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壓力是扼殺腦力的一大元兇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51,063

長期壓力是扼殺腦力的一大元兇

記憶力減退、無法專心、焦慮、頭暈、頭痛、腸胃不適……,這些「症頭」你也有嗎?當心,你的大腦可能正在發出過勞的求救訊號。當大腦疲勞時,修補能力也會跟著下降,自由基就可能會對腦部造成傷害。腦部可用能量下降,細胞間的聯繫會暫時中斷,首當其衝就是記憶力變差。長期壓力是害大腦疲勞的元兇。人們試圖用很多方法紓壓或提振精神,但要小心別做錯了,讓你的大腦更疲勞。10年來研發超過500款產品的美容保養教主牛爾、開刀連站8小時依舊全神貫注的雙和醫院副院長林家瑋,以及在演藝圈活躍25年仍充滿創新點子的知名節目主持人黃子佼,也分享他們如何克服行程滿檔的壓力,幫大腦充飽電再出發。

醫生,我最近記性變很差,經常忘東忘西,會不會是失智?有沒有可以補腦的藥?」雙和醫院神經科主任胡朝榮經常碰到三、四十歲的上班族因為記憶力衰退而來求診,他們大多容易焦慮、緊張、注意力無法集中,也常出現頭暈、頭痛、腸胃不舒服等症狀。

還有很多中高階主管及企業家,他們日理萬機、每天應付許多人與事,但其實心很虛,往往跟人握了半天手、寒暄聊了很久,仍然想不起對方的姓名,即使是最近才一起開過會、或一起吃飯應酬的人,尷尬之至。

通常在檢查後,這些人都沒有失智,也沒有其他腦部病變,胡朝榮判斷是壓力過大、長時間用腦所造成的「腦疲勞」。

一般觀念總是認為,人體器官用進廢退,大腦要多用才會靈光,例如醫生會鼓勵老年人或失智病人打麻將訓練腦力。然而,現代人3C產品環繞,工作時數又不斷增加,手頭上往往有多項任務同時進行,為大腦帶來沉重的負擔;許多人每天加班,下班後腦子裡依然惦記著工作,回家還繼續上網,即便睡醒腦袋還是昏昏沉沉,沒有休息充電過後的神清氣爽。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只要用腦就會代謝、產生自由基,」胡朝榮解釋,當人體修補能力下降的時候,自由基就可能會造成腦的傷害,例如不正常蛋白質的堆積、細胞的死亡、細胞間的聯繫中斷等,這些都會使得腦萎縮、認知功能下降,也就是大腦老化、退化,這是不可逆的傷害。

至於大腦疲勞時,腦部可用能量下降,細胞間的聯繫也會暫時中斷,首當其衝的就是影響記憶力。

然而,只要經過充分休息,即可化解疲勞。胡朝榮說,疲勞如果無法立刻緩解,會延續到第二天、第三天。至於長期累積下來是否會對腦部造成傷害,目前醫學界尚在爭論中。

腦袋昏沉、忘東忘西, 當心壓力害你腦疲勞

運動久了,身體會累,需要休息,大腦也一樣。然而,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壓力長期累積,讓我們的大腦就像被迫飛速運轉的引擎,怎麼也停不下來,等到察覺不對勁時,往往引擎已經過熱了。

短期的壓力或許能為人體帶來好處,但長期的壓力卻是扼殺腦力的一大元兇。

中央大學認知研究所助理教授陳永儀舉例說,當原始人碰到猛獸,這就是一個壓力情境,人的血壓會升高、心跳會加速,因為無論要打鬥或是逃跑,身體都需要很多血液帶來養分;此刻唯有提高血壓與心搏數,才能瞬間增加血液流量,好讓我們有力氣應付眼前的緊急狀況。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而這些身體效能的提升,都是為了應付當前所需,相較於活命,其他比較次要的事情當然就顧不上了。例如面臨巨大壓力時,有些人會噁心想吐,有些人則會頻跑廁所,就是因為你正在專心對付壓力來源,沒有空再去消化胃裡的食物或腸道裡還沒吸收的養分,便命令身體嘔吐或腹瀉。

壓力之所以會影響記憶力,也是同樣的道理。研究壓力與心理的陳永儀說,當進行犯罪心理研究時,只要案發現場有槍,目擊證人的證詞可信度就會相對減低。「證人只會去注意那把槍,記不清其他的東西,」她說,在存活的壓力之下,人們看不廣、看不遠、只看眼前,因此某些種類的記憶是最先被犧牲掉的能力。

實驗發現,如果創傷或壓力夠大,老鼠的大腦結構在數天之內就會改變;至於人類,只要處在壓力環境大約一週,大腦就會產生變化,連結腦細胞的神經會死掉,腦細胞也會停止再生。壓力除了會讓記憶減退以外,人們的創新能力、預測及計劃未來的能力也會失靈。

胡朝榮在門診時就發現,考生長期處於壓力環境下,記憶力受到影響,有許多考生在考完試之後,記性反而變得比較好。

除了心理層面,壓力也對心血管及免疫系統造成衝擊。記憶力下降的人,經常合併有神經衰弱、精神官能症,常表現出焦慮、緊張、頭暈、頭痛、腸胃不舒服等症狀,有些人還會有大腸激躁症、膀胱激躁症。身體的不適往往會讓病人很緊張,帶來更多壓力,久而久之就變成惡性循環,身心都受影響。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延伸閱讀

您正在閱讀

《做對5件事,擊退腦疲勞》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