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岐(植物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李振岐

植物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展开4个同名词条
李振岐(1922年10月4日—2007年9月23日),字兴周,出生于河北省遵化市 [1],植物病理学家和小麦锈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
1949年李振岐从西北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西北农学院植保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57年前往苏联季米里亚节夫农学院进修2年;1959年自苏联进修回来后,兼任西北农学院植物病理教研组主任;1982年作为访问教授,前往美国蒙大拿大学植病系学习;1986年晋升为西北农业大学教授并于同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8年兼任西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所所长,1992年后为名誉所长;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担任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07年9月23日李振岐去世 [2]
李振岐长期从事农业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免疫学教学及小麦条锈病和植物免疫研究,主编了中国第一本《植物免疫学》全国统编教材 [2]
中文名
李振岐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
出生日期
1922年10月04日
逝世日期
2007年09月23日
毕业院校
西北农学院
职    业
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植物免疫学》《中国小麦锈病》
主要成就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    别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1922年10月4日,李振岐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团瓢庄乡下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931年,李振岐进入小学学习。
1937年,李振岐升入河北省立遵化中学。在此期间,日本侵略军侵入中国。他看到家乡沦陷,侵略者残害人民,义愤填膺,同时,看到蝗虫经常为害,损失很大,下决心一要参加革命,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二要学好农业科学,把病虫害消灭掉。
1942年暑期,李振岐中学毕业后,与同学一起,逃离了沦陷区,到达陕北宜川山西大学考入文学院英语系学习。
1944年12月,独山失守,民族危机,李振岐参加青年远征军赴印度兰枷训练基地接受军事训练。
1945年6月,李振岐回国在昆明待命参战,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遂退伍转学至西北农学院(1999年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系学习。
1949年2月,李振岐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担任西北农学院植保系助教(1949年2月至1962年2月),并开始从事小麦锈病研究。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李振岐借调到西北农科所工作。
1954年,李振岐又回到西北农学院植保系,担任讲师兼系秘书。
1956年,李振岐前往西安俄语学院进修了一年俄语。
1957年,李振岐前往苏联季米里亚节夫农学院进修2年(至1959年)。
1959年,李振岐自苏联进修回来后,兼任植物病理教研组主任。
1962年,李振岐晋升为副教授。
1965年,李振岐所领导的植病教研组被评为先进集体,他作为代表出席省群英会。
1972年,李振岐兼任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系副主任、系主任(至1984年)。
1982年,李振岐作为访问教授,前往美国蒙大拿大学植病系学习。1983年2月,李振岐担任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系主任、所长(至1986年2月)。
1986年,李振岐晋升为西北农业大学教授并于同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88年,李振岐兼任西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所所长,1992年后为名誉所长。
1996年,李振岐参加筹划联合申请部批“农业部作物病虫综合治理与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获得了批准,并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
1997年,李振岐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农业学部。 [3]
2000年,李振岐兼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委。
2001年6月28日,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揭牌成立,李振岐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7年9月23日,李振岐去世 [2]

