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妝品這些成分恐致癌及過敏 愛美前先看懂產品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86,243

美妝品這些成分恐致癌及過敏 愛美前先看懂產品

最近在Netflix看到一部紀錄片《消費市場:當心買—化妝品之亂》(Broken),談論關於彩妝產業有山寨假貨,許多在中國製造,甚至有些原料被尿液及糞便污染。如果長時間皮膚過敏、眼睛癢,有些可能就是用到有問題的彩妝品。

事實上,號稱天然的美妝保養品常加入一些香料,反而容易引起過敏。也有部分產品因為保鮮期要久、產量要大,所以使用較重的防腐劑,有些人則是對這些添加的化學防腐劑過敏。還有些產品加入新奇成分如胜肰,企圖達到抗皺作用,有消費者使用後肌膚感到刺刺的,查看產品說明卻沒有標示,這些都是常見於保養品的標示陷阱。

常有粉絲詢問我:「為何肌膚老是過敏成皮膚炎、濕疹,擦任何產品都沒有用?」細問他們多年的保養習慣,有些人慣用美白及化學性換膚,還有人愛用片狀面膜。某日系專櫃品牌也曾爆發美白產品含杜鵑花醇,造成消費者肌膚出現白斑的爭議個案。

過去,我也曾對市售保養品過敏長達數十年之久,過敏例子不勝枚舉,有防曬品、宣稱純天然的草本產品、粉底液、面膜、醫美產品等,都曾讓我的肌膚產生紅腫、燒灼感。有時用一、兩次無妨,第三次才出現問題。我也進行過貼膚試驗,始終找不出造成過敏的成分,因此促使我學習香草及芳療、投入天然無毒保養品開發。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其實,天然的植物及植物油便能滋潤肌膚,修復肌膚,許多額外的成分只是為了讓產品更香、外觀更好看、銷售期更長或者便於跨國銷售,而失去原本天然草本的修護力。

目前化妝品原料已有多種天然防腐劑,有些從茶樹、松樹、莓果提煉萃取而來。我在研究過程發現,許多天然植物本身便具有良好保鮮力,例如紐西蘭某種特別的松樹,能使化妝品既天然、不易氧化並有抗菌功能,但因成本高昂、原料1公斤4500美元,一般業者只好偏向以化學產品替代天然成分。而在抗氧化方面,目前還有迷迭香萃取物可替代合成維他命E。

此外,我只使用信任的有機農場萃取純露作為化妝水,因為有些把關不嚴及經驗不足者,可能萃取出有菌或含重金屬成分的純露。

更可怕的是,美國環境工作組織(EWG)近年還發現,兩百多項保養清潔用品中,竟含有聚四氟乙烯(PTFE)與全氟辛酸(PFAS)化合物,這個成分會引起癌症及甲狀腺失調;五分之一產品竟有過敏物—甲醛釋放劑(DMDM hydantoin)。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所以我鼓勵消費者要懂得看產品成分,即使標示純天然,用了不舒服就要丟掉,不要用「假天然」的東西傷了皮膚,種下危害健康的種子。(推薦閱讀:打破化妝品的泡沫神話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非營利性組織EWG提醒 可能致癌、過敏成分

※Boric acid(硼酸)、Sodium borate(硼砂):

這些成分會干擾荷爾蒙、影響男性生殖力,減少精蟲及性慾降低,在一些寶寶的屁屁霜可能含有。

※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丁基羥基茴香醚)

可能導致肝損害、人類致癌及影響甲狀腺功能,它在食品及保養品中當作抗氧化劑及防腐劑。

※Paraben(對羥基苯甲酸酯)、Phenoxyethanol(苯氧乙醇):

作為防腐劑,可能與乳癌有關。最早是在ㄧ些乳癌病人的病理組織檢測到Paraben,當時推測可能與止汗劑的防腐劑有關,後來更多研究發現它是一種環境荷爾蒙,可能導致多種癌症,且廣泛出現在洗髮精、沐浴乳、乳霜、精華液、面霜等。(推薦閱讀:化妝品與防腐劑的恩怨情仇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Isopropyl alcohol(異丙醇):

作為抗菌劑、溶劑或變性劑。合成及不純的精油可能含有這個成分,使用時易有氣爆危險。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Petrochemicals(石化產物)、Mineral paraffin oil(礦物油)、Petrolatum(凡士林):

當作保濕劑、柔軟劑,有些人會對該成分敏感。歐洲及中東國家要求若化妝品含有這類成分,需有製程報告。因其製程若不純時,會產生致癌物—多環芳香烴。

※DEA(Diethanolamine,二乙醇胺)、MEA(Monoethanolamine,乙醇胺)、TEA(Triethanolamine,三乙醇胺):

酸鹼調節劑,與其他化合物混合時有致癌危險。

※PEG(Polyethylene glycol,聚乙二醇):

乳化劑、界面活性劑。製程關係常會衍生致癌物環氧乙烷(ethylene oxide)、1,4-二噁烷(1,4-Dioxane)。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Propylene glycol(1,2-丙二醇):

溶劑、保濕劑、黏度控制劑,亦有防腐作用。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Synthetic colours(合成色素)、Fragrances(香料):

有些號稱手工皂的產品使用大量色素調色,用的雖是食用色素,卻造成小孩蕁麻疹、氣喘等過敏反應,已失去手工皂的價值。

保養品中不自然的香精及色素更是複雜,儘量遠離那些不必要的色素及香料。合成香料往往伴隨定香劑,常有環境荷爾蒙的問題。美國加州大學曾研究5萬8千名美容師、美髮師及美甲師,發現他們得到癌症的機會是一般人的4倍。

※Carbomer(聚丙烯酸):

增稠劑、乳化劑、懸浮劑、凝膠劑、分散劑。

※DMDM Hydantoin(二羥甲基二甲基乙內酰脲 )、Imidazolidinyl Urea(尿素醛):

收歛劑、保濕劑、除臭劑、防腐劑,可能引起皮膚刺激。

※SLS(Sodium Lauryl sulfate,十二烷基硫酸鈉):

陰離子界面活性劑,高濃度會對眼睛及皮膚造成刺激,可能引起掉髮、及在皮膚內蓄積毒性。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同時要注意天然精油成分雖能使保養品香味宜人,但過量也可能讓人皮膚過敏,民眾只要注意INCI名稱,同時避免與含相同成分的保養品混用,否則會因用量過重而過敏。目前歐盟有規範某些精油的使用濃度如下:「在不可沖洗型化妝品中含量大於等於0.001%;在可沖洗型化妝品中含量大於等於0.01%。」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另外,日常生活中購買清潔保養品時,建議多留意以下成分,才能確保自己與家人用得安心。

(圖片來源:郭姿均提供)

<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郭姿均

美國註冊臨床藥草師、《香藥草實證寶典》作者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