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易思是一家全球服装配件制造商,生产线设于中国(香港及东莞)和柬埔寨,多年来以批量生产一系列高品质的服装配件产品,为全球和本地品牌服务,并于香港、上海、印尼、柬埔寨、荷兰,意大利、土耳其和美国设有办事处。

新冠疫情期间,爱易思为降低厂房及办公室的感染和传播风险,保障各地员工的工作安全,于是把部分厂房改装为生产防疫产品的无尘车间。起先是为了自用,随后更扩大产能,以供应给政府和市民大众。

爱易思向来以高质量见称,深受国际时装及潮流品牌信赖。故此,该公司在生产防疫产品的同时也精益求精,加入香港科研成果AB Diamond消毒杀菌涂层,并打算继续研究把有关涂层专利及其他环保物料应用在服装配件生产上,以迎接更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后疫情时代。

疫情下制衣业大洗牌

全球抗疫措施接连不断,持续打击各行各业,向来依赖线下销售的服装零售业更是首当其冲。根据全球市场研究公司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估算,线下和线上销售渠道分别占2019年全球服装销售的70%和30%。虽然线上服装零售在2020年间增长几近二成,线下零售却录得三成的跌幅,最终令去年全球服装销售总额按年收缩18%。

相片: 爱易思烫画

爱易思烫画

爱易思业务集中于全球服装供应链的中上游,为各大服装品牌的生产商提供高质量的服装配件,包括烫画。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爱易思当然也无法独善其身,惟透过多方面的尝试和努力,整体生意不跌反升。爱易思行政总裁陈伟文解释说:「疫情主要影响一些依赖线下销售的传统服装企业。可幸的是,我们的主要客户如Adidas、Nike和Puma等国际品牌,大多在疫情前已经拥有成熟的线上销售部署。

「话虽如此,我们的确也感受到疫情对整体制衣业的沉重打击。一直以来,我们与柬埔寨的同业及制衣业协会保持紧密联系,当地现时约有300多家规模达5,000至10,000名工人的制衣厂,当中不乏与我们相熟的同业,据悉不少因缺乏订单,已由2020年5月起被迫停工停产至今。」

改投口罩生产

虽然爱易思的订单未有因疫情爆发而大受影响,但如何在短时间内为各地员工提供充足可靠的个人卫生防护装备,却成为了该公司在疫情初期遇到的最大挑战。陈伟文说:「作为一家拥有数百名员工的企业,我们不能承受爆发群体感染的风险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和人命损失。因此,为确保每名员工都能够获得充分的保障,我们毅然决定自行生产防疫产品。」

相片: 爱易思无尘车间

爱易思无尘车间

迄今为止,爱易思在香港设立的无尘车间备有6台口罩机。陈伟文忆述说:「虽然口罩生产对我们来说应该不算复杂,但由于全球爆发抢购潮,加上国际间许多地方都颁布了旅游禁令,购买和设立口罩机也没有想像中那么简单。最初,我们还以为买了机器,就必定能够定时定量生产到足够数量的口罩。怎料,我们和其他本地口罩生产商一样,都要面对机器安装、操作和维修等技术问题,加上口罩机供应商的技术人员未能赴港,我们只能依靠遥距视讯方式寻求协助。最终,我们花费了不少时间摸索,并聘请了本地的机械工程人员改良口罩机的设计和性能,方可及时投产。」

爱易思确保口罩机能有效运作后,就与多家国际检测机构合作,为他们的无尘车间和所生产的口罩进行ISO等国际认证。陈伟文说:「防疫产品检测涉及不同的专业仪器,但不少位于香港的检测机构要到去年年中才能陆续完成添置有关仪器。故于疫情初期,我们不得不把口罩寄到台湾和美国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可是在这过程期间,不少实验室都要因应当地政府的规定,优先服务当地企业,因此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能获得所需认证。」

作为本地口罩生产的先行者,爱易思是获香港政府「本地口罩生产资助计划」资助的生产商之一。陈伟文说:「起先我们生产口罩是为了自用,随后为响应香港政府的呼吁,维持本地口罩生产及供应稳定,便扩大产能以供应予政府及市民大众。2020年3月,我们获批资助后,便忙于为口罩取得所需的测试报告,以证明我们生产的口罩符合政府要求的ASTM F2100第一级防护或以上的标准。作为首批成功于5月便开始供货的本地认可口罩生产商之一,爱易思至今已向政府提供超过1,300万个口罩。

