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防骨質疏鬆 勿單靠補鈣

發佈時間: 2017/10/27

不少人或以為老年人才會骨質疏鬆,但有脊骨神經科醫生指,早於25歲已經可以出現骨質疏鬆,單靠補鈣並不足夠,需要攝取維他命D3及維他命K2,協助鈣質吸收,及避免出現血管硬化的問題。

還要攝取維他命D3及K2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定義,正常骨質密度T值為-1.0以上,介乎-1.0至-2.5為骨質缺乏,-2.5以下已屬骨質疏鬆症;-2.5分以下並曾出現骨折患者則屬嚴重骨質疏鬆。

物理治療博士、脊骨神經科醫生張婉君表示,最年輕在25歲已經可出現骨質疏鬆,她接觸過最年輕的骨質疏鬆症個案,是一名40多歲的病人,因為長年需要使用類固醇,令到骨質密度比老人家還要差。

張婉君憶述:「病人是男士,也常做運動,但量度出來的骨質密度T值是-5.0,我起初以為是測試的機器壞了,反覆多次檢測,數據一樣。原來,他長年使用類固醇,以為做運動預防骨質疏鬆症已足夠,其實還有其他因素可影響到。」

不少人都知道,預防骨質疏鬆需要攝取足夠的鈣質,其實並不足夠,張婉君說,還需要適當攝取維他命D3及維他命K2,前者有助鈣質吸收,後者則可引導鈣質進行護骨化合作用,避免鈣質過分沉積血管,出現血管硬化、膽腎結石等不良副作用。

靠日常飲食未必夠鈣

張婉君又指,無論多大年紀,攝取鈣質都有用:「曾有一名75歲的婆婆,骨質密度T值在-2.5以下,即有骨質疏鬆症,要求佢服食鈣片3個月,之後骨質密度有所提升。」她強調要先了解體質,因為每個病人的骨質疏鬆情況各異,如骨質疏鬆不嚴重,毋須補充過高分量的鈣質,所以必須諮詢專業意見。

張婉君續指,成年人每天需攝取600IU的維他命D3,維他命K2則需45毫克。至於鈣質,50歲以上或更年期婦女一天需攝取1,200毫克,其他成年人亦需攝取1,000毫克,小朋友則需700毫克。張說:「除非好喜歡吃乳製品,否則難以從食物中攝取足夠鈣質,一杯200毫升脫脂奶或4片白麵包才有240毫克鈣,因此通常都要額外補充營養補充劑。」

骨質疏鬆症沒有任何病徵,張婉君表示,骨質疏鬆症可導致多個身體部位出現骨折,包括手腕、腰椎及髖關節,但不少人都不知自己已有骨質疏鬆,待跌倒後才知問題所在,「在街上不時見到公公婆婆寒背,部分是因為骨質密度不足,脊骨下塌,很容易出現骨折。」

(原文刊於《TOPick》)

欄名: Healthy Life

↓【晴報 睇住賞 – 送5部德國寶全新Ultra Slim負離子速乾風筒】↓

↓ 吹髮新體驗 速乾護髮不手軟↓

卡樂B激量裝薯片!蜜糖烤雞翼味 / 茄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