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史站志|富顺水文站_腾讯新闻

站史站志|富顺水文站

图片
编者按:水文站是长江水文工作的重要基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长江委水文局)所属水文站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测站文化,讲好长江水文故事,长江水文网分期推出长江委国家重要水文站“站史站志”。
今天,推出“站史站志”第34期,让我们一起走近富顺水文站。
长江水文网
出品
图片
▲ 富顺水文站测井(2009年摄)
基本情况
富顺水文站设立于2001年1月,是国家基本水文站、中央报汛站,隶属水利部长江委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下简称上游局)宜宾分局。测验项目有水位、流量、单样含沙量、悬移质输沙率、悬移质颗粒分析、降水量等,其中流量、泥沙监测为二类精度,是沱江下游重要的水雨情窗口。2004年4月3日,出现最小流量。2020年8月18日,出现建站以来最高水位与最大流量。
富顺水文站距沱江口约113千米,距长江河口约2862千米,基本水尺断面最大水面宽约240米,缆道跨度274米。距上游黄泥滩水电站约5千米,距下游黄葛灝水电站约22千米。富顺站全年受黄泥滩水电站蓄放水影响,水位流量变化频繁且关系复杂。7~8月,上游暴雨多发,来水频繁,水沙量变化较大。测验方式为驻巡结合。
图片
▲ 富顺水文站前身李家湾水文站站房(上世纪90年代摄)
图片
▲ 富顺水文站(2001年摄)
历史沿革
富顺水文站前身为李家湾水文站。李家湾站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黄葛村,是沱江流域出口控制站。李家湾站1940年11月设立,隶属前四川省水利局。1941年隶属前四川省水文总站。1950年,领导机关为西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1952年11月,领导机关为四川省水利厅。1956年6月,领导机关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1989年,领导机关为长江水利委员会。2001年1月,因修建黄葛灝水电站,李家湾站上迁约15千米至富顺县城,即现在的富顺水文站。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王诚源、肖木本、丁执权、郭崇武、文先明等同志,先后担任李家湾水文站站长。文先明、黄宜平、黄振宇、何江等同志,先后担任富顺水文站站长。
图片
▲ 富顺水文站全貌(2015年摄)
地理环境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有1455年的建城历史。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与长江沿线的泸州、宜宾接壤。富顺因盐设县,素有“银富顺”美誉,是享有“井盐之源”“豆花之城”的千年古县。
富顺水文站位于富顺县富世街道滨江路99号,紧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广场,这里有保存完好、规模宏大、样式精美的宋代建筑。富顺站测验江段顺直长约1.5千米,断面呈“W”型,左岸为护坡,右岸为防洪堤。上游1千米有沱江大桥,上游1200米江中心有一个沙洲。下游800米江中心有一个沙洲,下游2.3千米有沱江二桥,下游7.5千米有釜溪河从右岸汇入。距宜宾分局约80千米,驾车一小时左右。
图片
▲ 高洪流量监测(2020年拍摄)
图片
▲ 水样室(2004年摄)
图片
▲ 开展学习培训(2004年摄)
图片
▲ 人工校测高洪水位(2012年摄)
技术发展
2001年1月,架设跨江缆道,采用过河索吊铅鱼开展测验,并实现水位、雨量自记,通过PSTN和海事卫星实现自动报汛。2004年,采用流量单沙测量程序,实现流量、单沙、断沙自动生成数据表格,摆脱手工记录和计算。2005年7月1日,实现水位和雨量自记并通过北斗卫星自动报汛。2010年,升级报汛设备,采用GPRS和北斗卫星报汛。2012年4月,配置电子天平,提高含沙量称重精度。
图片
▲ 洪水中的富顺站自记井(2020年摄)
图片
▲ 开展水文应急监测(2020年摄)
难忘记忆
2020年,长江干流先后发生5次编号洪水。第5号洪水期间的8月18日16时,富顺水文站出现洪峰,超保证水位0.08米,是2001年迁站以来最大量级洪水。富顺水文站在高洪中成了“孤岛”,周边与江面连成了一片,门口水深达半米多。富顺站一边紧急转移设备物资,排查站周边安全隐患,一边忙碌开展水文测报,并联系当地供电部门,尽最大努力延迟了10多个小时断电。10余名测报人员涉水进出水文站,在洪水持续的5.5天里,不分昼夜,共测流14次,单沙49次,输沙9次,颗分10次。超保证水位期间,每隔2-3小时向当地政府通报水情数据。地方政府根据水文监测信息,有序组织群众撤离。
荣誉表彰
2001年,富顺水文站被富顺县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11年,获长江委水文局水文测验产品成果质量优胜奖三等奖。
来源:长江水文网
作者:康青桦、程代忠、黄振宇 
编辑:杨杰、郑力
责任编辑:周明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