「能够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快速投产口罩,全赖香港人的应变能力。我们聘请到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士加入我们的口罩生产项目,当中有前飞机工程师负责组装、操作和改良口罩机,也有前空中服务员、售货员和接待员等负责品质监控和包装。在口罩供应最短缺时,我们更实行3班制,24小时不停生产口罩。」

踏足线上线下

除了员工的需要和政府订单外,爱易思也有供应口罩予生意伙伴,并与零售商合作开展零售业务。陈伟文说:「我们是少数获政府认可且具品质保证的本地口罩生产商。越来越多品牌希望在疫境中保持或提升知名度,因此向我们订购印有他们商标的口罩。去年4月至6月期间,我们的厂房外一度有大批市民亲身前来排队,等候购买我们生产的口罩。由于我们的本业是服装配件批发,疫情正好让我们有机会发挥所长,开拓线上和线下的零售业务。」

爱易思现时设有网上销售平台,让消费者轻松以信用卡或电子钱包付款,并安排速递公司送货到自取点、便利店或个人地址,同时又设立了社交媒体专页,让关注者能够紧贴公司最新的防疫产品和推广优惠。

相片: 爱易思的网上销售平台

爱易思的网上销售平台

线下渠道方面,爱易思主要跟位于尖沙咀的高端零售平台LCX合作。陈伟文解释:「我们只须向LCX提供一批免费口罩,或相当于几千港元的租金,就可以有销售专员在LCX的销售点为我们推广产品,并提供试用装供顾客使用。这种灵活的线下零售模式不但起始成本低,而且能够兼顾快速多变的消费习惯。

「下一步,我们计划与位于奥海城的Waterfall健身中心合作,摆设零售点。同样,我们会以『以物易物』的形式,向健身中心的会员和教练提供防疫产品,以换取推广和销售产品的渠道。」

投资消毒杀菌涂层

陈伟文指出,爱易思一直都与本地科研圈和研究型大学保持紧密联系,发掘可以应用于服装配件生产的创新科技成果。他说:「我们经常联络科学园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专家,探讨工厂自动化、3D印刷等技术的应用。2020年初,我们得悉一家位于科学园的公司已研发出一项消毒杀菌涂层专利技术,便主动接触有关企业,最后更斥巨款买下有关涂层的专利。」

陈伟文指出,消毒杀菌涂层能更有效保障口罩使用者的安全:「普通口罩只能过滤病毒和病菌,把病毒和病菌隔绝在口罩的表层,使其不能进入我们的呼吸道。可是,一般使用者在进食前后,都会脱下和重新戴上同一个口罩。要是手部接触到口罩表层上的病毒或病菌,再接触口或眼睛,那么感染机会便会大大增加。假若我们能令口罩表层的病毒和病菌自动消灭殆尽,便可大大降低重用口罩的风险。」

2020年3月,爱易思的研发团队便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在口罩表层喷上消毒杀菌涂层。陈伟文说:「科学家证明了消毒杀菌配方的成效,并提供了有效成份的配方。然后,我们作为生产方,便要研究如何结合有效成份和其他原料,并使用合适的机械均衡地喷洒涂层,以配合大规模生产。

「我们发现,喷洒消毒杀菌涂层的过程不能过快,否则容易令涂层变得脆弱易损。喷洒涂层后,我们还要派员测试口罩涂层的厚薄和均衡程度。这不单令生产消毒杀菌口罩的时间比一般口罩长10倍,也令成本大增,更遑论赚回投资买下有关专利的费用。假如要透过售卖消毒杀菌口罩回本,每片口罩的价钱便要加至5港元以上。为免口罩价格过高,并在全球口罩供应陆续恢复正常时保持竞争力,我们唯有善用有关涂层,开发更多不同的产品,包括去年11月正式推出的无酒精长效搓手液。」

爱易思的搓手液是消毒杀菌涂层的延伸产品,能够在皮肤表面发挥消毒杀菌的功效。陈伟文解释:「市面上大部分的搓手液都以酒精消毒杀菌,但酒精成份容易引致皮肤敏感和干燥。儿童使用过量的酒精搓手液,也有经皮肤吸收过量酒精,危害肝脏健康之虞。爱易思搓手液的主要成份包括水、醋酸、纳米银和专利的微粒子,已通过皮肤敏感测试和食品安全测试,证实对人体无害。」

