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睡眠障礙看什麼科?睡眠障礙門診推薦與睡眠障礙檢測方式

  • Post last modified:16 11 月, 2022

睡眠障礙指每週有三天出現睡眠出狀況,或是連續失眠達一個月以上,且因睡眠障礙造成疲憊、注意力不集中等。成人的失眠障礙共有四種類型:

  • 在床上超過1小時無法入睡
  • 半夜醒來次數過多
  • 長期睡眠品質低落
  • 提早1小時以上醒來

📌 依失眠時間的長短則可分為短暫性失眠(小於一週,多半是在經驗到壓力、刺激、興奮、焦慮時),短期性失眠(一週至一個月,如時差、輪班的工作等,多會隨著事件的消失或時間的拉長而改善),和慢性失眠(大於一個月,原因相對較複雜且難發現)。


睡眠障礙症狀

睡眠障礙症狀有【晚上入睡困難、多為淺眠、睡眠品質不佳、容易睡睡醒醒、白天易疲倦思睡、注意力不集中或記憶力變差、頭痛】等,長期下來可能會【影響人體免疫系統運作、自律神經失調、使憂鬱或焦慮症變嚴重】。


睡眠障礙看什麼科?

可以先從失眠原因來判斷,如果不確定失眠原因可以先看【家醫科、睡眠障礙門診】,由醫師幫忙做初步判斷,如果是因壓力、焦慮或憂鬱所造成的失眠,可以看【身心科(精神科)】,較輕微的睡眠障礙也可以看【中醫】治療。


睡眠障礙檢測方式

睡眠障礙檢測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透過記錄睡眠情況,內容包括睡眠期間所出現的不尋常行為,如夢魘、夜驚等,這項紀錄大約需要 1~2 週;或也可以透過科學儀器的方式,協助瞭解個人的睡眠生理動態,以補充臨床評估的不足,並提供具體的數據作為客觀臨床指標。


睡眠障礙改善治療方式

睡眠障礙治療主要可分為2種:迅速有效和安全性高,目前被廣泛處方用的【藥物治療】,但要注意藥物成癮及依賴性的問題;針對患者對失眠的害怕及壓抑情緒表現之困難做適當的處理的【心理冶療】。



睡眠障礙門診推薦

睡眠障礙門診是由【不同科別共同組成的醫療團隊】,協助病患解決精神上與結構上造成的睡眠障礙,免去病患自行猜測或掛錯科別的可能,如身心科、心理科相關的躁鬱症、憂鬱症耳鼻喉科及胸腔內科有關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等

📌在挑選時應注意該院所的硬體設備是否健全、技術人員專業度是否夠,同時患者平時也應自我觀察及記錄睡眠狀況,並在看診時與醫師討論,能加速治療的效率。


睡眠障礙診所推薦

建議選擇具有多科別團隊的醫療院所,台灣目前沒有睡眠中心的認證制度,自行選擇時要注意該睡眠門診團隊是否包含各專業科別醫師,並注意醫師是否能夠耐心與病患溝通,當覺得有必要時,也可以再尋求第二位醫師或醫療院所的建議


睡眠障礙醫生推薦

有睡眠障礙要就醫尋求協助時可以先看看醫師的專長欄位有沒有【睡眠障礙、失眠、睡眠打呼及呼吸中止症】或是其他睡眠相關專長,也有其他專長可能與失眠有關,如【憂鬱症、焦慮症】。


睡眠障礙中醫推薦

有睡眠障礙也可至中醫診所看診,中醫認為失眠是因為陽氣在夜間該休息時無法回到臟腑,會以【中藥】黃連阿膠湯、酸棗仁、天王補心丹,搭配【針灸】內關穴、神門穴、三陰交穴治療。



睡眠障礙吃什麼?

睡眠障礙可多補充【色胺酸】香蕉、牛奶;【】牛奶、豆漿;【】堅果種子類、菠菜;【維生素B群】糙米、內臟類、堅果類,失眠原因如果是更年期可透過補充【植物性雌激素】如山藥或黃豆等。

看哪科建議向睡眠門診求助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心理治療
症狀失眠、淺眠、睡不飽


睡眠障礙補充說明

老人睡眠障礙

台灣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有失眠經驗者高達 50.8%,老人失眠的原因常見的有【失智】;【生理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精神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多重用藥】使用多種藥物,各式各樣的副作用都可能影響睡眠。


幼兒睡眠障礙

最常造成小孩失眠的原因包括【特定藥物的副作用、環境因素、生理需求未被滿足】等,要特別注意,有些治療感冒或過敏的藥,會使小孩亢奮,導致失眠。兒童睡眠障礙處理如下:

  • 夜驚:建議父母盡量讓小朋友養成午休的習慣,注意晚上不要玩得太興奮或太瘋,夜驚頻率即可慢慢減少。
  • 夢遊:夢遊狀況大部分在長大後就會改善,但如果出現頻率較高,建議還是到醫院檢查,以排除癲癇、腦部疾病或感染等可能。
  • 做惡夢:醫師建議父母盡量降低孩子的壓力,如在惡夢中恐懼和哭鬧,父母可叫醒小孩並安慰他。
  • 夜尿:兒童到了5歲左右,膀胱控制功能應該較成熟了,尿床情形應較少出現,倘若學齡兒童每週仍有2次以上尿床的情形,建議最好還是到醫院評估。

睡眠障礙常見問題

📌 以下是PTT、Dcard等網友們常問到的,關於睡眠障礙的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