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昔日新聞 | 星島日報

半世紀教協解散劃上句號

(星島日報報道)創立至今四十八年,會員達九萬五千人的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昨正式劃上句號。教協昨再度召開特別會員代表大會,以一百三十二票贊成,大比數通過解散議案,會長馮偉華形容心情沉重及可惜,不評論教協會否仍被「秋後算帳」,將盡快執行變賣物業、遣散員工等程序,資產將由合資格會員平分。教育局昨日再度批評教協「本質上與政治團體無異」,重申將與名副其實的教育專業團體合作。   繼上月修改會章後,教協昨再度召開特別會員代表大會,有逾一百四十人出席,經過約一小時商議,最終以一百三十二票贊成、六票反對、兩票棄權,即逾三分之二出席者贊成下,通過解散動議,其後七項相關議案,包括授權理事處理解散事宜、最少每月

2021-09-12 00:00:00

表揚師生「司徒華獎」成絕響

(星島日報報道)每年表揚奮鬥學生及傑出教師,紀念教協創會會長司徒華的「司徒華教育基金」,隨着教協解散將成絕響。會長馮偉華證實,基金會屬於教協業務,須停止營運及接受公眾捐款。有中學校長感到可惜,認為「司徒華獎」有別於其他教育獎項,更看重教師教育精神及學生奮鬥故事,達至「生命影響生命」,期望社會上的有心人可以接手。   教協管理的「司徒華教育基金」於一一年成立,翌年舉辦首屆「司徒華獎」,每年以提名形式表揚默默奮鬥的學生,及委身奉獻教育的好教師及新晉教師,期望透過宣揚得獎者的故事,感染更多師生,每位獲獎者可獲一萬元獎金及獎狀,至今逾百名師生獲嘉許。隨着教協解散,會長馮偉華昨坦言「司徒華教育基金

2021-09-12 00:00:00

撐反修例聲援失德教師 終與教局關係破裂

(星島日報報道)回顧教協歷史,多年積極推動教育改革、捍衞教師的合理權益,包括從早年爭取文憑教師合理薪酬、金禧事件等,到近年的教師全面學位化等。隨着社會高度政治化,反修例爭議成為轉捩點,教協先後呼籲教師「罷課不罷教」,更聲援專業失德的「釘牌」教師,最終與當局關係破裂,難逃解散的命運。   教協由已故會長司徒華於一九七三年創立,多年來是本港規模最大的行業工會。七七年參與「金禧事件」,聲援金禧中學師生揭發校長貪污,最終逼令當局修訂資助學校則例,從此聲名大噪。司徒華在八五年當選為立法局教育界議員,將教師聲音帶入議會。回歸前後,教協就提倡中學推行母語教學、爭取「一校一社工」、反對小學縮班殺校與語文

2021-09-12 00:00:00

官媒挺剔除支聯會公司登記

(星島日報報道)支聯會的正、副主席及多名常委,分別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已被告上法庭,不准保釋。保安局日前並建議將支聯會從公司登記中剔除,如最後獲特首及行政會議批准,支聯會即告解散。兩大內地官媒發表評論文章,支持有關行動,《人民日報》指禁止支聯會運作彰顯香港法治尊嚴,新華社認為支聯會的覆滅是香港由亂轉治的歷史必然。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表示,此做法並非針對個別人士或組織,是依法辦事。   新華社文章指,支聯會走向徹底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保安局有關行動是體現維護法治精神。「在香港由亂轉治、由治及興的歷史和人心大勢前,這是堅定捍衛《香港國安法》權威、保障香港長治久安的合法、正義、必要之舉,宣告美西

2021-09-12 00:00:00

專訪|機場海關智取走私貨 專業「法眼」拔出虎牙

(星島日報報道)跨國罪犯千方百計空運走私違禁品,難逃香港海關法眼!海關機場科空運貨物資料研究組指揮官賴恩寧接受本報獨家專訪,表示犯罪集團疫情下集中經空運渠道販運毒品、瀕危物種及其他違禁品,手法更層出不窮,不但將可卡因收藏在重型油壓裝置內,又將有「大海可卡因」之稱、屬瀕危物種的鮮石首魚魚肚混雜急凍魚柳空運來港,甚至將受管制的老虎牙齒混入臭氣熏天的腐肉,慶幸機場關員積極檢閱大量通關文件,並憑藉先進檢測儀器和專業判斷破案,成功肩負起「護法守關」的重要使命。   海關機場科空運貨物課負責空運貨物的進出口清關工作分為三個組別,包括空運貨物組、空運貨物資料研究組及郵件清關組,職員編制七百四十三人,人

