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熱門的 20 部 TED 影片:大事頻傳的 2020,大家最關心哪些事?|經理人
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TED

年度最熱門的 20 部 TED 影片:大事頻傳的 2020,大家最關心哪些事?

2020-12-29 整理.撰文 高士閔

新冠肺炎爆發、美國大選舞弊、佛洛伊德之死,2020 年大事頻傳,TED 今年最受關注的 20 部影片(暫譯,英文為 The most popular talks of 2020),每部都有 200 萬以上點閱,多半與這一年發生的議題相關。觀看這些影片,讓我們更理解每件事背後的歷史脈絡,以及未來該如何應對:

1. 〈如何應對新冠肺炎大流行〉

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因為在 2015 年近乎預測的演說〈下一場疫情爆發怎麼辦?我們還沒準備好!〉而被邀請分享對新冠肺炎的見解。蓋茲表示,不論是自己的基金會或其他醫療機構都已經做了足夠多的努力,也有非常多成果,但恰好在新冠肺炎上存在漏洞。

目前最好的應對方式,還是保持隔離,利用隔離延緩傳染的速度,為疫苗的研發爭取時間。不過,他擔心,相對已開發國家的經濟狀況,多數工作者可以短期不工作,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卻沒辦法做到這一點,所以大傳染完全可以預期。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比速度,在造成過多人命傷亡之前,及早研發出疫苗。

2. 〈美國總統敗選卻不退位,該怎麼辦?〉

前白宮官員、律師、CNN 主持人範.瓊斯(Van Jones)表示,美國民主制度存在漏洞。這個漏洞叫做「敗選演說」,它是總統大選的一個非正式習俗,能在選舉結束時,說服敗選方的支持者接受失敗,讓接下來的行政流程(像是職務交接),繼續進行。不過,由於敗選演說不是明文規定,所以敗選人可以選擇不發表。

不發表的結果,就是讓競爭持續下去,就像是一場本該 9 局結束的棒球賽,因為劣勢方不認輸,繼續打到 13、14 局。更荒謬的是,最後的勝負是由52州的州政府投票決定,而美國多數州是共和黨。換句話說,共和黨可以在未贏得普選和得到多數選舉人票的情況下,推舉一人成為美國總統。

瓊斯坦言,如果 2020 美國大選真的走到這一步,唯一的方法就是民眾走出來,拒絕這個違反民主精神的「奧步」。

3. 〈經期為什麼不能公開討論?〉

任.根達(Jen Gunter)是婦產科醫師,也是一位《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主要報導女性健康相關議題。在她小時候,每個月都有 1~2 天無法去學校,但對於這種狀況,母親一無所知、朋友諱莫如深、醫生毫無幫助。每次抱著熱敷袋坐在沙發上發呆,她都會想,為什麼月經不能公開討論?經期到底是什麼?

現在,根達成為一位慢性疼痛與外陰道疾病的專家。他認為,如果每一個人都有跟婦產科醫師一樣的常識,就會知道月經不是禁忌、疾病,更不是特權。公開討論,主動求助,都不應該感到羞恥。

4.〈為什麼蜜蜂可以幫助人和大象保持和平?〉

1970 年以來,全球人口成長了 3 倍,大象的數量卻只剩下 40 萬,約是 50 年前的 3 成。動物學家露西.金(Lucy King)解釋,人和大象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人口增加會壓縮大象的生存空間。更嚴重的問題在於,找不到水和食物,大象就會入侵人的土地,破壞建設,誤傷小孩,最後被獵捕,形成惡性循環。

金研究發現,大象不會在長有蜂巢的植物覓食,因為樹木只要一晃動,蜜蜂會洶湧而出,螫傷象鼻、象耳、眼睛等脆弱處。因此,他研發了「蜜蜂圍欄」,用12個真蜂巢和 12 個假蜂巢圍繞一畝地。如此一來,大象就不會入侵農田、蜜蜂會傳遞花粉,協助作物生長,蜂蜜也成為額外收入來源,讓雙方得以共存。

