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哥、發嫂這兩位人物的讀者,也許比記得馬政府曾經發過消費券的人還少。

這兩位角色出現的背景,容筆者簡述。在宣傳 ECFA 初期,為了讓人民更能了解 ECFA 的內容 (官方說法),經濟部製作了一份漫畫說帖。部內的某位天才 (或是天才團隊) 作了一份文宣,所謂一哥發嫂的創意漫畫,內容極盡種族刻板印象之事 (我們姑且不用「歧視」一字);反對 ECFA 的一哥是本省人、傳產、五專、台語口音的台灣國語;而支持 ECFA 的發嫂是客家人、高階主管、大學畢且進修 EMBA、精通國、台、英、日語 (不過倒是沒提到發嫂的母語)。另外還加上一哥「得過且過、抱持老二哲學、從未行動只會說大話」等,對比發嫂的「溝通能力佳、知性兼感性、主動參與公共事務」等行為上的敘述。

這份令人難以想像是出於一國政府機關的文宣,自然遭到砲轟,之後無疾而終。

  • 台灣的族群刻板印象仍隱形存在於社會

在台灣,這種出於偏見,製造出來的族群刻板印象 (stereotype),自然有其文化跟歷史的脈絡。比如說過去獨尊北京化的政策下,所造成的各種母語弱勢;電視節目、電影上操本省或原住民口音的角色,多是甘草人物 (這點軍教片尤其明顯)。再比如說認為客家人就是吝嗇、原住民就是會唱歌、喝酒 (且就只會) 等,還得上節目遭王偉忠羞辱學熊叫等,都是目前社會上還普遍存有的族群偏見。

  • 如何看「就感心」公司推出的影片?

一哥、發嫂的文宣,我們可以說馬政府本來就無感;王偉忠之流我們可以說他本來就充滿優越感 (或說這是演藝圈的常態);但下面這支去年夏天由「就感心」(全國電子)公司推出,近日又在電視上播映的廣告,我們該怎麼看呢?

從廣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家庭也被作了相當程度的刻板印象設定;準備裝冷氣的那家人操北京話、裝潢現代、衣著正式 (甚至連在家也穿著襯衫);對比在旁邊說風涼話的角色,操河洛台語、裝潢傳統 (那台 CRT 螢幕可能也不好找)、穿著簡便 (雖然筆者認為在家穿那樣比較正常) 等對比。這樣的設定,有沒有很像一哥角色的設定特徵「台語、得過且過、從未行動只會說大話」呢?

  • 這樣的設定理所當然?

由過去的記錄看來,主打本土風格的「就感心」公司不太像是對特定族群有敵意的企業;也許廣告公司有些內心深層的族群偏見,在這支廣告上展現出來,但既然業主要用,表示業主並沒有覺得不妥。也許業主覺得無不妥的原因,是說「這樣的設定本來就理所當然,哪是什麼偏見」,筆者不打算、也無法猜測。

  • 消除偏見,台灣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拿出這支廣告來舉例,並不打算呼籲抵制或抗議 (也許大部分人也不認為這支廣告有何不妥,畢竟去年就已經播出了),只是台灣要消弭族群偏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得走。這樣的偏見,就是在這種細微之處表現,進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影響我們的思考方式。

美國的黑人白人,在黑人民權運動興起前,原本也不能用同間廁所,以往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或想法,其實不那麼理所當然;或說我們不應該把這些事情視作理所當然。

筆者也不認為將族群偏見的基調對換,是弭平偏見的好辦法。A 族群對 B 族群有既定偏見,並不會因為 B 族群也對 A 族群偏見回去,就互相抵銷,只會加大嫌隙。Two wrongs don’t make it right。

喜歡本文作者的文章嗎?想要看更多請前往mlkj

科技不能解決的事,就交給《BuzzOrange》吧!
政治、社會、經濟、商業、生活,《BO》給你跟別人不一樣的視野與觀點,加入我們的粉絲團,一起 BUZZ!
Facebook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buzzorange

(本文轉載自mlkj,原文請見:連結。圖片來源:公視有話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