此外,爱易思正研究把消毒杀菌涂层应用在烫画上。陈伟文说:「我们希望可以让成衣上的涂层保持无毒无菌的状态。不过,衣物一般都会重复清洗,所以涂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这方面,我们还在研究当中。」

粤港澳大湾区:产品创新孵化基地

爱易思在服装配件生产已有超过14年的经验,见证过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多番变迁。过去,爱易思主要在内地工厂进行大规模代工生产。近年,生产重地已由内地逐渐迁往柬埔寨。

爱易思的柬埔寨厂房约有400名工人,产出占公司总营业额近八成。陈伟文解释:「近10年,内地的工资水平不断上升,劳工福利和营商法规也越来越严格,不少制衣厂都已经或考虑把劳动密集的工序迁往人力资源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地区。我们也早在2018年便到柬埔寨设厂,一方面可以配合成本的考虑,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客户对于产品来源地的要求。

「2018年,我们的美国客户因为中美贸易摩擦升温,要求我们增加中国以外地方的生产占比,间接促使我们积极考虑开拓新的生产基地。最终,我们选择落户一个位于柬埔寨的工业园,主要因为当地的营商环境非常自由,外资能够以独资形式持有本地公司,加上没有外汇管制。此外,爱易思的首席营运官陈平是柬埔寨华侨,谙熟当地语言,能够以高棉语与当地商界和政府部门沟通,结果成功于一年内为公司于当地购地兴建工厂和设立生产线。」

不过,陈伟文指出,中国内地在全球成衣供应链中依然担当重要角色:「中国内地在原材料、配件或半制成品的价钱方面仍然甚具竞争力。以口罩为例,爱易思以产品质量先行,坚持用德国、日本或韩国的熔喷布,每片口罩的最低成本为3港元。但假若改用内地制的熔喷布,每片口罩的最低成本就能降至1港元以下。凭藉价格优势,中国内地依然是全球重要的成衣原料供应商。我们的东莞厂房能够轻易采购到不同价格和质量的原材料,所以顺理成章很适合转营研发产品和制造样品。大湾区的『试错』成本一般较低,有利产品研发和创新。」

香港:科研及知识产权贸易中心

随著本地科研及知识型经济日趋成熟,香港将可以继续发挥其在法律、专业服务和知识产权制度等方面的优势,吸引国际科研和知识产权贸易等高增值活动。2015至2019年间,香港接获逾70,000宗来自超过70个国家或地区人士的专利申请,其中最多来自美国(约27,184宗),其次为日本(6,890宗)、中国内地(6,113宗)和瑞士(4,600宗)[1]。

陈伟文指出,香港将继续是爱易思保护专利技术的重要基地:「香港的企业和消费者普遍非常尊重知识产权,因此我们可安心在香港处理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生产,例如调配消毒杀菌涂层。」

陈伟文估计,疫情过后,香港的本地工业会继续专注研发尖端技术,联动大湾区及东南亚生产链,推动亚洲区内高端技术生产及贸易的发展。爱易思也已经准备就绪,再次改造香港厂房,以迎接疫情后的科研发展大势。陈伟文说:「我们在疫情中已小试牛刀,利用环保再生物料制造高弹性的口罩耳带。踏入2021年,我们计划将部分口罩机转移到柬埔寨,腾空香港的无尘车间来研发可生物降解油墨。」

陈伟文补充说:「不少欧美客户都曾表示,非环保再生物料或不可生物降解的原材料都会快于2025年后一一被淘汰。随著绿色生活和可持续生产将会成为疫后的新常态,我们将继续立足香港,钻研绿色科技的应用及注册专利。」

陈伟文对于烫画业务的前景非常乐观,他说:「我们准备在2021年提升产能,并已为此增聘人手和预订原料。疫情是重要的分水岭,催化业界汰弱留强,现时近半的竞争者都已退出市场。故此,我们相信能够挨过疫境的,将会发现眼前的景象是一片海阔天空。」


[1] 资料来源:《有关转录标准专利申请的统计资料》,知识产权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