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加油站】一個人影響不了股價?這3種人沽貨要注意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30818

【理財加油站】一個人影響不了股價?這3種人沽貨要注意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3/08/18 08:30

分享:

分享:

「一個人無法影響股價」,這句說話昨日在財經界相當火熱,可謂「震驚___億人」。相信在不少投資者心目中,買股票除了從宏觀及微觀多角度分析之外,有一些重要指標都相當具代表性。其實,以下3類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業務前景可謂瞭若指掌,若果遇到他們這3種投資者沽貨,小股東就要打醒12分精神留意,因為很可能對股價帶來一定影響力。

1. 公司管理層

無論市況好壞,公司管理層不時都會減持套現,這不一定代表他們看淡後市,有可能是個人的資金調配。最近例子就有領展  (00823) 行政總裁王國龍上周突然減持,觸發該股急跌。他認為在高息環境下,所有「收租股」都要受壓,又強調「一個人無法影響股價」,解釋「私人理財跟公司無關」,只是視乎自己需要去平衡投資組合,減持並非對公司缺乏信心。但無論如何,從數據來看,領展股價插穿40元大關,是在披露他減持之後發生的。當然,環球的房託股,近期都一直備受沽壓,也是事實。

除此之外,「股王」騰訊 (00700) 總裁劉熾平和主席馬化騰,近年亦先後多次沽貨。例如在2020年1月,先有劉熾平沽貨套現1.92億元,其後馬化騰於1月14日至17日,連續4天減持騰訊500萬股,累計套現19.96億元。在馬化騰減持首天(1月14日),當時騰訊股價一度高見413元;在他完成整個減持動作後,騰訊跌穿400元。

2. 大股東/主要股東

根據過往歷史顯示,公司的大股東和主要股東減持也會對股價造成不少影響。昔日的「藍籌股王」、服裝品牌ESPRIT母公司思捷 (00330) ,經歷大股東邢李㷧先後20次減持股份,加上受到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最後於2021年沒落至需破產重組。最輝煌的時候,思捷股價一度高見133元,市值逾1700億元,但至昨天(8月17日)收市,思捷市值僅餘12億元。

此外,阿里巴巴 (09988) 今年4月亦遭大股東軟銀(Softbank)減持,涉及股份當時市值約72億美元(約561.6億港元),拖累阿里港股及阿里美股(美:BABA)均跌逾半成。其後軟銀解釋,對阿里交易呈保守態度,為應對未來不確定的大環境,偏向增加現金以穩定財政。

3. 知名股東

知名股東不一定要有高持股比例,只要股東具有名氣、於市場具有影響力,其交易行動亦會對相關股份影響。例如「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投巴郡在2022年8月24日首度減持比亞迪 (01211) ,沽出133.8萬股、套現3.7億元,拖累比亞迪股價其後急挫。巴郡近月「短炒」台積電,也對台積電的短線股價帶來衝擊。

相關文章:

【網絡熱話】港股1手變1股 降入場門檻吸年輕客?網民:減印花稅先啦

投資不應為「致富」 而是避免「死於貧困」 金融大師揭開3大投資錯誤

【理財加油站】「從負人到富人」7個等級的投資者 你屬於哪一級?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加油站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