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筱魯:抗逆境穩民心 力求建設——財政預算案應有之舉 - 20240229 - 觀點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觀點

林筱魯

林筱魯:抗逆境穩民心 力求建設——財政預算案應有之舉

【明報文章】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出爐。過去兩年的財政預算案是攙扶社會渡過疫情帶來的困境;然而疫情已過,本港經濟建設仍陷泥沼。今年預算案的封面顏色是「晨曦色」,望的是對香港未來一年的期盼,令香港再次騰飛,突破困局、建設未來、打好基礎和注入強心針。

預算案多次強調本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既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有着「量」與「質」的優勢。面對今天的國際政治狀况,不可能期望西方陣營放棄他們的「剪翅行動」;但若香港在「金融戰爭」中成為「遺址」,不單是香港市民受害,國家的對外金融鏈接系統亦會被重創。作為外向型經濟體和自由市場典範,加上在與美元掛鈎下的高息與強匯率環境,香港雙手受綁,既無險可守,自衛能力亦極度有限。

香港非不堪一擊

惟市場信心不足

審視本港財政,外匯儲備資產達4200多億美元,相當於流通貨幣的5倍多;政府儲備有六七千億港元;總存款量升至16多萬億港元;逾七成的全球離岸人民幣支付在港完成,本港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縱觀情况,香港並非不堪一擊,亦無必要純取守勢、示敵以弱。惟另一方面,銀行的港元存貸比率跌至84%,所有貨幣的存貸比率更跌至63%。

去年統計數字顯示,政府的經營收入,尤其是反映民生及企業經營狀况的利得稅、個人入息稅和薪俸稅並無減少;對比前兩年,明顯下跌的是印花稅。而非經營收入則大幅下降,由前年佔總體收入近四分之一,跌至去年的六分之一,主因是賣地收入;若沒有調撥各類小金庫的帳目,實况會更差。

政府和民間都有庫存,但市民省消費、企業減投資,明顯反映市場對前景信心不足,而非經濟基礎動搖。

世情市道如斯,經濟結構轉型需時,實在需要時間復蘇,才能扭轉市場投資氣氛、穩定人心。總體而言,是次預算案提及落實一套全面的財政整合計劃,本着精打細算的理財思維,以節流為重點,持務實態度增加部分收入,其中包括控制經營開支增長、檢視政府基本工程的緩急優次。

增容擴容 充盈庫房

開源以外,政府亦需要為自己、為市場壓縮開支和成本。按政府估算,日後每年的工務及私營工程建設開支達3000億元。檢視緩急優次,固然可減輕即時的財務負擔,但不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不少工程因延誤而增加成本,工程成本高企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審批流程過於繁複;而政府習慣將風險一應轉嫁給市場,間接推高時間和風險所產生的成本。

凡此種種,政府皆可以主動大幅調整,絕不費分文。若將目標定在減省10%工程成本,已可大大降低直接削減社福、教育、醫療開支等的壓力,亦必然有助推動市場投資買地建設。

步伐可以調節,方向不能迷失;不做不代表節省,力求建設才能有新機遇。要在短、中期充盈庫房,填補非經常收入的缺口和穩定現金流,就要「增容、擴容」。筆者樂見預算案加大發債,提及每年發債約950億至1350億元,繼續推動建設,增加香港吸納產業和人才的容量,紓解市民住屋和生活的困迫環境。

解困不一定是開庫,開庫不一定是派錢。這是一份擴張型的預算案,針對金融及地產市場的疲弱氣氛,這正發放了強而有力的提振信息,有助穩定信心。總的來說,這份不含退縮信息的預算案,正切合香港今天需要。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林筱魯]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