2021-09-12 00:00:00

近千選委擺街站推動良政善治

(星島日報報道)選舉委員會下周日(十九日)舉行選舉,包括人大、政協等大批當然委員及自動當選委員,昨今一連兩日在全港各區擺設千個街站宣傳。全國政協常委譚耀宗表示,選委將宣傳政治理念和新選舉制度,並會多講解前海方案等中央惠港政策,以及聽取市民意見。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指,選委會選民較以往少,相信在年底立法會選舉時氣氛會更熾熱。今次街站活動獲選委會多個界別分組積極響應,不少商界領袖亦親身落區派發單張,包括新地主席郭炳聯、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霍震寰、信和集團主席黃志祥和信德集團行政主席何超瓊等。   約千名當然選委和自動當選的選委,昨今一連兩日在港九新界,參與擺設共約千個街站,以「落實愛國者治港

2021-09-12 00:00:00

會否提名民主派 唐英年持開放態度

(星島日報報道)民主黨是否再參選備受關注。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昨被問到會否提名民主派參選立法會,他說自己持開放態度,認為任何人士如能夠忠誠履行對《基本法》的認同,以及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他很樂意提名對方。   全國政協常委譚耀宗表示,不評論會否提名民主黨成員參選立法會,因該黨都未作出決定。若民主黨不參選,是否反映今次選舉制度仍未夠完善?他認為個別政黨政團是否派人參選,屬對方的決定,不會影響整個選舉制度。他重申,選委會選舉制度開放,任何人覺得自己合適,都能按規例報名參選。   就前立法會議員鄭松泰不符資格出任選委會當然選委,譚耀宗認為,大家對鄭過去言行及表現都有認識及了解,相信資審會

2021-09-12 00:00:00

新聞追擊|東龍洲網箱養殖場助漁業轉型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漁業被視為式微行業,不過近年透過引入高新技術,令海魚養殖業注入新動力,加上國家「十四五規劃」亦提到,支持香港漁民在內地發展深海網箱養殖。漁護署去年底已率先在本港東北水域的東龍洲,設立海產養殖示範場,試行養殖金頭鯛、深水泥鯭及黃立䱽,年產達三百噸漁獲,存活率高達九成九,最快十月推出市場發售。網箱比傳統木製魚排堅固,可抵禦颱風,選址水流急,可減低紅潮造成的損失。漁護署透過漁業持續發展基金培訓漁民及傳統養殖戶,並招募年輕學員實習,吸引業界轉型及年輕人入行。   本港有二十六個指定魚類養殖場,但大多數仍是傳統木製浮排,抗風浪能力較低,大多數設於近岸。其實內地、台灣等地具規模的

2021-09-12 00:00:00

中科及工程院士選委:港須保持開放與國際化

(星島日報報道)選委會科技創新界十二名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選委,昨日以線下線上結合形式舉行座談會。院士選委主要針對整理科研環境與培養科研人才兩部分政策進行討論。各院士認為,香港必須保持開放與國際化此兩項獨有優勢。   院士提出,政府必須加大於科研經費的投入,而且要做到基礎研究經費與應用科研經費投入相互協調以達至最佳效果。院士亦認為,科研成果轉化為應用產品,這樣能為院校畢業生提供科學有關職位,長遠帶動社會與經濟轉型。   院士又提到,香港現時側重於金融與金融服務業,建議發展國際創科中心路上,必須醞釀科研人才培養,並吸引他們紮根香港,又指本港必須從中小學起培養數理人才、科創思維,好待

2021-09-12 00:00:00

張翔:港大深圳校以「一校兩區」模式營運

(星島日報報道)日前與深圳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於深圳開辦分校的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接受內地媒體訪問,透露擬以「一所學校,兩個校區」模式營運深圳分校,師生可按需要,往來港深兩校區上課,形容兩者在學科、研究及創新等互補,而深圳校區的辦學標準或高於本港。對於移民潮令學者流失,張翔形容屬「動態平衡」,港大亦引進耶魯大學等學府的頂尖學者任教,認為更重要是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   港大(深圳)將設於深圳南山區石壁龍片區,開辦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將以理學、醫學、法學、數據與智能、先進材料、金融科技等領域為主。港大校長張翔接受內地傳媒訪問,表示計畫以「一校兩區」模式營運,日後港深兩個校區的師生,可自由

2021-09-12 00:00:00

洪為民稱《前海方案》助港更融入國家發展

(星島日報報道)中央《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出台,大幅擴展前海深港合作區總面積。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聯絡官洪為民表示,方案的重點是深化改革開放,容許更多香港專業人士到前海執業,未來變成「前海是店,香港是白領工廠」。他認為方案目標並非由香港協助深圳發展,是同步發展,能助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洪為民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方案》是二○一○年《前海規劃》的延續,進一步銜接內地與香港制度,開放專業服務業,容許更多香港專業人士到前海執業。在金融方面,前海會先行先試更多的互聯互通措施,如跨境理財通、南向債券通等,讓香港參與打造區內國際創科中心,歡迎更多香港的大學在內

