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尊云:修道修心,辦道盡心@一貫道~福哥-道學集錦|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1-27 07:57:25| 人氣7,9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師尊云:修道修心,辦道盡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師尊云:修道修心,辦道盡心

“學道學佛以心為本”其說法和“萬法唯心”的說法,意思是否相同?其實“以心為本”和“萬法唯心”含義完全相同。
“以心為本”是修道的統一觀點,而“萬法唯心”只是唯識的觀點。


“以心為本”的觀點,並不排除思想、意識以外的一切的法,即客觀世界的存在論。

“萬法唯心”的觀點,萬法唯心所造,也是以心為本,以心為本”其說法和“萬法唯心”的說法其實是相同的。

修道從本質上來說,是以“脫苦得樂”、“去染還淨”為終極目標的一種意識形態體系。“苦”與“樂”是思想感受,“染”與“淨”是心性的狀態。因此說,修道修心,辦道盡心,以心為本。


又因生命流轉的本質是苦,受苦的根源是煩惱和造業行為,而“煩惱”是受染心的心理活動表現,造業行為是受思想意識支配的身言活動,二者又離不開“心”。

修道的根本是“修心”辦道的根本是“盡心”,因為,“心明”才能分辨是非善惡,“心善”才會棄惡揚善,“心誠”才能精進學修,“心慈”才能利樂眾生。“入定”是散亂心的排除,“見性”是心智功能的質變,“神通”是定心的功能,成佛是兩種“菩提心”自覺與覺他的結果。事事處處離不開心,受心的影響,所以說,修道以修心為本,辦道以盡心為基。

修道修心這句話只是點明了心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並沒有否定“心法”以外的“色法”、“不相應法”和“無為法”的客觀存在。但“萬法唯心”指的是根本上的一種見解。這種觀點認為一切外境事物都是思想意識中的境識的顯現,猶如夢中境物,心物無二。

心如工畫師,

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

無法而不造

──《華嚴經》。

在《華嚴經》裡有四句話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這四句話將我們的心比喻成一個美術家、一個書畫家,他可以彩畫世間上的風景、花卉、人物、昆蟲、魚鳥等等。這顆心無所不能,想要什麼,心都可以成就,所以「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生一切法生,心滅一切法就滅了。有了心的動念,才有世間的存在;心念滅去,所有世間的萬象都不見了。好比一個人專心的時候,對一切外境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如入無人之境。

這個世間有形相、外貌的差別,有相,就有計較、有對待、有善惡、有是非,這些差別的是非揀擇,紛紛擾擾無有了時。

「能畫諸世間」,我們要把自己的人生彩畫成什麼樣子呢?心存不善的念頭,會把自己畫成一個魔鬼、畫成一個不明白是非、不通情達理的人,會把自己畫成一個貪、瞋、嫉妒、愚癡無明的人。時時心存善念,人生就會呈現出一個美麗的景象,我們也會成為一個善人、聖賢之人,廣受世間的尊敬。

「五蘊悉從生」,「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我們這個「人」是由五蘊和合所成的。色,是物質,指的是這個血肉之軀的身體;識,是心識,指的是精神上的意識。物質的「色」與精神的「識」接觸、和合起來,產生了受、想、行的作用,而有了感受、想法、舉止行動等作用。

「無法而不造」,心能生萬法,可以作凡事,也可以做聖事,也可以聖凡並行,何不好好運用這顆心去做聖事?既然心能夠創造一切,可以美化一切,何不用我們的心去美化人生,促進大同世界,人間淨土呢?

事例:

曾經有一弟子問師父︰「道要如何修?」師父答︰「道不用修,但不可污染。因為道是真理,圓滿無缺,所以道不用修。」弟子又問︰「什麼是污染?」師父答︰「多心即是污染,一心變二心,三心四相是污染,沒直心,直心即是道。」弟子又問︰「要如何回復不污染的心?」師父答︰「平常心即是道。」弟子又問︰「什麼是平常心?」師父答︰「平常心是對境不起心(並非像木頭一樣),是無所住之心,無住於塵緣,事來則應,事去則靜。」
 

辦道盡心,是十條大愿中的不量力而為,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克己盡職,承上啟下。

修道貴在培德,辦道在立德,不在名位高下,我們是壇主,就盡好壇主之責,講師就盡好講師之職,點傳師就盡好點傳師之責,辦事員就盡好辦事員的責任。領袖要替上天選拔人才,多提拔人才,讓人才能發揮作用,多一個人才就對道場多一分作用。要以大公無私之心待人,既是辦天事,所作所為要合乎天心三施並行。

濟公活佛慈訓:修道修心 辦道盡心

  修心 修什麼 修簡單心 不染著
  盡心 盡什麼 盡其在我 福慧修
  講課 講什麼 講求根本 體悟說
  辦道 辦什麼 辦中修正 意身口
  渡人 渡什麼 渡己惡習 德攝受
  精進 精什麼 精神一貫 自律有

台長: 福哥
人氣(7,9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道場-道義 |
此分類下一篇:一貫道「敬天地」的精神
此分類上一篇:一貫道:點道立囑詞-大千收束二八年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