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餐飲業報告》年度十大事件回顧(上)戰爭、缺工、疫情下的外送員|518職場熊報

2022年餐飲業報告》年度十大事件回顧(上)戰爭、缺工、疫情下的外送員

by 職人布萊恩 Bryan 2022-12-20

2022年即將進入尾聲,今年的餐飲業發展有低谷也有高峰,4月至6月份才歷經 COVID-19 本土疫情,隨即在接下來的9月份締造出同月份歷史新高的餐飲營業額。景氣回升之際,加上後疫情時代的缺工潮,連帶催生台灣餐飲業歷史最高月薪與送餐機器人的應用,甚至各大餐飲集團紛紛展開加薪計畫,2022年可謂餐飲業薪資大躍進的一年。


本篇報導由於受限於篇數,一共分為上下集,上集著重於國內外環境的背景因素,下集則聚焦於餐飲業轉型過程與名廚動態,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2022年的餐飲業重大事件吧!

目錄

1、戰爭:俄國侵略烏克蘭,飼料、雞肉、雞蛋價格飆漲

歐洲農業大國出口銳減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出兵侵略烏克蘭,影響全世界的能源、金屬和食品供給鏈。根據BBC報導,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烏克蘭則是全球最大的葵花子油出口國,兩國出產的小麥和玉米則分別占了全球的29%和19%,是全球禽畜產品供應鏈的飼料供應角色。


兩國超高的飼料農作物占比,意謂戰爭開打後,首當其衝的是後續中後端的肉類和加工食品產業供給鏈。目前俄烏戰爭已衝擊全球各產業,雞肉、雞蛋價格飆漲尤其明顯,連帶影響各國餐廳業者的利潤。


雪上加霜的是,英國、法國、美國自去年冬季延燒到今年的嚴重禽流感,短期內進口雞肉除了量少還相當昂貴。在標榜全球分工的潮流之下,戰爭、禽流感、疫情都使得全球供應鏈變得脆弱且充滿風險。


國內業者紛紛漲價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我國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三大重要農作物)高度仰賴進口,我國以新台幣計價之植物產品進口物價指數(含黃小玉、蘋果及梨等項目),2021年平均較2020年漲 23.1%,2022年1-10月平均續漲 25.2%,連續兩年的高度漲幅,迫使台灣餐飲業者不得不漲價來維持營運。


另外,全台1-10月平均禽畜產品生產者物價指數年漲9.76%,其中雞蛋較去年同期漲31.7%,讓台灣早餐店業者紛紛調漲「有加蛋」的吐司、漢堡、蛋餅餐點,許多店家也將雞蛋配料單點價格從10元調漲至13至15元不等。有經濟專家指出,未來在戰事和疫情尚未明朗的情況下,禽畜產品價格可能都是呈現波動狀態,難以保持穩定。


⭐ 事件原因:

(1) 俄烏兩國是農產品原物料輸出大國,發生戰爭後全球禽畜產品供應鏈出現斷點。

(2) 飼料變少,需要飼料的禽畜產品連帶減少,供應鏈上所有產業的成本都提高。

俄烏戰爭導致全球產業鏈出現危機,飼料、雞肉、雞蛋價格飆漲。
俄烏戰爭導致全球產業鏈出現危機,飼料、雞肉、雞蛋價格飆漲。(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缺工潮:全台餐飲業大缺工

少子化影響

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 UNFPA 各國生育率排名的維基百科資料,2022年全球總和生育率 (TFR, Total Fertility Rate) 平均值為 2.4,要高於 2.0 才能達到人口再生的替換水準。而南韓的 TFR 以 1.2 成為「全球最低生育率國家」,但此調查未加入台灣排名。如援引上述維基百科頁面數據的美國中央情報局 CIA World Factbook 資料,則可發現南韓以 TFR 1.10 成為全球倒數第二名,台灣則是以 1.08 成為全球227國之中排行倒數第一名的國家。


此外,高工時、低薪資、高房價、高物價、中小型企業對於有生育計畫的婦女不友善等種種因素,都是台灣超低生育率的眾多因素之一。台灣低生育率伴隨而來的社會性問題相當廣泛,其中較為顯著的便是「勞動力不足」。


青年勞動人口減少

少子化也讓台灣勞動人口出現板塊移動,根據國發會產業人力供需資訊網數據顯示,「受人口老化現象的持續加劇影響,我國核心勞動力年齡持續向後遞延,2010年勞動力年齡集中在25-34歲,2020年提升至35-44歲。」代表34歲以下的勞動人口逐漸下降,企業老闆的人才招募時間也會受此影響而必須拉長。


少子化造成的勞動力缺口,對於薪資條件較為不佳、疫情期間有高曝露風險的餐飲服務業具有相當沉痛的打擊,因為少子化意味著人力市場的競爭者變少、職缺選擇變多,因此求職者會偏向選擇條件更優渥、染疫風險更低的產業或職務。

2022年南韓生育率為全球倒數第二名,台灣則成為全球227國之中排行倒數第一名的國家。
2022年南韓生育率為全球倒數第二名,台灣則成為全球227國之中排行倒數第一名的國家。(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高科技產業搶人才