5. 〈美國公共教育中的「機會差距」,以及如何消除它〉

「為什麼有些小孩能上大學,有些卻一輩子出入拘留所?」社會學家艾尼迪亞.康杜(Anindya Kundu)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國最大少年拘留所擔任學術研究員,他發現,多數「會員」都來自經濟最差的幾個地區,而他們要翻身,就要靠教育,這也是公共教育制度的初衷。然而,現有的教育制度沒有幫助他們,反而加大差距。

舉例來說,白人與非白人學生的數量差不多,在公共教育上的預算卻差了 230 億美元。預算愈低,學校設備愈差、許多老師甚至要靠「食物銀行」才能養活自己。康杜舉例說明,改善不難,巴爾的摩只是制定免費提供早午餐的計畫,就顯著增加學生出勤。換句話說,把原本傾斜的資源平衡,讓學生的潛力有機會發揮,就不用擔心他們的未來。

6. 〈氣候變遷改變一切,我們該準備什麼〉

2005年颱風卡崔娜,摧毀了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大水幾乎淹沒了南方的陸地。當時,科萊特.巴特爾(Colette Battle)以為,這只是「暫時」的,直到氣候變遷的圖表,演示了下一個50年,路易斯安那州的「消失」。他發現,氣候變遷將改變一切。

巴特爾指出,多數國家、人民都以不公平的方式對待移民,但在未來許多地區將被大海覆蓋,住民勢必得往其他地域移動。換句話說,未來誰都可能成為移民,所以保證移民的權利,你我有責。另一方面,氣候變遷的代價應由全民負擔,利益卻是少數人的禁臠,社會必須重構(像是消費主義),生態才可能平衡。

7. 〈終結美國歧視系統的道路〉

2020年5月,喬治.佛洛伊德因為涉嫌使用假鈔被捕,卻被白人警察以膝壓頸8分鐘,最後送醫不治。種族歧視和過度執法,引爆了美國反種族起義,「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

在此演講中,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戈夫(Phillip Goff)、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的小女兒伯尼斯.金恩(Bernice King)等人,分享了這一歷史性時刻的見解,以及其他類似的案例,像是在慢跑中,無故被射殺的艾哈邁德.阿貝裏(Ahmaud Arbery),探索美國該怎麼做,才能實現自己的開國精神。

8. 〈象徵與品牌如何塑造我們的人格〉

「什麼是品牌?」作家、Podcast主持人黛比.米爾蒙(Debbie Millman)梳理了「象徵」的歷史,先從拉斯科洞窟壁畫(Lascaux Caves)、到美索不達米亞、伊斯蘭、猶太教等宗教共同出現的「神之手」符號,這些「由下而上」(把群眾已有的共識傳播出去) 流傳的象徵;再比較耐吉(Nike)的勾勾、擁有百種口味的奧利奧(Oreo)餅乾,這些「由上而下」(一個人把自己的想法推銷出去,但不一定代表大眾) 推動的品牌。

米爾蒙表示,談到品牌,選擇過剩、消費主義等問題就會浮現。然而,這些不是重點。關鍵在於,現在的品牌是由上而下推動,並非由人的精神所凝聚。比如說,2017 年只用兩個月就風行全球的「粉紅色貓帽」(Pussyhat),沒人會認為它是營利的工具,因為它是一群有共同理念所創,是人類精神的具現化,就像千萬年前的宗教符號一樣。

9. 〈種族歧視的運作方式,以及如何避免〉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珍妮佛.埃伯哈(Jennifer Eberhardt)指出,種族歧視是一種偏見,偏見的誕生,始自大腦會歸類事物,讓人得以看見同一類事物時,預測他可能的行為,並快速做出反應。換句話說,黑人常被白人歸類為危險,所以當他看到黑人時,會下意識覺得對方不懷好意;反之,看到危險,也會下意識想到黑人。

這不是單純種族歧視的問題,而是太快下決策,卻得到不一定正確的結論。比如說,黑人不一定都是壞人,所以看到黑人就開槍,可能打死好人。任由大腦歸類,你的任何決策都會發生偏頗,最後傷及你周遭的人事物,而不只是黑人。