2021-09-12 00:00:00

專家下周商打第三針安排

(星島日報報道)接種第三針疫苗安排備受關注,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昨在電台表示,科學委員會專家將在本周討論,有可能是曾進行器官或骨髓移植,以及免疫系統有問題人士優先接種第三針疫苗,至於長者則須再進一步討論。   衞生署今年六月曾向科興查詢會否降低接種年齡,對方回覆指正進行第三期臨牀研究,第四季會有數據。許樹昌稱,現時已近第四季,若科興能主動申請降低年齡,加上若有數據證實安全有效,處理會較方便,專家便較容易下決定。   政府於本周三恢復「來港易」計畫,容許身處廣東省及澳門,並符合相關條件的非香港居民,來港可獲豁免檢疫。許樹昌指出,因「來港易」設配額,亦只容許沒有疫情爆

2021-09-12 00:00:00

公院研設長者注射站

(星島日報報道)疫苗接種計畫開展逾七個月,但七十歲或以上長者的新冠疫苗接種率不足三成。負責統籌接種計畫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昨在電台表示,計畫在公立醫院設注射站,方便長者在覆診時順道打針,當局又考慮在地區展開「洗樓」,在較多長者聚集的商場安排一對一醫療諮詢,藉以釋除長者疑慮,並為長者打針。 本港目前有四百三十三萬人至少接種首劑新冠疫苗,接種率約六成四,不過聶德權稱,由於近日接種人數下降,除非每日接種第一針的人數能達到兩萬人,否則要等到十月,接種率才能達至七成,距離「應打盡打」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他說,現時七十歲或以上長者接種第一劑疫苗比率僅達兩成七,形容是各種群組中「最弱一環」,因此政

2021-09-12 00:00:00

陳肇始:中大醫院推前醫療服務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昨舉辦公開研討會,以「探索醫療創新」為主題,向業界及公眾介紹中大醫院的創新醫療資訊科技及服務模式。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出席研討會表示,發展智慧型醫院,一直是政府的願景,而中大醫院帶頭將醫療服務推前,對此感到高興;有中大醫院代表指,期望這所醫院能透過善用智慧科技,推動醫療制度改革,為香港市民及香港醫療體系探索多一條新道路。   陳肇始說,中大醫院結合教學、非牟利及私營三個元素,是創新的模式,期待他們日後可為市民提供優質、可負擔及具透明度的醫療服務。她又指,發展智慧型醫院,以及以創新科技為市民做好醫療服務,一直是政府的願景,但政府推行政策時有不少顧慮,進度未

2021-09-12 00:00:00

黑幫廝殺追入警署 一哥震怒督師「掃穴」

(星島日報報道)黑幫飛車廝殺追入警署,惹起警隊高層震怒!活躍尖沙嘴兩大黑幫小頭目,近日疑為一筆賭債結怨,上周四凌晨兩幫人馬飛車追逐廝殺,勢弱一方被逼撞閘衝入葵涌警署求救,追兵尾隨闖入警署,警方先後拘捕十二名涉案黑漢。消息指,黑幫目無法紀,惹起警隊「一哥」震怒,適逢連日進行「犁庭掃穴」行動,「一哥」前晚親自督師掃蕩涉案堂口地盤,搗破多個賭檔及不少場所,至少拘捕一百一十五人,行動今日凌晨仍在進行。   據了解,活躍尖沙嘴兩大幫派「十XK」及「新X安」的兩名小頭目,近年攜手販毒,但近期疑為一筆數萬元的賭債結怨。上周四凌晨,兩幫人馬曾為追債發生毆鬥,其後分乘四車在深水埗繼續飛車追逐廝殺,沿途更

2021-09-12 00:00:00

婦捲車底拖行20米亡 的伯被捕

(星島日報報道)七旬的士司機昨晨驅車駛經,撞倒一名過路婦後仍懵然未知,繼續開車並拖行事主二十多米始被途人喝停,惟過路婦身受重傷,救出送院不治,肇事「的伯」被捕。   女事主姓黃(六十六歲),昨晨九時許,她獨自途經皇后街一號帝后華庭對開橫過馬路,剛有一輛的士沿皇后街轉入皇后大道西,七十歲姓羅「的伯」疑未留意黃婦身影,將她撞倒仍不知,黃婦慘被捲入車底拖行二十三點五米後,有途人發現大叫喝止,羅始驚覺出事停車,惟黃婦上半身受重傷,奄奄一息,警方及救護員到場,將她送律敦治醫院搶救,惜告不治。涉事的士有乘客,事後自行離開,的士車牌有小截撞斷甩脫。   警方封鎖該截皇后街調查,姓羅司機涉嫌危險駕駛引

