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角度拯救专队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高角度拯救专队

公司
高空拯救专队(英文:High Angle Rescue Team,缩写HART)旧称高角度拯救专队,于2011年8月12日成立,隶属于香港消防处特种救援队,主要责任为负责各种高难度的高空拯救任务等,包括涉及缆车、塔式起重机、桥塔、建筑地盘棚架及高空工作吊船等的事故。
中文名
高空拯救专队
外文名
High Angle Rescue Team
目前人数
70人
成立时间
2011年8月12日

组织

播报
编辑
[1]高空拯救专队旧有52名人员,其中42名为前线的岗位,全为兼任岗位;分为3小队,分别驻守于(香港总区的)薄扶林消防局、(新界总区的)田心消防局及(新界总区的)九龙湾消防局。

发展历史

播报
编辑
在香港,向高空发展的建筑物愈来愈多,高度达数百米,为了配合可能出现发生的高空意外及所须行动,消防处于2010年开始筹备成立专队,包括购置最先进的高空拯救器材、提升人员的知识和技术;当中耗资140万港元用以训练人员及380万港元用以添置器材及装备。
高角度拯救专队于2011年8月12日成立,共52名人员,全从特种救援队中经过自愿投考,从四百人中选拔出来;专队计划于未来召募更多人员,派驻于九龙总区黄大仙消防局,以达致初期定下的员量目标 [2]。专队会根据未来的实际情况及需­要,增加专队的数目。
于2011年8月30日,香港仔中心发生了一宗企图跳楼的事件,由于位处地面没有足够空间容纳张开救生气垫,拯救专队(首次)出动 [3-4]

训练

播报
编辑
投考加入专队的人员均需要通过个人能力倾向测试、确定没有畏高,而且能够冷静及独立地处理紧急事故。在通过遴选后,人员会被安排进入为期5周的训练──为期2周由国际绳索工作协会的认可一级高空工作技术员训练及为期3周的针对各种高空拯救情况的实地训练(包括各类地盘天秤、货柜码头吊机、大厦外墙吊船和竹棚等;亦有特定地点如昂船洲大桥桥趸、昂坪360、海洋公园缆车系统及20层楼高大厦),包括进阶绳索及专门装备使用等等。于训练完成后,人员需要通过由外国考官主持的考试复核,方能入队。
人员于日后亦需要接受每月定期的训练。专队每3年会进行一次技术复核检查。
至2015年,位于消防训练学院的抢险救援楼将会落成启用,成为高角度拯救专队的专用训练设施。

装备

播报
编辑
HART人员制服(红色)
人员的制服与普通军装无异,不过其黄色的盔会被贴上两条红色条纸,以兹悉别 [3]
HART人员制服(蓝色)
个人装备,每人获发一套,价值15,000港元,包括附设饮水设备的背心及防水安全鞋等。
半身背板式安全带,美国制造,价值12,000港元,可协助人员于狭窄环境执行拯救任务。
全身式安全带
反光背包式水袋 [5]
新式多用途脚三脚架,美国制造,价值40,000港元,能够以石屎螺丝更安全地固定于地面或天台上,亦可以把救生绳延长约1米的距离,减少在执行任务时,人员和伤者被大厦墙身或崖边的磨损机会。
电动上升器,共有5部,瑞典制造,每套价值16万港元,能够以最快的每分钟22米的速度,控制绳索升降,负重量达200公斤,电池充满时,可以在负重120公斤的情况下运作200米的高度距离;电池耗尽时,机身设有紧急下放装置,以每秒半米的速度控制绳索安全降下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