱团,一步步混迹在一起,从最初的嬉戏打闹,到为了处决内部的“叛徒”,而残忍折磨受害的少年直至死亡,以致于最后为逃避罪行而烧毁尸体的全过程。


虽然成本低廉,但导演钱升玮处理细节非常用心,全片不仅在案发地秀茂坪取景,连所属楼层和房间号等细节都原样布置;所有主角使用真实案犯的名字,故事也99%依据真实经历而改编。


本片成本180万港币,拍摄时间6天。大部分演员都是非职业演员。


饰演首要案犯“大王”的是宋本中,之前经常在周星驰的电影里出演配角,这次是他首次担当做男主角,很好的把握住了这个年仅17岁的小混混老大和变态杀人犯的潜质。他也是演员转型成功的典型例子,剧集《反黑》就是由他执导。


饰演受害人之一三叔的演员也是老面孔,来自周星驰作品里的“如花”李健仁。片中三叔有轻度智障,受人欺凌,李健仁演得十分真实,这是他少有的正剧表演,令人刮目相看。


除此之外,饰演番薯的余家豪,饰演阿必的林子善,以及饰演黑仔的张豪龙都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出演番薯弟弟的梁文迪,从戏里角色来看也许连真实案犯的14岁都达不到,但却演得相当出色,看的时候就让人相信这个角色就是他自己。


本片于1999年6月上映,由于大量脏话、黑社会场面以及未成年的暴力场景而被划分为三级片。由于本片不但有多场暴力戏份,里面的脏话更是破了港产片纪录,成为全香港脏话最多的电影,甚至连当时电检处的处长都打电话给导演,沟通是否可以进行删减。


《三五成群》依据真实案件改编,上映时还是引起了轰动。但由于是三级片,最大的受众群年轻人没法进场;再加上当时正值香港金融风暴,盗版横行,市道低迷,连周星驰和成龙的电影都不卖座,这样一部没什么明星的小成本制作更谈不上票房吸引力,最终只上映一个礼拜,拿到19万的票房。


而导演钱升玮曾经拍摄过《僵尸先生》等多部卖座作品,他拍摄《三五成群》的动机也是为了想警示世人,提醒年轻人不要误入歧途。那时候正值《古惑仔》风靡,黑帮片大量涌现,不少青少年仿效,影片里的这群主角也是如此,所以《三五成群》里的“皇朝”黑社会就完全褪去了《古惑仔》式将黑社会美化成影片的拍摄方式,以白描的形态写就了整部电影。


他不计酬劳辛苦拍摄的心血,最后却如此票房惨淡。观众们宁可在盗版影碟店里,围着电视机一起看《三五成群》的盗版VCD,也不会买票进电影院看。这令他彻底心灰意冷,后面极少再执导电影,而本片后来连DVD都没有推出,甚至连清晰的海报都没一张,胶片和电影海报等相关物品都被钱升玮导演收藏起来,束之高阁。


本来这个故事就和大多数那个年代的小成本港产片一样,就该到此结束了。


但有时候世事就是如此奇妙……


2007年7月1日,一位名为Mato Chan的用户在家中找到《三五成群》的VCD,将其中大王在屋村里和一个名为神仙B的混混起冲突,然后被其羞辱的片段上载到了youtube。这段仅仅只有一分钟,清晰度不到360P的视频,却意外的让本片流行起来,皆因这段混混吵架的片段相当真实,勾起了不少童年时期在屋村长大的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这个片段如今浏览量已达179万,并且引起香港网友二次创作,进行了诸多恶搞短片的制作。不但再次带动本片的观影热潮,还让本来只是客串两场戏的、饰演“神仙B”的演员蔡坚成也再度火起来。他本来是洪金宝的动作团队成员,年纪大了之后已经不再演戏,改行开出租车多年,因为这个短片和《三五成群》的火暴,令他重回娱乐圈,再次接拍了一些影视剧。


2017年,香港叱咤903举办港产片电影节,本片更被选中,和《英雄本色》《唐山大兄》等经典一起放映,而钱升玮导演也贡献出了自己珍藏的电影胶片,时隔多年让这部电影以清晰画面呈现银幕。


遗憾的是本片出品公司倒闭多年,版权混乱,以致于至今也无法推出音像制品。


《三五成群》的影响力一直在延续。甚至直到20年后,如今香港有新的律师入行做刑事诉讼与辩护,都会看这部电影,因为这10几个凶手的量刑方式,在案中究竟到什么程度,谁出手多少,谁旁观,谁见死不救,谁是帮凶,进而判多少年的细节,都被电影忠实反映,成为打刑事官司的一个参考教材。


2022年,在4K电视机上以VCD的高糊画质重温这部电影,但依然令我感到震撼。它当然算不上是多么优秀的作品,导演的手法也谈不上有多艺术性,和同类的《少年A》或者《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相比显得太过凌乱粗糙,是90年代典型的“快餐式”港产片。


但它所表现出的那种生猛和真实,却又让我不得不另眼相看,尤其是中间某些未成年人没来由的暴力,对照现实里真实发生的故事,更让我不寒而栗。无论什么社会环境和时代,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依然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棘手的社会问题。


最后,以当年法官王见秋对其中一个专为污点证人,供出案情真相的犯人的判词作为结束吧。这源于陶渊明的作品《归去来辞》: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