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農夫王群光 用自然治病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23,286

醫生農夫王群光 用自然治病

房子生病,人也不健康,世界趨勢綠建築自然省能又環保, 完全改變你對建築物的刻板印象。

三月某個下午,和王群光醫師約好到他的工作地點──雲林聖若瑟醫院急診室拍照。當天沒有排班的他在醫院門口才披上白袍,面容靦腆、行事低調的與值班護士一同入鏡,沈靜不多話,只在護士們開口央求以一瓶無患子清潔劑為入鏡條件時,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車行至他的另一個工作地點──山蘇田圍牆外,從外頭只瞧見一整片密密麻麻比人高的馬拉巴栗森林,和白頭翁吱吱喳喳的叫聲。王群光脫下白袍、穿上黑色高統雨鞋,以熟悉手感拿起鋤頭走進山蘇田,邊走邊解釋自己發明的全自動化有機肥料桶,管線有多複雜,經過多少次實驗才成功,比手畫腳說個不停,眼睛直發亮。

沒錯,王群光一個月中15天當醫生、15天當農夫,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僑,22年前自台大醫科畢業,目前在雲林聖若瑟醫院急診室服務。

王群光個兒頭頗高,白袍襯托下,膚色尤其黑,與面色白淨的醫生刻板印象相去甚遠,一雙做農的手又粗又壯,一提到有興趣的農業話題便如滔滔江水說不盡,眼神中散發他對生命的熱情與無限的創意。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比較像農夫的醫生

王群光從小對土地懷抱特殊感情,當上醫生後仍不放棄,他曾嘗試種植火龍果、山蘇田和地瓜田,養過吳郭魚、淡水長臂大蝦,開發天然萃取無患子清潔劑;甚至,他認真閱讀吸收新知,自行撰寫農業、清淨飲食、環境污染的書籍,印製後免費寄送到各地農會和圖書館,到相關研討會與學者做意見交流,四處演講。

從世俗眼光來看,他是個創意十足、實驗精神滿分,稍嫌不務正業的外科醫生。他的創作中散發出一股「眾人皆睡我獨醒」的孤傲先知性格,似乎隨時做好遺世獨立的打算。

王群光也曾是想像中那種收入好、生活佳,吃遍台北各大美食餐廳、生活再穩定不過的外科醫生。

由於接觸了農漁業、畜牧業、養殖業之後,驚覺人類以非自然手段影響其他物種的生長過程,造成生物不正常變態,趕盡殺絕的做法,非但窮盡地力、耗盡自然資源,吃下太多太好、或吃下受污染飲食的人因而生病,不斷到他的診間重複報到。

他感覺這一切很不對勁。

王群光現在不敢看門診、只看急診,「因為門診看了很痛苦,很多病根本真的不需要吃藥,」一旦不給藥,病人下次就不會再來。

教病人吃出健康最重要

每回病人半夜痛風來打針,他就非常火大,寧願花一整個小時解釋只要改變飲食習慣,就可以徹底擺脫痛風,他說:「醫生不只要會治病,更要讓病人知道預防醫學的重要性,」著作《防癌清淨飲食》中也顯露出他在營養方面的廣博知識。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現在王群光吃全素,不是宗教因素,而是完全對目前企業化大規模的飲食生產系統失望,市場上已沒有健康的肉可供選擇,也希望自己身為地球一份子,不要再加重生態負擔。百年前好好的吃肉沒有問題,現在生產太多、吃得更多反而吃出一身文明病,他搖頭感嘆。

王群光原本看準有機產品價錢好而進入有機蔬菜農的行列,後來卻偶然發覺,自己種的菜又甜又好吃,真正放下感情得到土地更多回饋。

剛開始,看到朋友以草生栽培的生態農法種植火龍果,發瘋似的搞得一園子的野草,王群光沾沾自喜化學肥和殺蟲劑其實沒什麼不好。

後來,他想像一隻蟲子若來到他的火龍果園,地上的草除得乾乾淨淨、鋪上塑膠布,對蟲子來說簡直是一塊荒漠,沒有東西吃,當然就開始吃火龍果。

「其實一塊土地不應完全以人為本位,而是讓所有眾生包括昆蟲、鳥、土裡的細菌、蚯蚓和植物都能夠和平共處,」王群光這麼認為。

人應該從食物鏈頂層下放

鏡頭回到山蘇田,如今他再度看準山蘇田的高經濟價值,準備大舉投入為自己退休生活做打算。

由於山蘇生長在陰暗潮濕環境裡,種植山蘇的農民們都必須在田裡架竿子搭起80%面積大的塑膠黑網,王群光經過十幾年內失敗兩批、賠了數百萬的教訓,黑網根本抵擋不住颱風吹襲,因此他換個方法:先在田裡間隔一公尺種植大批馬拉巴栗,等到樹長高就取代黑網的作用。「馬拉巴栗長得快,十級颱風都吹不走,葉子掉下來可以當現成肥料,每回在樹下工作總是涼爽舒適,」王群光聲調提高模仿白頭翁在樹上吱吱喳喳的叫聲,笑得合不攏嘴。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站在山蘇田工作貨櫃的頂端,王群光手指向附近另一塊地正在進行地瓜葉生態園實驗,那個狂想曲成員包括有地瓜、蝸牛、昆蟲、蚯蚓、田鼠和山豬,他自認玩得很開心。

當被問到如果有一天所有的食物都被污染、生態被破壞得更嚴重時,將如何自處,他答道:「我會圈一塊乾淨的田、種些地瓜葉、養幾隻雞給我太太小孩吃,挖一個池塘養魚,不餵飼料,接乾淨的水來喝,過完一輩子。」

您正在閱讀

《夏日放輕鬆》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