埃伯哈建議,決策前「先慢下來」,詢問自己決策的依據是什麼?因為他是黑人,還是真的有可疑的行為?埃伯哈的研究也證實,透過慢一步決策,不論無意識的歧視,甚至是警察臨檢的不公平對待都大幅度降低。

10. 〈不知所措很正常,這是你下一步該做的〉

伊莉莎白.吉兒伯特(Elizabeth Gilbert)是TED的講者,演講名稱是〈成功、失敗,以及持續創造的動力〉。這次受邀談論在疫情期間,被迫隔離是否讓他覺得焦慮或恐懼。吉兒伯特表示,一開始當然會,但更重要的是「接受」「放下」與「感謝」,並指出正念、冥想能幫助你安於現在,靜待一切回復。

11. 〈海洋微生物揭露正在變動的氣候〉

大海吸收了 90% 溫室氣體排放的熱,以及40%二氧化碳,觀察海洋的變化,就是觀察地球的變化。根據夏威夷海洋時間序列計劃橫跨 30 多年的調查,在世界最偏僻(污染最少)的海洋區域,二氧化碳成長 30%、酸鹼值降低了 30%;同時,過去5年海水溫度只升不降,造成有害微生物增加,漁獲量降低。

夏威夷大學馬諾亞海洋與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安格利克.懷特(Angelicque White)指出,海洋沒有大到無法辜負,也沒有大到無法修復,但絕對大到無法忽視。現在,生態系統還沒有崩壞,但信號已經出現。繼續排放二氧化碳,海洋微生物的滅絕,也意味著海中森林的消失;森林消失,地球不再,人類自然也是。

12. 〈非種族主義者,和反對種族主義者的差異〉

歷史學家伊布拉姆.肯迪(Ibram Kendi)表示,會以「否認」起手,像是「我不是種族主義者」或「我沒有種族主義」的人,多半就是種族主義者;真正反對種族主義的人,會主動「承認」,說自己反對。

然而,否認不代表反對,這麼「灰色地帶」的存在,是結構性歧視不會消失的主因,因為大部分的人會覺得自己沒問題。所以,他要把「非種族主義」從字典裡畫掉。當人一定得選邊站,就會認清自己原來就在歧視他人;自己有錯,想要改正,「理性」或「良善」才能發揮作用,促使他們改變自己的行為。

13. 〈為什麼有15億人愛用筷子?〉

《紐約時報》記者李競,簡述了筷子如何從東方流傳到西方世界的歷史。筷子最早源自於周朝,因為當時盛行的廚具是鼎,用筷子攪拌、夾取食物才不會被熱水燙到;她還提到筷子在使用上的一些禁忌,比如說,不能插在米飯中,因為像是在祭拜死人;另外還有筷子的傳說、不同國家筷子的差異等等。

14. 〈為什麼你必須了解追蹤監視軟體〉

資安研究員伊娃.加爾佩林(Eva Galperin)發現,同事是連續強姦犯,但因為他是駭客,所以受害者都不敢求助,擔心對方隨時在監控。所以,她上推特寫了一篇文:如果你是被駭客侵犯的女性,請聯絡我,我能提供協助。結果一個午飯的時間,文章被轉推了1萬次,她也因此開始教人保護自己的資訊安全,並發現了惡意軟體的猖獗。

加爾佩林指出,利用惡意軟體侵害男性或女性的人,不一定是駭客,許多加害者是購買追蹤監控軟體(Stalkerware)。這些販售監控軟體的公司,許多行銷文案甚至主打控制你的伴侶。然而,監控軟體不會被防毒軟體偵測到,導致許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被監控。防毒公司一定要把監控軟體標示為惡意,才能避免一般大眾再受監控侵害。

15. 〈征服挑戰,停止與他人比較〉

輪椅運動員迪恩.弗內斯(Dean Furness)直到失去雙腿才醒悟到,與他人比較很容易困住自己。想盡快擺脫不開心、不如意,那就趕快投入下一件事,做的時候只要注意,怎麼比之前的自己好一點。如此一來,當每天做的事情變多,就會稀釋,甚至忘掉少數壞事;當每件事情都進步一點點,就會發生從不良於行到成為輪椅運動員的驚人改變。

