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泛村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渔泛村

仙桃市郑场镇下辖村
渔泛,古称渔泛峰,位于仙桃市郑场镇西北,汉江水从其东边流过。根据历史记载,渔泛峰的兴起在元朝,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明朝起,这里便是棉布、棉花、粮食的集聚口岸,由汉江和陶董河外销各省,并远销日本、朝鲜等国。历史上,“渔泛布”或“棉缎”曾经是名牌,受到人们普遍喜爱。解放初期,该地依旧是天门、仙桃、潜江三地的物资集散地。直到近代,由于长江水运的衰落和陆路的发展,渔泛的商业地位受到了挑战,商气下降,商家逐渐迁出,渔泛回到了以农为主的农业发展道路上,同时,受经济条件及防洪的限制,建国后当地的建筑的扩建改建较少,历史建筑与文化得以较好的保存。 [1]
2014年,渔泛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
中文名
渔泛村
别    名
渔泛峰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中南
电话区号
0728
邮政编码
433009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渔泛街
车牌代码
卾M
方    言
西南官话-武天片-沔阳话
特    色
中国传统村落

名称来源

播报
编辑
早在江汉平原还是一片沼泽时,这里就是湖中的一块高地。人们把这块地方叫峰。打鱼旺季,人们习惯称为渔泛,这时候,十里八乡人们就会到这里来打鱼、买卖鱼,久而久之,这里就被称为渔泛峰(渔泛村)。
渔泛村
渔泛街与传统民居
从行政区划上看,渔泛村只是仙桃市郑场镇的一个普通的村庄。走进去,才发现它是汉江边上的一个古镇。在人们的口头语中,它叫渔泛峰。在一条不到500米的道路两边,是保留至今的五十余间明清时期的古民宅。据居民们讲,原来门前是一条用青石铺就的大马路,路当中,我们只零星的看到少量石板。民居大都以杉树为骨架,青砖灰瓦,门面、厅室与客房间均用很薄的杉树板隔开,虽然房子大都不到六米高(地基到屋脊),但每间房屋都用木板隔成两层,楼上有较好的隔潮效果,临街的门面都做的很宽,适应摆柜台做点小买卖,门槛一律用杉木制作,客厅地面均高出门前大道约一尺左右,两家之间用一抖很高的墙隔开,以避免出现火灾央及邻居。这些民居当初躲过了日本人的“三光”,可现如今的空房抵挡不住常年的风吹雨刷。由于近十多年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很多房子已多年没有人居住,部分已开始风化,破损严重,令人痛心。在古镇中,一些五十年代以来各时期的建筑,文革时期的一些墙体标语还依稀可见 [3]
村后有一棵古银杏树。据说这株银杏树原是陶姓祖先从江西逃难时带来的种子植成的。树龄有五百年了。

历史传说

播报
编辑
据历史记载,渔泛峰的兴起,最晚也在元朝。在位于现今汉江大堤南150米处,曾经是明洪武年间建的永镇寺(1369年)的旧址。在这里,历史上曾有“九渡十一庙”之说,如洞庭庙、东岳庙等,大都于1937年被日本人拆毁了。明朝这里为棉花、棉布、粮食的汇聚口岸,由汉江和陶董河外销各省和海外,历史上的“渔泛布”和“棉缎”曾经是当地人引以自豪的名牌,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这里背靠高高的汉江大堤,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 [3]
渔泛峰曾经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六百年前就掀起了“招商引资”的热潮。那时候,朱元璋和陈友谅还在为江山社稷争得你死我活,难得有一方净土。兵荒马乱的日子,根本谈不上政府的扶持,更没有优惠的政策,渔泛峰的发迹,完全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也许是上天的眷顾,暴躁的汉江水流到渔泛峰,忽然变得舒缓而多情,形成一个天然的码头。任你波涛汹涌,到了这里也是风平浪静。从陶员外种下一颗希望的白果开始,外乡人纷至沓来,先后在此落籍生根。这颗白果后来长成了参天大树,亲眼见证了渔泛峰的变迁。
江西人来了,咸宁人来了,五湖四海的商人都来了。渔泛峰从此喧闹起来,百业兴旺,万象更新。“渔黑二镇,赛过南京”,渔泛峰最繁荣的时候,还有一个名字叫“十三级”。南七北六十三省,都有客商在这里聚会和交易,陶家庄高朋满座,夜夜笙歌。
三百年后,又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年月,陶家庄在李自成手里烟消云散。传说闯王兵败逃往九宫山,仓皇间在渔泛峰歇脚,战马就栓在白果树下。也是陶家庄命里该绝,它的金碧辉煌,它的珠光宝气,刺痛了闯王的眼,刺伤了闯王的心,激起闯王胸中的熊熊怒火。陶家庄其实是被怒火点燃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驱走了闯王的万千愁绪,宣泄了闯王的无限快意。可见仇富心态并不是今天才有,贵为大顺皇帝也未能免俗 [4]
又过了三百年,“日军开进了渔泛峰。不是来朝拜的,也不是来考古的。他们拉起了铁丝网,筑起了炮楼,架起了机枪。1942年,又一场大火,将江西街和咸宁街烧了个精光,据说也烧死了几个日本鬼子。放火的是“凡涛麻子”,一个跟共产党、国民党和日本人都不合作的大土匪。这把火的真正起因,只有白果树知道。
大火也烧到了白果树,可是它已经长大了,腰圆膀粗,大火奈何不了它。白果树凭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经历了无数次天灾人祸,顽强地活了下来。最威风的时候,三四个人都抱不拢它。只可惜晚景凄凉,无人怜惜。别看它枝繁叶茂,隔几年还能开花结果,其实已经异常虚弱。它的躯干已毁损,它的根基已动摇,它的形象惨不忍睹。作为渔泛峰的标志,经常有人来看它。热爱它的人欣喜若狂,勒住它的脖子合影留念。有点文化的也拽下几片叶子,拿回去做书签。虔诚的朝拜者就在它脚下烧点纸钱,期待灵验。白果树垂垂老矣,再也经不起折腾,恐怕要不了多久,想看也看不到了。 渔泛峰注定有一天要被人遗忘。两场大火过后,一切趋于平静。房子一天比一天陈旧,人烟一年比一年稀少。青壮年都走了,有的到了年关才回家呆上几天,有的只怕一辈子都不回来了。
如今的渔泛峰,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悄然隐居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寂静无声,跟江汉平原日新月异的精神风貌格格不入。两排古老的民房相对而立,在汉江堤边蜿蜒伸展。多数没有人居住,门户大开,空无一物。当铺的柜台封死了,住进了土改受益者的后代。肉案上的秤钩生锈了,悬挂着粘满灰尘的蜘蛛网。豆腐房的幺磨做了垫脚石,任人践踏,磨眼在叮咚的滴水中变了形。修长的石碑变成了埠头,碑文在洗衣妇的棒槌下日渐模糊。门框和戽皮还散发着杉木的淡香,隐约可见小刀刻下的字句,有几十年前的,也有几百年前的。断垣残壁,裸露出精细的四琉砖墙。破败的天井,似乎倾诉着许许多多故事。

特色

播报
编辑
2014年11月25日,在各地初选基础上,经传统保护村落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部、国家旅游局等联合发文公布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国共有994个村落榜上有名,湖北省有46个村落跻身其中。
仙桃市郑场镇渔泛村以其历史悠久,充满地方特色的古民居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