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跡 - 著作權筆記
  • 曉庵隨筆 回上一頁
單元選單:

台灣史跡

作者:章忠信
完成日期 110.06.14.  最後更新111.01.24.
有著作權,侵害必究。
ch7943wa@ms12.hinet.net

政治紛紛擾擾,統獨各有所見,台灣何去何從,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無可迴避。台灣地理位置無可遷動,但歷史發展容易被忽視、曲解或忘記。看清楚台灣史跡,心中將自有方向。

台灣原屬組成多元複雜之南島語族居住之所,歐美帝國更迭,日本明治維新,均影響台灣之發展。

1550年代,葡萄牙艦隊東來,路過台灣,福爾摩沙,婆娑之洋,美麗之島,即是對台灣美麗島之讚嘆。但當時歐洲帝國艦隊目標在呂宋諸島,台灣不是其殖民目標。隨後,西班牙、荷蘭艦隊,亦同以呂宋諸島天然資源為帝國財貨目標,順帶駐紮台灣。

帝國於歐洲爭霸,戰線綿延東來,荷蘭人趕走西班牙人,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台澎成為反清復明之基地。

1593年,日本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將《招諭書》交長年於東南亞沿海經商之原田孫七郎,要求台灣「たかさご」(高山國)臣服於日本。惟南島語族成員複雜,無一統之領袖,招諭之事,不了了之。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制度上脫亞入歐,所處則不以四島自限,追隨歐洲帝國主義之腳步,有為者亦若是於建立大東亞帝國之企圖心。

康熙23年(1685年)施琅敗鄭克塽後,向康熙呈上《恭陳台灣棄留疏》,力陳台灣重要戰略地位,台灣歸入清朝版圖。
210年後,日本佔領台灣,作為建立其大東亞帝國之根據地;
260年後,中國收復台灣;
264年後,美國開始以台灣作為封鎖中國大陸之太平洋第一島鏈之中心點。

至於原本居住於台灣之南島語族,經過多年爭取與妥協之後,民國84年(1995年)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中,被明文確立其「原住民」之地位,民國86年(1997年)再修正為「原住民族」,亦即西班牙、荷蘭、明鄭、大清帝國、日本及中華民國,皆為外來政權,南島語族始為原本居住於這個島嶼之族群。

四百年來,逐步遷徙自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沿海的人民,乃至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台灣之大陸各省人民,於原住民族眼中,均屬外來移民,其組成分類,早期係出外打拼之外勞移工,後期則係戰事不利,撤守一隅之敗軍及其眷屬。

目前兩岸的現狀,屬於「一中兩國」之現實,一個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另一個是在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中華民國」已經不存在,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現在的執政者主張,對岸是「中國」,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對於「中華民國」到底還存在否,則是諱莫如深,遮遮掩掩。

分裂的中國,對外國有利,外國對台灣深具影響力的,是美國與日本。美國期待台灣與他站在同一條線,對抗美國的中國;日本對台灣的殖民心態,並沒有淡化,雖然台灣已經不是日本殖民地,但日本面對台灣與大陸,態度有別。

在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矢志統一中國,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以前的執政者誓言「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如今的執政者,希望與中國斷離任何關係,卻又不敢獨立稱國。

理解這段歷史,就能清楚知道,美、日、中國大陸及台灣原住民族在想甚麼,也更能清楚台灣該如何自處。
回到最上方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