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那麼多「應該」!改變一個思維,你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會比較好過|經理人
feature picture
pexels

人生沒有那麼多「應該」!改變一個思維,你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會比較好過

2024-05-16 藤野智哉

這裡再多談一些有關「認知」的想法。

一直持續偏頗的認知,會養成思考上的壞習慣,所以必須多加注意。

不好的思考習慣就和認知偏差一樣,有幾個特徵,而光是知道這點,就可以產生很大的改變;光是理解有這種思考偏誤的知識,一個人就會發生變化。不良的思考習慣之一,就是「應該如何」的思考模式。

舉例來說,社會上有許多「應該」的想法:女性「應該」結婚生子、「應該」要聽從上司的指示、父母「應該」要為了孩子犧牲、人「應該」要努力向上等。

如果是發自內心認為想結婚、想生小孩,或是自願對上司的指示照單全收,那也就罷了,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受到旁人的價值觀所影響。然而,我們卻被「應該」的想法束縛,著急著不結婚不行、不生小孩不行;或煩惱著自己能否一直在嚴厲的主管底下工作?是不是該換工作?

延伸閱讀:我到底該不該換工作?職涯教練:年薪、職位很重要,但首要考量應該是⋯⋯

但能找到其他工作嗎?因此,我希望你能養成一個習慣,時時對自己的「應該思維」抱持懷疑的態度。

比方說,問問自己:「雖然經常有人說應該要結婚,但我真的想結婚嗎?」或者「也許應該要服從上司,但這麼吃力的工作也應該忍耐嗎?」

這麼一來,你就能發現在「應該如何」思考模式的背後,真正的想法會是比較想成為在工作上有所表現、能夠獨立自主,以及認為自己的身心健康比上司的指令更重要。

別擅自把期待套在他人身上

這樣的「應該如何」思考模式,不僅是針對自己,也要注意是不是也把這樣的想法強加在對方身上。

延伸閱讀:能力強、表現好,主管卻不喜歡你?職場上沒人會說,卻都默默在意的 4 個「處事眉角」

對他人感到煩躁不安、覺得失望的時候,也可能是因為把自己的「應該如何」思考模式,在不知不覺間強行放在他人身上,賦予了「期待」。然而,就如同你未必能一一滿足他人的期待般,他人也未必能任何事都如你預期的行動。

所以,我們自己也要質疑是否把「應該如何」套用在他人身上了,並盡可能減少這種情況發生。同時,為了從「應該如何」的思考模式中獲得自由,不妨盡可能避免使用「應該∼」的詞彙吧!

試著去質疑內心的「應該如何」思考模式。

(本文出自《討好自己就夠了》,幸福文化 )

繼續閱讀 工作生活平衡
相關文章

討好自己就夠了:不是逃避,而是重新定義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