再加上由於疫情緣故,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在需求大幅增加之際,便向各個產業「搶人才」。當求職人才被高薪資的半導體業和高科技產業吸引,此種排擠效應間接引發全台求職板塊重新分配,特別是工時較長、薪資較低的餐飲業更是首當其衝。


有學者指出,此種現象有如一層一層相互影響的推拉效果:半導體向科技業搶人、科技業向製造業搶人、製造業再到服務業裡搶人,最後變成服務業、餐飲業最為缺工。此種現象也透露餐飲業在所有產業之中,工作環境與薪資結構有待改善。為了避免缺工潮造成門市店面的營運危機,各家大型餐飲集團紛紛在接下來Q4展開一系列的「加薪招募」徵才策略,成為另一種型態的「軍備競賽」。


其他因素:外送興起、疫情不穩定性

此外,外送服務的蓬勃,讓全職外送員的月薪遠高於餐飲業起薪;以及疫情導致餐飲業出現「無薪假」、「減薪上班」,讓餐飲求職者感受到收入不穩定性、就業過程缺乏安全感,都使得餐飲工作在2022年疫情期間不再充滿魅力。


根據2022年10月14日的三立新聞報導,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秘書長郭士維指出,「餐飲業雖然幾乎沒有人力夠的時候,但疫情前缺工15%,現在卻高達50%,造成許多老闆階級的人常常要下來第一線幫忙,而最主要的一大威脅,就是外送產業興起,許多員工都轉行『外送員』,連廚師也是!」


另外,還有根據2022年12月11日的聯合新聞網報導,台中餐飲業經理說「疫情期間不少服務人員改當外送員,工作時間自由且收入不錯,現在周休二日30K也找不回來。」

疫情期間外送需求大增,被放無薪假的餐飲工作者會選擇跑外送維持生計。
疫情期間外送需求大增,被放無薪假的餐飲工作者會選擇跑外送維持生計。(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3、加薪潮:台灣餐飲業薪資史上最高

首次突破3萬6千元

餐飲集團為了解決持續擴大的缺工潮,Q3、Q4紛紛祭出加薪政策,希望能夠吸引有意爭取高薪的求職者。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1月的最新公開資料「111年9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與薪資」,2022年1月至9月餐飲業平均月薪來到歷史新高的「36,069元」,代表餐飲業薪資逐漸成長中。

2022年1月至9月餐飲業平均月薪來到歷史新高的「36,069元」,高於2017年至2021年的平均月薪。
2022年1月至9月餐飲業平均月薪來到歷史新高的「36,069元」,高於2017年至2021年的平均月薪。(圖片來源/518職場熊報)

2022年Q3景氣逐漸復甦

另外,根據 COVID-19 全球疫情地圖的網站資料,台灣本土確診人數在9月中秋連假和10月雙十連假之間,曾經短暫來到第二高峰,但隨著疫苗高度覆蓋率和高達99%的輕症狀,以及確診者帶著「無敵星星」重返消費市場,連假期間的家庭親友內用消費市場相當熱絡,餐飲業首見復甦景象。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於2022年10月24日公布「111年9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統計」,其中9月餐飲業營業額為734億元,年增率27.5%,受惠中秋連假的聚餐人潮因素而成長,營業額甚至比「疫情前」的2019年9月數據高出13.9%,意謂餐飲業景氣已「強勢回歸」。


此外,2022年11月23日更公布10月餐飲業營業額更創新高來到769億元,創下台灣歷年同月份的新高紀錄。專家表示,民眾在今年4月至7月份苦於疫情而不敢外出消費,如今疫情趨緩、景氣熱絡,餐飲店家已準備接受大家的「報復式消費」。


2022年Q4餐飲集團紛紛加薪

但儘管如此,餐飲業還是處於大缺工狀態。因此大型餐飲集團築間火鍋開了業界第一槍,在疫情甫趨緩的8月宣布明年1月1日起調薪6%,起薪從30,800元調漲為32,000元,店主管調薪為48,800元,預估近2000名員工受惠。(延伸閱讀:築間Q3營收創新高!再徵500名員工,明年全面調薪6%,內外場服務生32K起


其後在Q4更包含王品上看加薪7.5%、錢都6%、麥當勞11%、漢來美食集團6%,根據518熊班的職缺資料,藏壽司、鼎王的外場服務人員更是起薪超過4萬。


2022年此波餐飲業加薪潮大多鎖定流動率較高的外場人員,餐飲集團希望用高薪吸引高穩定度的餐飲人才,好讓店家維持順利營運,迎接即將到來的市場榮景。

2022年Q3景氣逐漸復甦,但缺工潮依舊持續進行,因此許多大型餐飲集團在Q4紛紛以加薪號召餐飲人才。
2022年Q3景氣逐漸復甦,但缺工潮依舊持續進行,因此許多大型餐飲集團在Q4紛紛以加薪號召餐飲人才。(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4、外送:外送員成為抗疫小英雄

