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社會對於家暴受害者的想像通常限於女性,但事實上,男性受到的家暴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嚴重。根據加拿大警方統計,其實男性受到家暴的比例比女性高,但願意回報的比例卻低於女性。因此,男性家暴或許是我們在關注暴力問題時更應該注意的一項問題。

(責任編輯:黃筱雯)

4804588064_b2983be208_o

編譯者導讀:

中外古今文化,一想到家暴,通常第一反應想到男生揮起拳頭相向以及受害的女生與孩子們,電視連續劇也都這樣演。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心理學會數據簡單明瞭的指出,男性受害者其實比我們想像得多上許多,卻因為男子氣概文化下怕被指為「娘娘腔」、「沒骨氣」或「太懦弱」,而不敢說出自己的經歷,甚至以為這就是情侶關係中正常的環節。

Q: 也許是我們想得太誇張了?不然為何沒人說出來?

A: 在傳統觀念的情侶關係中,社會對關係期待當中,男性往往扮演強勢權力角色,「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觀念也是男性沙文主義的濫觴,美國心理學會指出,受到家暴的男性被害者,受到的社會壓力可說是比女性更多,又怕跟親朋好友講會被當笑話看,自然選擇沈默。

Q: 社會壓力有那麼嚴重嗎?受暴不就應該說出嗎?

A: 是的,只要具體受害情形產生,照理說就應該對外尋求協助,然而,非營利組織「沈默的受害人」報告顯示,不自知的男性們由於媒體灌輸與生活經驗,根本無從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受暴。

另一方面,在歷代歷史書寫當中,男性往往是書寫者,歷史英雄也以男性居多,如馬丁路德金、林肯、羅斯福、邱吉爾等,又如一些暢銷書如「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等,即便是心理學會本身,也都稱其為「受虐婦女綜合徵(Battered Women’s Syndrome)」,預設了加害者為男性而受害者為女性的價值觀,都一再強化了社會上對男性是權力施暴者的刻板印象。

Q: 女性是能怎麼家暴男性?是不是男方自己太懦弱?

A: 家暴不僅僅限於肉體暴力,根據國際阻止家暴協會定義,舉凡肉體可見、情緒、心理等,一方明顯大於另一方並有強迫性權力,都可稱為家暴。在關係中,男方也許因為珍惜一段關係維繫、又或者被威脅若分手即被極端行為對待而隱忍女方脅迫,都是具體家暴情況。

Q: 男性受到家暴不過是少數,有什麼好擔心的?

A: 加拿大警方統計,女性受到家暴比例為22%,男性比例為28%,而在受害者當中,女性願意道出受暴經過的比例為22%當中的23%,男性僅為19%,顯示男性受暴比例雖其實佔多數,但受害者卻因為社會壓力極少向外求援。近年來英國警方亦統計,男性受暴者逐年增加,至2010年底前家暴受害者當中男性已佔40%,而在芬蘭報告中,更是男性受害者多於女性。

Q: 既然受害何不直接離開對方?

A: 如同女性受到家暴一樣,男性受到家暴卻無法讓關係終止有許多原因,加拿大北克羅那國立大學應用社會與社群心理所教授Sarah Desmarais說到,與女方經常性受到肉體暴力的受害案例比較,男性受害者往往在心理受暴較多,例如脅迫若分手則自我傷害、保護小孩、感到羞愧、宗教信仰、處於同性關係中尚未出櫃、自我否認、或女方採取對男方財產造成巨大損失等,而使男方不敢斷然結束關係。

Q: 男性受害如何尋求協助?

A:

  1. 向信任的人說出實情
  2. 尋求健康協助中心人員
  3. 向地方法院申請限制令
  4. 致電國家家暴協會專線

家暴不限性別,只要感受到自己在關係中太過若是或者受到肉體、心理上的暴力對待,都須有所警覺並且尋求協助,尋求協助不是軟弱的行為,而是早日重建或終止伴侶關係的出口。

資料來源:

  1. It’s Time to Acknowledge Male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2. Help for Abused Men
  3. More than 40% of domestic violence victims are male, report reveals
  4. The Domestic Abuse Issue That Doesn’t Get Enough Attention
  5. Men are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more often than you think
  6. Domestic violence display reinforces silence for male victims

(首圖來源:Nari Sin,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