16. 〈如何在疫情期間展現最好的自己〉

講者蘇珊.大衛(Susan David)在 2014 年已經在 TED 演說過〈情感勇氣的禮物和力量〉,這次因為疫情,而再次登上 TED 舞台。大衛表示,「生活之美和它的脆弱是密不可分的。」並以此為基礎,給予一些自己的見解,包含如何在疫情期間保有勇氣和快樂,與兒女相處,幫助第一線醫療人員。

17. 〈韌性強者的3個策略〉

研究韌性(resilience)的學者露西.荷妮(Lucy Hone)直到遭遇喪子之痛,才有機會以自己為實驗,證實過往的研究真的有用。她指出,多數人都會遇上困境,只是時間早晚而已,但如果你掌握了3個策略,就更容易能度過這段時期。

第一、苦難是人生的一部分。這不是要你悲觀,而是避免陷於「為什麼是我?」的循環,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地獄,你不是特例;第二、把注意力放在好事上,壞事無法控制,卻又讓人不由自主回想,但只會讓你愈陷愈深;第三、做一件事之前,先問自己「這是幫我,還是害我?」例如當你回想悲劇,悲劇不會消失,只會害自己更加難過。透過每一次選擇,更靠近好事一點,就能逐漸找回人生的主導權。

18. 〈尼古丁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你或許會認為,菸草或抽煙問題,在過去 40~50 年間,已經得到充分解決,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菸草產品中心主任米奇.澤勒(Mitch Zeller)指出,以美國來說,每年因為吸菸引發的死亡人數(48萬)超過酒精、愛滋病、車禍、謀殺及自殺的總和。而這 48 萬人原本是不用死的。

這次演講梳理了香菸的歷史,包含各大菸草公司曾經推出、極具諷刺性的廣告文案,以及對健康一點幫助都沒有的產品創新,像是濾嘴、電子煙,以及香菸的成癮性為什麼比海洛因、古柯鹼還高。

澤勒指出,多數吸菸者是受家庭影響,早在 18 歲前就開始吸菸,2014 年有 560 萬活得好好的美國少年,將來會因為吸菸而早死。想避免這樣的未來,唯一的方法是制定一項政策,降低香煙中尼古丁的含量到不會成癮的程度。他的研究模型也證實,倘若政策施行,原本到了世紀末會有的 3300 萬成癮者將消失,並挽救 800 萬人的生命。

19. 〈改變你的心態,就能選擇你的未來〉

湯姆.里維特-卡爾納克(Tom Rivett-Carnac)是《巴黎協定》(將地球暖化維持在攝氏 2 度以下)的幕後功臣之一。他以推動這項政策為例,當初在聯合國時,只感覺會議冗長,共識遙遙無期,完全看不到解決氣候變遷的希望,讓人不由自主產生「努力無用,不如放棄」的念頭。

此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執行秘書,也是卡爾納克好友的克里斯緹娜.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遞給他一張紙條,上面寫著:「痛苦!但我們用愛面對一切吧。」這改變他的心態,也讓他理解,為什麼許多成就看似遙不可及,但許多偉人,像是甘地、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仍然能一步步走下去。

卡爾納克解釋,關鍵不在於偉人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會成功,而是他們只關注現在的行為對目標有沒有幫助,並相信自己的行為是有意義的。行動,加上對目標的信念,會影響周遭的人,最後讓所有人一起動起來,促成目標的成功。

20. 〈善良如何幫我撐過大屠殺〉

經歷過奧斯威辛(Auschwitz)滅絕集中營、死亡行軍,以及毛特豪森(Mauthausen)死亡集中營的維爾納・賴克(Werner Reich) 在 TED 分享自己在集中營的小故事:一名職業魔術師看到一位害怕的孩子,然後決定教他一個撲克技法。賴克天天練習,即使手中沒有牌,但這段故事中最重要的不是那副牌,而是那份幫助他人的善良。

繼續閱讀 變革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