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增收費合情合理 唯須優化社區醫療政策(文:黎子駿) (09:00) - 20240112 - 文摘 - 即時新聞 - 明報新聞網

即時文摘

急症室增收費合情合理 唯須優化社區醫療政策(文:黎子駿) (09:00)

本港去年疫後經濟元氣大傷,訪港旅客數字和本地消費投資大幅減少,以致政府收入暴跌;加上地產商轉趨審慎,政府賣地表現未如理想,今年公共財政非常吃緊。本周消息傳出政府考慮增加公共服務收費,以達開源之效。其中包括將公營醫院急症室非緊急服務收費,提高至貼近私家診所水平,以幫補現時極大額度的政府補貼(政府現時對公共醫療開支補貼逾九成)。

市民非存心濫用公共資源

筆者對此提議相當認同,除了有助稍降低財政赤字,亦可適度減輕急症室醫生處理非緊急個案的負擔。然而,雖然被歸類為非緊急,但現時到急症室求診病人的醫療需要卻是真實存在的;只顧提高服務收費而忽視市場上未有提供公營醫療服務以外的選擇,未免令一部分有實際需要的市民失望。

過度使用急症室服務的問題其實由來已久,主要歸咎於本港缺乏類似服務質素、時段及收費水平的非公營醫療服務,以處理非緊急醫療需要。事實上,由於私家門診服務大多不具規模,並只由一兩名醫生駐診,不大可能在非日間正常時段或一些較冷清的時段開診;加上醫管局急症服務「價廉物美」,故對非緊急服務使用者而言成為了絕佳替代品。可想而知,類似服務目前在港並無很大市場價值作為誘因,令私家門診參與提供。

問題是過去數據指出,私家門診在港的總體門診服務市場佔比逾六成,換言之情况可簡單理解為,在一些非日間正常時段,原本使用私家門診服務(即六成)的病人,會湧入醫管局急症室求診,令需求大增。這亦是筆者於上文選擇用「過度使用」而非傳媒常用的「濫用」一詞的原因——絕大部分市民尤其基層,並非存心濫用珍貴的公共資源,而是別無他法之下才被迫使用緊急服務,應付非緊急醫療需要。

要解決問題  應雙管齊下

若要全面解決問題,局方應雙管齊下,在增加急症室收費的同時,設法增加私營診所參與非日間正常時間門診服務的誘因,或以其他方式提高私人市場參與度。例如當局(發展局及醫衛局)可考慮在審批土地給予私家醫院營運商的時候增設條款,指明某時段必須提供某數目的某種服務,並於租金上提供相應適度補貼,以善用私營醫療機構對公眾健康貢獻的潛力;此外,當局亦可考慮好好利用近幾年建立覆蓋各區的、由不同非政府組織營運的地區康健中心,要求營運商提供適切服務,以補足公營醫療系統的不足。

筆者認為,政府及醫衛局應藉此契機,全面檢視現行社區醫療政策,在為公共財政開源之餘,亦盡力滿足提升香港人口公眾健康水平的政策目標。

作者是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助理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