逐漸普及的餐點外送服務

2022年3月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MIC) 調查2021年台灣消費者使用外送服務行為,其中數據顯示,72%消費者曾使用過外送服務,且18-35歲為最常使用外送服務的族群。


而2022年5月歷經第二波本土疫情高峰,再加上外送平台的服務觸角早已伸向生活雜貨: foodpanda 和 Uber Eats 雙方都向便利商店、超市業者合作,連生鮮物品、民生物資都可外送到府,因此推估2022年曾使用過外送服務的使用者,會隨著本土疫情高峰期間持續增長。


靠外送員送餐的民生需求

2022年1月18日,foodpanda 宣布啟動「無接觸服務」,並推廣信用卡線上刷卡訂餐,讓整個外送過程「雙方都不會有任何接觸」。Uber Eats 則是在2021年5月21日便開始全面強制綁定信用卡消費,確保外送員不會每日接觸到大量錢幣紙鈔。


2022年5月26日,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快篩陽性即確診,在家快篩陽性後就必須居家隔離7天,許多單人租屋族由於不方便請親友幫送物資,便會使用外送平台服務,將餐點或民生物資如飲用水、泡麵、飲料、冷凍食品送至家門口。疫情期間,民眾紛紛以外帶取代內用,外送需求也連帶大幅增加,也讓餐飲店家在本土疫情的低谷之下維持低度營運。


確認診者只要選擇「無接觸服務」,就可在不接觸外送員的情況下領取到外送物品。由於染疫人數眾多,2022年疫情巔峰之際,每日染疫人口約在3萬至5萬之間擺盪,也刺激確診者使用外送需求。


靠外送工作的家庭經濟支柱

另外,根據518職場熊報2020年10月、2021年1月的外送員人物專訪,全職外送員的月收入可達7萬元,拚一點甚至可以達年薪100萬,即使兼職也可以多替家庭增加收入。雖然外送員薪資在近一兩年「恐沒有以前那麼好賺」,但依舊提供給所有上班族在轉職過渡時期的另一選擇,需快速累積存款的人也會嘗試跑全職外送。


外送員走過2次本土疫情爆發,不但送餐給確診者、居家隔離者及醫護人員,還間接幫助大大小小餐飲業者免於倒閉、走過艱辛的疫情高峰期,且大都會區的外送員甚至可以憑全職跑外送的收入養家活口,外送員不但是疫情時代下的抗疫無名小英雄,同時也是維持家庭經生計的大英雄。(延伸閱讀:外送員的故事,一位業務爸爸的中年轉職之路 ── 專訪foodpanda外送員高大哥


⭐ 事件原因:

(1) 確診者暴增,確診者的外食需求增加。

(2) 疫情期間外送需求大幅增加,餐飲業者可維持外送訂單低度營運,而不至於馬上倒閉。

(3) 疫情期間外送需求大幅增加,全職外送員的月收入足以撐起一個家。

(圖片來源/foodpanda 台灣官方 Facebook)
(圖片來源/Uber Eats 台灣官方 Facebook)

5、廖老大事件:加盟主的開店潮與倒閉潮

連鎖手搖飲料店「阿娘喂!廖老大」曾是2022年成長最快的連鎖加盟店品牌之一,但其後因為飲料品質問題而陷入品牌危機。起因於2022年8月中旬,消費者在網路上公開飲料不符胃口,其後引發多位粉絲於底下留言表認同。


廖老大起初以為是奧客在網路公審,因此表明持續捍衛品牌名譽,其後於該月月底巡店時發現加盟店家的甘蔗清茶已發酸發臭,才改口未在品質把關的加盟店不如「關一關」。


「阿娘喂!廖老大」於2022年最高一度擁有531間加盟店(包含尚未開店營業的加盟店),根據網路溫度計的報導,2022年5月22日的網路討論聲量曾來到高點,但由於許多加盟店的品質管控陸續出現災情,因此才在8月份爆出新聞事件後,許多品管不佳的加盟店也逐漸面臨營運問題,遂於9-10月開始出現倒閉潮。


但有加盟主接受鏡週刊反映,當初卡位加盟就先付36萬元,其後生財工具與裝潢需自行負擔,甚至表明當時的輔導員在營業前的訓練品質也令人堪憂,發生新聞事件後竟被創辦人甩鍋加盟主品管有問題,覺得心寒不已。


整起事件峰迴路轉,現今知名手搖飲料加盟金動輒飆破150萬、直奔200萬,但「阿娘喂!廖老大」起先以36萬元超低加盟金做號召,網友也呼籲需對異於市場價格的加盟金保持警戒心,避免關門大吉後得不償失。


下一篇:

2022年餐飲業報告》

年度十大事件回顧 (下) 數位化、機器人、米其林到台南高雄


以上內容來自熊報專題系列:2022年餐飲業專題報導

2022餐飲業調查》

餐飲人年度薪資福利大公開!想發財就來「這縣市」找工作


2023餐飲業趨勢》

年輕人找餐廳不再用Google Map?明年餐飲10大趨勢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