主要成就

播报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李振岐在中国国内首先揭示了陕、甘、青地区小麦条锈病菌的越夏、越冬和流行传播规律,并且发现陇南和陇东等早播冬麦区为秋季菌源基地和传播桥梁地带, 提出了防治途径,为开展全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主持研究了中国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规律,发现品种抗锈性丧失由西部麦区向东部麦区发展,陇南为小麦条锈菌的主要越夏易变区和新小种策源地, 病菌小种毒性变异为引起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品种植株群体遗传分化与山区低温为引起变异的重要诱因,半山为变异的关键地带,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和建议。
李振岐主持系统研究了天水地区和关中地区小麦条锈病为主的病虫发生软件,提出了综合治理策略和技术方案,对控制两地区1990年和1991年及其以后病虫流行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此外,在秦岭植物锈病,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的分子机理和大型真菌的生态学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3]
  •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6月,李振岐发表论文150多篇;主编、合编、合著专著7本。 [3]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5.09
《中国农作物抗病性及其利用》
李振岐,商鸿生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03
《中国大型真菌的多样性》
林晓民,李振岐,侯军著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04
《中国小麦锈病》
李振岐,曾士迈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农林课程提高与应试丛书》
李振岐主编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
《秦岭锈菌》
曹支敏,李振岐著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05
《麦类病害》
李振岐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小麦病害防治》
李振岐著
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5.05
《植物免疫学》
李振岐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4.12
《小麦病害防治》
李振岐,商鸿生主编
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4.01
《农业经济管理学》
刘庆山,李振岐主编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89.02
《小麦锈病及其防治》
李振岐,商鸿生编著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02
《小麦锈病及其防治》
李振岐,商鸿生编著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期刊论文
李振岐, 刘汉文. 陕、甘、青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规律之初步研究(续)[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57.
李振岐. 我国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原因及其解决途径[J]. 中国农业科学, 1980, 13(3):72-77.
李振岐, 商洪生, 阴省林,等. 洛夫林小麦抗条锈性变异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1984, 17(1):68-74.
李振岐, 商鸿生. 天水地区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变异动态监测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s1):1-5.
李振岐, 商鸿生, 康振生. 密切注视绵阳系统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变异的新动向[J]. 中国植保导刊, 1993(3):36-37.
李振岐, 王美楠, 贾明贵,等. 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及其控制策略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2):1-5.
李振岐. 我国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原因及其控制策略[J]. 大自然探索, 1998(4):72-77.
李振岐.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9, 21(2):5-9.
李振岐. 加强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治理 确保小麦高产稳产和西部大开发用粮[C]// 中国科协学术年会. 2000.
李振岐, 康振生. 我国小麦抗条锈病育种研究进展[C]// 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 2001.
李振岐. 植物保护学——农业危害的“防火墙”[J]. 高校招生, 2002(9).
李振岐. 关于将种业列为陕西省重点产业的思考[J]. 现代种业, 2003(3):4-8.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8年6月,李振岐先后主持完成了10多项国家和省(部)课题,获得国家奖2项,省(部)级奖5项 [4-5]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8年
陕甘青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初步研究
全国科学大会奖(与刘汉文合作)
1987年
陇南洛夫林10小麦抗条锈性丧失原因原因及其解决途径
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8年
中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体系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0年
小麦吸浆虫、赤霉病、条锈病及雪霉叶枯病的综合防治与推广
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
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
农业部科技进步(集体)二等奖
2005年
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原因及控制对策研究
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人才培养

  • 讲授课程
1959年,李振岐自前苏联进修回国以后,主要从事农业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免疫学教学,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为本科生开设了《植物免疫学》,是中国国内最早开设本门课者之一。他对教学工作一向认真负责,重视教书教人,坚持教学与生产、科研结合。他重视教学改革,20世纪60年代主持综合教学实验,之后还主持了毕业实习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他为研究生开设了《高级植物免疫学》(硕士生课)和植物免疫学专题(博士生课)。
  • 编著教材
1992年,李振岐主编了中国第一本全国统编教材《植物免疫学》。
  • 指导学生
1961年,李振岐开始培养植物免疫方向研究生,截至2015年7月,先后培养了36名硕士、博士生,2名博士后和11名进修教师,均已成为学术骨干,有的已成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或博士生导师,其中博士生康振生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1998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7]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49年
解放大西北纪念章(因积极护校获得)
1986年
先进教育工作者
1990年
国家教委颁发成绩显著荣誉证书
1991年
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1年
享受国务院特殊生活津贴
199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3]
2002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7]

社会任职

播报
编辑
20世纪80年代以来,李振岐先后兼任陕西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和西北区分会理事长及抗病育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陕西省知识界协会副会长,省委省政府特邀咨询委员,区人大代表,西北大学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植物病理学会顾问,陕西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高级顾问,《植物病理学报》编委等多项社会兼职 [7]

出版图书

播报
编辑
  • 作者名称 李振岐
    作品时间1995-5
    《植物免疫学》是植物保护、植物病理专业大学生选读的基本教材。本教材也可供未修读过植物免疫课的植物病理专业研究生和有关教师、科学工作者参考。
  • 作者名称 李振岐
    作品时间2002-4-1
    《中国小麦锈病》是2002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振岐,曾士迈

个人生活

播报
编辑
李振岐的父亲李松林,母亲雷氏,家有3位哥哥和1位姐姐。母教与世代务农的和睦家庭环境对李振岐的幼年成长影响较大 [6]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李振岐的一生情牵西北、心系农学,为保障中国小麦生产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8](新华网评)
李振岐院士是中国植物病理学的开拓者,小麦条锈病研究的奠基人,中国国内最早系统开设植物免疫学课人之一。他毕生致力于小麦条锈病和植物免疫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不断探索解决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取得了丰收的成果 [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评)

后世纪念

播报
编辑
  • 李振岐院士塑像
2010年9月18日,李振岐院士塑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图书馆前落成。中国科学院院士魏江春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万忠、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朱有勇、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朱恪孝、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教授陈贤明以及李先生的女儿李彬共同为塑像揭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