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學堂】存錢不是重點 媽媽話這件事才是理財王道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財富管理 - 藍籌股 - D200826

【理財學堂】存錢不是重點 媽媽話這件事才是理財王道

藍籌股

發布時間: 2020/08/26 17:50

最後更新: 2020/08/26 19:06

分享:

分享:

【理財學堂】存錢不是重點 媽媽感言學懂這件事才是理財王道

教孩子理財,大部分父母都會由「儲蓄」做起,教孩子每日將一分一毫放進錢罌(存入銀行),日子久了,財富便累積起來,進而可以教孩子善用財富、妥善理財。不過,只是父母講未必有效,孩子親身體會或許感受更深。

一位媽媽在社交媒體分享其親證兩名兒子的理財經歷,得出一個結論:「存錢其實就是一場個人的意志賽。」

該名媽媽在fb專頁社團《存錢公社》上貼文分享,提到兩個兒子就業時間差不多,起薪也相當,但金錢觀卻大不同。

該名媽媽每年底也會做年度年度家庭財務表暨家庭成員的個人財務表,了解家人間的金錢用度與結餘。

第一年:大仔存款結餘3.5萬,細仔存款結餘17.8萬

檢視存摺,大仔都是買線上遊戲、網購、吃美食刷卡等,生活開心愉快;

細仔除了每月留下3,000過日子,就幾乎沒有提款記錄了,物慾淡泊,舊衣舊鞋輕鬆自在。

第二年:大仔存款結餘6萬;細仔存款結餘32.9萬

細仔也在這時買了儲蓄保單及醫療保單,這一筆接近40萬的花費,向媽媽借款再按月攤還。

第三年:大仔存款結餘15萬 醒覺調整財務開支

看著弟弟的表現,大哥也覺醒,調整自己的開銷,終於在第三年存到15萬,並先以和媽媽合夥的方式,買了儲蓄保單,不過最後可以用買斷的方式,完全買下這張保險。

第五年:大仔財富也多起來

細仔有了2張30萬的配息保單、24萬的短期儲蓄險、醫療險和少許股票。 

大仔終於有了一張30萬的配息保單、18萬的短期儲蓄險與一張醫療險。

存的不是錢 是意志

看著兒子財富增值及改變,這位媽媽問大仔:

「身上有點錢的感覺是不是踏實多了?因為你存的不是錢,而是意志。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學堂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