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98796630_69014276f9_b

每逢大學教育問題,不論是多元入學、學費調漲或是其他議題,鄉民間筆戰最常見的起手式就是拿出台大教授駱明慶 2002 年的論文《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事隔 14 年,現在駱教授又推出了誰是台大學生 2.0

在《誰是台大學生 1.0》中,駱明慶告訴了我們三件事:

    1. 天龍人尊爵不凡:台北人就比台東人考上台大的機率高上 30 倍
    2. 明星學校就是猛:80%台大學生來自明星學校

投胎要挑對父母:如果他們教育程度高,你就更可能成為台大人

經過了 14 年,大學升學管道也從聯考一次定生死變成了多元入學,現在誰是台大學生?特別是繁星計畫號稱要「照顧弱勢、區域平衡」,這真的達成了嗎?

  • 在繁星照耀下,明星學校光環衰退

要做到「照顧弱勢、區域平衡」的目標,繁星推薦將科系分為 7 大學群,而各高中可以對各大學的每個學群最多各推薦 2 人。也就是說,像台大旗下分為 3 個學群,所有高中都只能讓 6 個人經過繁星推薦進到台大。相較於建中、北一女有 3 成的台大升學率,繁星推薦企圖透過名額限制讓機會分散給其他學校。

本來,台大是建中、北一女、師大附中、中山女高跟台中一中這 5 所學校的天下。光是來自這五間高中的畢業生,就佔了超過 4 成 5 的新生比例。但自從 2007 年繁星計畫上路後,雖然建中北一女的王座位置沒有動搖,但是學生比例卻是不斷下降,而這也發生在其他明星學校身上。

高校集中度

(高校集中度:新生人數最多的前 N 所高中佔該屆新生的比例)

繁星推薦不只影響了各地前三志願的學生比例,也成功讓本來少有機會進到台大的高中出頭天了。在 2001 – 2003 年這段期間,台大學生的畢業高中總數僅有 183 所,但是到了 2010 – 2014 年,這數字卻是暴增到了 298 所。可以想見,那些名校所下滑的學生比例,或多或少流入了沒有繁星計畫就不可能有學生進到台大的高中

  • 台北不再尊爵不凡,偏鄉翻身從繁星開始

在《誰是台大學生 1.0》的時代,台北人考上台大的機率是台東人的 30 倍。看到這數據我都想跪了,原來,光是出生地就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但這漸漸有了扭轉的契機。

在 2011 – 2014 年從考試分發與個人申請上台大的新生中,台北人都佔了超過 3 成的比例,但在繁星推薦下,這比例卻只有 1 成 6;反過來看台東,經由考試分發與個人申請上台大的新生分別只佔了 0.17% 跟 0.16%,而從繁星推薦上台大的新生則是 0.89%。

雖然 0.89% 這數字看起來也是挺渺小的,但卻足足有 0.17% 與 0.16% 的 5倍之多!倒是台北人在繁星推薦中的比例是大幅衰退,再加上其他都市的數據,顯示繁星推薦的確有將名額從都市分散給偏鄉的功能

14 年後,台北人比起台東人考上台大的機率掉到了 13 倍。台東人命運依舊坎坷,卻沒這麼苦了。

  • 促進階級流動,繁星做到了

不論是明星高中,還是城鄉差距,其實一個人能不能考上台大決定性的因素還是學生家庭的社經地位。繁星推薦讓台大新生名額流給了非明星學校跟鄉村,但是流到了誰的手上?他的家庭有經濟能力嗎?

從繁星推薦入學的學生中,來自金字塔頂端的家庭明顯比起考試跟申請少了許多,但是對中產階級,特別是收入排名在 51% – 75% 的家庭來說入學比例有顯著成長。很可惜的是,繁星推薦對於收入最低的 1/4 家庭來說,雖然有幫助,但是助益有限。

收入

然而,這只能證明繁星推薦成功讓新生名額流向所得較低的地區,但是否真的讓低所得家庭的孩子掌握了這個機會,還是有存疑的地方。

所以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低收入生是怎麼進到台大的。從下表中很明顯可以看到低收入家庭學生從繁星計畫 / 繁星推薦入學的比例比起考試跟申請來得高上許多。

2009 – 2014 年低收入生比例 ─ 依入學管道分(%)
2009 – 2010 2011 – 2014
合計 考試
分發
個人
申請
繁星
計畫
合計 考試
分發
個人
申請
繁星
推薦
台灣大學 0.42 0.42 0.38 0.79 0.56 0.51 0.37 1.60
其他國立大學 0.82 0.77 0.91 1.14 1.13 1.05 1.06 1.68
私立大學 1.19 1.19 1.18 3.01 1.55 1.50 1.51 2.24
合計 1.04 1.03 1.07 1.19 1.38 1.31 1.35 1.94

而且台大的繁星推薦低收入生是平均值的 2.86 倍 (1.60 / 0.56),比起其他國立大學的 1.49 倍與私立大學的 1.44 倍都要高。這表示繁星計畫對於低收入生上台大的確有所幫助

  • 為什麼我們一直要問「誰是台大學生?」

高等教育所費不貲,但公立學校卻享有大量補助與資源,光是台大學生每人每年就有超過 40 萬的補貼。這樣公平嗎?這個問題是這研究沒說出口卻一直在問的事

從《誰是台大學生 1.0》到《誰是台大學生 2.0》,台大學生明顯一直由明星學校、都會地區與高社經地位的家庭所組成。即便繁星推薦改善了這樣的狀況,目前看來改變仍不足夠

而台大做為台灣最頂尖的大學,它對階級流動的代表性不言可喻。如果說連台大都無法推動階級流動的話,誰辦得到?下次再戰 12 年國教、大學學費調漲或是其他高等教育議題之前,請先想想:誰是台大學生?

(圖表數據來源:駱明慶─《誰是台大學生?(2001-2014)─多元入學的影響》。首圖來源:Neverbutterfly@Flickr,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