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只能吃雞胸肉?豬肉「選對部位」熱量更低 教你3招煮出好口感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202,155

減肥只能吃雞胸肉?豬肉「選對部位」熱量更低 教你3招煮出好口感

台灣人愛吃豬肉,但就怕油膩的豬肉吃下肚,肥肉長上身。其實,只要挑對低脂高蛋白的豬肉部位,增肌減脂效果堪比雞胸肉。 

「營養師,我能不能換個口味?」一名30多歲上班族,忍不住抱怨。這名患者體重一度重達143公斤,胖到幾乎走不動。他到減重門診報到後,接受馬偕醫院營養師建議的食譜,餐餐吃乾煎雞胸肉,連續一週下來,大呼吃不消。

趙強便推薦該患者一道私房懶人料理—豬小里肌肉加水,放電鍋炊熟,肉切片沾醬油,肉湯還能燙青菜。學會用豬肉替換,他一餐吃兩塊肉配大量蔬菜,2個月甩肉13公斤,沒有餓到。

健身減重,都得從飲食著手,高蛋白質低脂的雞胸肉是大熱門,被譽為「減肥聖品」。其實,台灣人最熟悉的豬肉,只要選對部位,增肌減脂效果不輸雞胸。

台灣人愛吃豬肉,福容大飯店桃園店主廚楊忠霖分析,單價低、口味接受度高是主因。

街邊小吃黑白切、滷肉飯、肉丸,星級飯店的宴客菜東坡肉、無錫排骨,生日壽宴吃豬腳,經典台菜紅燒蹄膀,到貢丸、香腸、火腿等加工食品,豬肉都扮演要角。

哪些部位的豬肉,也有減重效果?

相較起其他肉類,豬肉普遍含脂量較高,外觀看起來紅白相間層次分明,上述料理也多使用五花肉、梅花肉等油花較多的部位烹調,煮熟後油脂也不易去除,讓減重者退避三舍。

然而,只要慎選部位,豬肉不見得與油膩畫上等號,如小里肌、後腿肉等部位,都屬低脂肉品,富含蛋白質,熱量卻是五花肉、梅花肉的1/2到1/3。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豬後腿瘦肉堪稱「最瘦」豬肉部位,每百克肉含21.1克蛋白質,與去皮雞胸肉蛋白質23.3克相差不遠,但熱量僅111大卡,甚至比雞胸肉117大卡低,堪稱第二款「減肥聖品」。

(台灣人最熟悉的豬肉,只要選對部位,增肌減脂效果不輸雞胸肉。圖為營養師趙強。吳宙棋攝)

小里肌位於背部與腹部間,是豬隻最少運動的部分,俗稱腰內肉或豬菲力,熱量略高於後腿肉,但每百克熱量也僅139大卡,蛋白質含量也有21.1克。

大成集團安心巧廚營運經理黃致博說,小里肌肉質較後腿肉軟嫩,不需特別處理,切片切塊煎炒皆宜。

(圖片來源:unsplash)

如何正確烹煮,才能有好的口感?

小里肌軟嫩但價格較高,平價的後腿肉油脂少較乾澀,口感較柴。幾位接受《天下》採訪的名廚,建議用三種方式改善口感:

第一,在切法上下功夫改善。觀察肉的紋理,逆紋橫切將肌肉纖維切斷,能讓肉更容易咀嚼。

黃致博則建議,直接將後腿肉切絲或剁成絞肉來料理,避開乾澀口感。

第二,慎選部位。而且,雲林基督教醫院營養室主任林旻樺提到,後腿肉部位中,有一塊最珍貴、俗稱「老鼠肉」的後腿心,每條豬只有2塊,因運動較少,肉質軟嫩堪比小里肌。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楊忠霖表示,直接將老鼠肉逆紋切薄片,用高湯輕輕涮熟,加上蒜泥醬,就是清爽的「低脂版蒜泥白肉」。

豬肉富含蛋白質與B群等營養素,對於壓力大、易疲勞,以及貧血族群而言,都是很好的食材。

第三,醃漬、打水。烹調前稍微醃漬,也有助軟化肉質。楊忠霖會在醃肉時加入鳳梨或鳳梨原汁,利用天然酵素軟化肉質;林旻樺則建議不妨加入少許牛奶,牛奶的脂肪能讓肉更多汁。

若手邊沒有水果或牛奶,「打水」也能讓肉的口感升級。利用蛋白質吸水性強特性,逐次加入少許水份攪拌,讓肉充分吸收,最後裹上少許太白粉,入滾水燙熟,這是趙強讓瘦肉變好吃的秘訣。

豬肉除了富含蛋白質,更有豐富的B群、菸鹼酸,以及葉酸跟鐵,對於壓力大、易疲勞,以及貧血族群而言,都是很好的食材。

但豬肉高脂肪含量、又屬於飽和脂肪,常讓豬肉背負不健康的惡名,豬油真有如此萬惡?答案可能讓人意外。

英國BBC曾引述一項南韓研究,將豬油列入十大營養食物排行,指豬油是維他命B和多種礦物質很好的來源,且不飽和脂肪比羊油、牛油高,也更健康。「豬油沒有不好,是現代人吃太多,」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強調。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