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县_百度百科

番禺县

古县名
收藏
0有用+1
0
番禺县作为千古名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现广州市老城区为中心,与现广州市番禺区有区别。据东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番禺县就有先民在此渔猎种植,生息繁衍。
禹贡》有九州之说,时番禺县属九州中的扬州南境。
山海经》曾提及作“贲禺”、“贲隅”,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地方名。
古代的岭南地区实行的是“城乡合治”,即城市作为各级官衙的所在地,一般均由管辖全县城乡的县衙门兼管,没有专门的城市行政管理机构,这是近代广州行政区划的一个特色。从隋唐以来,当今的广州城一直是由南海县和番禺县一分为二,大体范围是城的西部是属于南海管辖,城的东部由番禺县管辖。
中文名
番禺县
所属地区
广东省广州市
起    源
战国时期
中    心
今广州农讲所一带

历史记载

播报
编辑
番禺县
番禺得名于番山(遗址位于今文德路中山图书馆与广州市第十三中学之前)和禺山(遗址位于今广州市越秀区禺山市一带)。番禺县建置沿革番禺县建县之初,境域广阔。北隔洌江与中宿(今清远)相邻,东与博罗(今博罗、惠阳一带)相接,西与四会(今四会、鹤山一带)相连,南止于滨海之地,相当于现县境的十多倍。
自汉建安六年(201年)至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近1500年间,先后析出增城、东官(东莞)、怀化、熙安、南海、从化花县等,并由这些县再析出龙门、香山(中山)、新安(宝安)、顺德、三水等县以及香港、澳门地区。作为三朝古都,是南越南汉南明的小国之都,共148年。
自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析地建花县后,至1921年广州建市的235年间境域基本没有变动。以当时县学宫(今广州农讲所)为中心,正北48里(华里)至花县界,正南35里至顺德县界,正东51.5里至增城县界,东北70.5里至从化县界,东南75里至东莞县界。正西1.5里至南海县(县衙驻今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路一带),古番禺县与古南海县双方界限大致是今广州市越秀区解放路, [1]共同构成广州城。
1949年建国后,分数次将禺北、禺东一带划入广州市区。1959年,原属中山县大岗万顷沙南沙黄阁珠江农场划归番禺。 番禺县历史上的辖境,由于政区的调整而不断缩小;但现县境处于珠江出海口,不断扩展的滩涂,使可耕地日益增多,现县耕地80%是近1000多年来冲积而成的,建国后新围垦的耕地亦近10万亩。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春秋
番禺县
公元:前770~前477年
置废移改及县治:百越之地
战国
“番禺”二字,战国时候就已经有了。《水经注》里面就有“泿水东别经番禺”,有的书也写成“蕃禺”,就是指当今的广州城,当时已经成为岭南最为重要的聚落。番禺也成为广东境内最早见于古史的地名。
至于这个地方为什么叫“番禺”,比较传统的说法是“二山”之说。《后汉书·地理志》、唐《元和郡县志》及《初学记》等,均认为县治有番山、禺山,因此得名。秦代,番禺因此成为秦代岭南三郡的政治中心。当时的一号人物任嚣在当今的广州这个地方兴建番禺城,后人称之为'任嚣城',亦为番禺成为南越国的都城奠下基础。
公元:前475~前221年
置废移改及县治:楚国、扬越陆梁、贲禺
隶属及县称:《山海经》作“贲禺”、“贲隅” [2]
始皇三十三年
前214年
略取岭南,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南海郡治番禺
南海郡番禺县
番禺建县自此始
高祖三年
前204年
南海尉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后称南武帝,定都番禺
南越国番禺
据出土文物,汉初书作“蕃禺”
元鼎六年
前111年
汉军平南越。番禺城毁于火。复置南海郡,治番禺。
南海郡番禺县
《读史方奥纪要》载:由于赵佗城夷为平地“汉筑番禺城于郡南六十里为南海治,今龙湾、古坝之间是也。”据考,不确
元封五年
前106年
置州。南海郡属交趾州。交州治广信(今广西梧州)
交(趾)州南海郡番禺县
建安六年
201年
析番禺、博罗地置增城县
建安二十二年
217年
吴交州刺史重建番禺城。交州治所从广信移番禺
三国吴
黄武五年
226年
划合浦以北为广州,辖南海等四郡。广州州治及南海郡治均设番禺
广州南海郡番禺县
“广州”之名自此始
