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呼籲市民提高警覺應對高血壓以響應「世界高血壓日」 跳至主要內容

衞生署呼籲市民提高警覺應對高血壓以響應「世界高血壓日」
***************************
  為響應訂於每年五月十七日的「世界高血壓日」,衞生署呼籲市民時刻關注和定期量度自己的血壓水平,實踐健康生活,及早診斷以應對高血壓等非傳染病。

  就成年人而言,若收縮壓持續處於140毫米水銀柱或以上及/或舒張壓持續處於90毫米水銀柱或以上,便屬患上高血壓。高血壓甚少於出現併發症前引起症狀,因此常被視為「隱形殺手」。若患者血壓控制欠理想或得不到適當治療,可引致嚴重健康問題,例如中風、心臟病和腎衰竭。

  由衞生署進行的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結果顯示,本港接近三成的15至84歲非住院人口患有高血壓,而高血壓的普遍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由15至24歲人口的少於5%,增至65至84歲人口的多於一半。在高血壓的患者中,超過40%的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直至進行調查的身體檢查才發現。

  衞生署發言人表示,保持健康的生活模式,除了對預防高血壓十分重要,亦有助於控制高血壓,是自我健康管理關鍵的其中一環。市民應維持體重和腰圍適中、維持均衡飲食並減少攝取鹽分、保持恆常體能運動的習慣並減少靜態行為,以及避免飲酒、吸煙和吸入二手煙霧。

  市民應特別留意,攝取過多鹽分對血壓造成的不良影響眾所周知,攝取越多鹽分,患上高血壓的風險亦越高。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健康的成年人每日應攝取少於5克的鹽。然而,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顯示,本港15至84歲人口平均每日進食的鹽分達8.4克。發言人提醒市民控制每日食鹽的總攝入量少於5克,同時建議以加碘食鹽代替一般食鹽,以增加碘攝取量及維持足夠的碘營養。

  此外,恆常進行體能活動可帶來種種好處,包括降低血壓。因此,除留意鹽分攝取外,市民每周亦宜進行至少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如急步行)或75至150分鐘劇烈強度(如緩步跑)的體能活動。

  為控制高血壓的普遍率,政府會繼續透過舉辦健康推廣活動以提升公眾對健康生活和定期量度血壓重要性的意識。就45歲或以上人士而言,患高血壓的風險尤其倍增,而能及早發現高血壓對於有助維持血壓在正常水平至關重要。政府積極邀請沒有已被確診患有高血壓的市民透過家庭醫生或地區康健中心/地區康健站進行高血壓篩查。「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的推行,亦提供了資助服務,以支持於社區的相關長期護理。政府也將繼續與社區夥伴緊密合作培養更有利健康的環境,並推動更佳的自我護理,就此按個人風險更好控制血壓。

  ​市民可瀏覽衞生署專題網頁(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5/35390.html),了解更多有關高血壓的資訊。
 
2024年5月17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1時0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