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FinTech 急起直追(上) - ezone.hk - IT Times - AI 策略 - D160227

香港 FinTech 急起直追(上)

| 陳裕邦 | 27-02-2016 07:08 | |

金融科技(FinTech)於世界舞台上早已嶄露頭角,不過近年此名字在香港才急速冒起,知名度日漸提升。也許在業界與政府共同關注下,本地 FinTech 社群與相關政策參與日見熱烈。談創新科技合作,亦不一定只要北望神州,北歐各國亦不乏商機。

美國與中國固然是目前 FinTech 發展龍頭,但在歐洲與其他亞洲新興地區的實力也不容小覷。以瑞典為例,香港人對這北歐大國的聯想印象,或許只局限於家具設計與銷售,事實上瑞典的 FinTech 開發土壤其實亦十分肥沃,同時具備開放與自由的制度,更重要是思維也非常創新進取,而該國政府官員也認同與本港科技業界有合作空間。

瑞典北歐跑出

香港過去的經濟活動中,皆是專職連接中西兩地經濟活動的橋樑角色為主。瑞典金融市場與消費者事務大臣(Minister for Financial Markets and Consumer Affairs) Per Bolund 早前訪港時指出,目前當地的人均收入為世界第二高,僅次於科技龍頭美國矽谷,再加上當地教育水平亦為世界最高之一,對於有意在當地創業人士與科創企業十分有利。目前群眾募資/眾籌(Crowdfunding)在當地冒起也十分快速,足見國民對網絡應用深度極高,他更指瑞典現時市面上只有 20% 交易採用現金,其餘 80% 均以電子支付方式實現。近年電子身份認證也屬 FinTech 的熱門項目,當地居民亦樂於採用手機支付日常開支甚至交稅。

陳家強表示,施政報告公布預留 20 億元成立「創科創投基金」,對扶助 FinTech 發展十分有利。

Per Bolund 指瑞典人均收入為世界第二高,僅次於美國,加上當地教育水平亦為世界最高之一,對於有意在當地創業人士與企業十分有利。

有一個科技界編程人員之間戲謔的說法,指瑞典人電腦程式開發能力較高,只是因為當地天氣太過嚴寒,人們只能留在室內活動,變相能集中精神鑽研技術。Per Bolund 則強調,要發展 FinTech 不只限於科技頭腦,更需要政府與法規配合,除保持與商戶的長遠合作關係外,同時也要降低發展門檻,以助鼓勵新服務供應商「進場」,令每一個人都在公平的條件下競爭。

 

港府漸見積極

香港在 FinTech 發展步伐,無可置疑早已與鄰近地區比下去。就以一河之隔的深圳為例,早就在多方面實現手機支付服務,即使不帶銀包上街,市民也可以只靠手機,解決大部分衣食住行的交易需求。剛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香港特區政府,雖然新局因開設時間被延宕關係,使局長新官上任後任期不足兩年,但外界無疑會期望日後在本港創新科技政策方向上更有眉目與遠見。另一方面,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亦早有動作,局長陳家強去年亦曾到訪瑞典,更認為北歐各國與香港有很多共通點,且大家均屬開放的經濟體系,或可以加強互相交流合作。

Photo:經濟日報圖片庫
Source:ezone.hk

相關文章

Page 1 of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