2021-09-12 00:00:00

奪命火場氣窗無玻璃 致濃煙瞬湧走廊

(星島日報報道)「希望盡快康復,照顧屋企人!」石硤尾白田邨一死十二傷奪命火警,至今仍有六人留醫,包括死者母親及胞弟;死者胞弟稱事發時屋內濃煙充斥,一家四口呼吸困難,兄長攀窗逃生,他知危險曾阻止但被踢暈,醒來才知兄長墮斃及母親亦昏迷送院。至於起火樓層已解封,可見火場氣窗玻璃早被拆走,造成大量濃煙湧出走廊。   三十四歲死者李擴,與父母及二十八歲胞弟同住白田邨十三座十二樓一個位於火場斜對面單位;另六男六女傷者(十五至八十三)送院,其中六人仍留醫,包括死者姓張母親(六十二歲),她一度危殆,現已轉為嚴重。至於涉嫌縱火同被捕的「毒鴛鴦」俱姓陳(三十九及四十八歲),兩人仍被扣查。   據死者胞弟憶

2021-09-12 00:00:00

澳門換錢黨女成員 遭強姦劫殺埋屍沙灘

(星島日報報道)澳門再有換錢黨遭劫殺。一名有搶劫前科的內地漢,日前在賭場輸掉十多萬元後,誘騙一名換錢黨女成員返酒店圖劫掠,事主反抗慘被煙灰盅狂扑頭部,重傷淌血復被性侵犯,兇徒完事後發現事主死去,掠走其二十萬元,再買篋藏屍及埋屍黑沙海灘,司警昨凌晨拘捕疑兇及起回女屍。   疑兇姓陳(三十六歲),浙江人,無業。本月初,陳在澳門賭場輸掉十多萬元後,即動歪念搶劫換錢黨。上周三中午,陳透過微信聯絡二十九歲姓彭、從事換錢黨工作的內地女子,誘騙彭到其入住的中區某酒店房間會面。   消息稱,彭女入房後即遭人搶劫,她奮力反抗,卻遭人以煙灰盅狂扑頭部,當場暈倒及血流披面,但兇徒仍向她施暴,完事後才發現她死

2021-09-12 00:00:00

【來論】恢復通關 萬眾期待

香港疫情基本清零,本地個案已連續長時間無新增,疫苗接種率也將近達到七成。「回港易」全面恢復,並推出「來港易」,方便內地居民來港,雖然這是「好的第一步」,但始終是單向通關,來港易,北上難。港人最關心的始終是何時才能實現雙向互通,香港目前已具備足夠的通關條件,只欠「東風」,政府應盡快推出可與內地互認的「健康碼」,爭取逐步恢復通關,復甦經濟。   「健康碼」是內地使用的一項防疫工具,一有疫情便可控制以及追蹤,行之有效。去年八月中,內地與澳門已經通關,「粵康碼」和「澳康碼」資料互認,並設立熔斷機制,方便適用。然而「港康碼」卻一再推遲,其實這並非新措施,政府自去年年中已表示完成研發,且有了「安心出

2021-09-12 00:00:00

【來論】奧運熱潮帶動體育產業

奧運與殘奧圓滿落幕,香港運動員在奧運取得史上最佳的一金二銀三銅,在殘奧取得兩銀三銅佳績。最值得讚揚除了鬥志可嘉的運動員,還有特區政府,破天荒斥資購入奧運轉播權交香港五家電視台,讓大家安在家中免費欣賞奧運盛事。奧運期間,成千上萬市民齊聚各大商場一同觀看香港運動員作賽,見證運動員多年艱苦訓練的成果及不屈不撓的體育精神,歡呼吶喊響徹雲霄,體育熱潮席捲全城。   運動員要達到奧運水平殊不容易,每位參賽健兒都已經達到世界水平,奪得獎牌的更是達到世界頂尖水平。一九五二年香港首度出戰奧運只有四名運動員,今年香港有四十六名運動員參加東京奧運競賽,是回歸以來參賽人數最多的一屆,這要歸功於特區政府近年對體育

2021-09-12 00:00:00

【科技直talk】善用大數據教學 助學生了解國情

「國家十四五規劃」宣講團訪港,向香港各界代表介紹《規劃綱要》,在青年論壇中,「國家隊」代表鼓勵香港青年多了解國情,認識國家發展大局,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參與以香港為核心的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科創是利用先進科技來推動創新的應用,而應用的需求來自用戶,因此香港青年參與大灣區科創的首要條件,是要深入了解區內的社會文化和需求。針對這目標,香港政府努力協助港青到內地特別是大灣區發展。例如,政府於二○一四年推出「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畫」,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內地實習計畫,加深香港青年對內地就業市場、職場文化及發展機會的認識,協助他們建立未來在內地的發展方向,累積工作經驗和建立人脈網絡,增強就業優勢

2021-09-12 00:00:00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