东晋
咸和六年
331年
析番禺、博罗地置东官(东莞)郡
东晋
隆安四年
400年
析出怀化县
怀化,略同今之从化,宋齐有县,梁陈无考
开皇九年
589年
置广州总管府,废郡
广州总管府番禺县
开皇十年
590年
撤番禺县改为南海县
广州总管府南海县
南海建县,一说在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
仁寿元年
601年
改广州为番州
番州南海县
大业三年
607年
罢州复置郡
南海郡南海县
武德四年
621年
复置广州总管府、复置番禺县、移治江南洲
广州总管府广州番禺县
一说于长安三年(703年)才复置番禺县。江南洲在今广州河南
624年
置广州都督府
广州都督储广州番禺县
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桂林)、容州(北流)、邕州(南宁)、安南(今越南河内)5个都督府。五府皆隶广州
627年
岭南道广州都督府广州番禺县
703年
置岭南五府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总管岭南五府
岭南道南海郡番禺县
至德元年
756年
改经略使为节度使
岭南道广州番禺县
咸通三年
862年
岭南分东、西二道
岭南东道广州番禺县
岭南分东、西北此始
895年
改岭南东道为清海军
清海军广州郡番禺县
五代南汉
乾亨元年
917年
改广州为兴王府
兴王府番禺县
开宝四年
971年
宋平南汉,改兴王府为广南东区
广南东区广州(都督)府番禺县
开宝五年
972年
再废番禺并入南海县
广南东区广州府南海县
至道三年
997年
广南东路广州府南海县
皇祐三年
1051年
复析南海县地置番禺县,县治在城东紫泥港(巷)
广南东路广州府番禺县
广州东城为番禺地,西城为南海地
祥兴元年
1278年
广州府为翔龙府
广南东路翔龙府番禺县
1280年
元军占广州后改称广东道。县治在东城内
江西行省广东道广州路番禺县
至元三十年(1293年)曾改为“广东道上路”,九年后恢复原称
洪武二年
1369年
置广东行省
广东行省广州府番禺县
洪武九年
1376年
置广东布政司
广东布政司广州府番禺县
弘治二年
1489年
广东布政司广州府番禺县
析番禺、增城地置从化县
顺治四年
1647年
清军占广州后设两广总督。地方政区分省、道、府、县四级
(两广总督)广东省广肇罗道广州府番禺县
康熙二十五年
1686年
(两广总督)广东省广肇罗道广州府番禺县
从番禺、南海等县析地置花县
析出番禺狮岭司五堡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
裁府。全省划为六道。粤海道广州府肇庆府罗定州属三十县。省、道治均设番禺
广东省粤海道番禺县
粤海道又名广肇罗道。1920年撤道
民国7年1918年
广州设市政公所
10年
1921年
广州正式建市
县辖的捕属(广州东片)及河南市区划入广州市
14年
1925年
7月,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广东省政府改组。全省划为6个行政区。番禺属广州行政区
广东省广州行政区番禺县
6个政区为:广州、北江、东江、西江、南路、海南
21年
1932年
12月,县治从广州迁至新造
原县署在德政北路口
25年
1936年
广东设9个行政督察区,番禺属第一区
26年
1937年
7月,县属公和乡、敦和乡、沥滘乡、彬社乡(今海珠新滘)、崇文二十四乡(今芳村区)、龙洞堡、石牌堡、冼猎扬、车陂堡(现天河黄埔区)划属广州
抗日战争期间,为动员民众抗日,左列各乡于1938年10月暂归番禺管辖。胜利后,1946年12月,复归广州市
27年
1938年
11月,广州、番禺先后沦陷。县政府流徙于钟村、灵山、北兴及沙坪、三水一带
28年
1939年
广东省政府迁韶关。全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番禺属第一区
广东省第一行政区番禺县
29年
1940年
汪伪县政府成立。伪署一度设南村,后移至广州东山
广东省番禺县
汪伪县政府接管原划归市属各乡,并一度代管花县
民国
34年
1945年
8月,抗战胜利。9月,县署移至市桥
广东省第一行政区番禺县
县署初设先锋巷祠堂,1949年初移至市桥海傍路
中国
1949年
番禺县
10月23日,番禺解放。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于市桥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军事管制委员会番禺县
1950年
置珠江行政公署,治中山县石岐。4月,成立番禺县人民政府,治市桥
广东省珠江行政公署番禺县
禺北的北兴乡划归花县南海县的上恩洲乡划入番禺。禺东十五屯级划东莞县。禺南九如乡沙亭、南涌、乌洲划归顺德县。禺北嘉禾乡的江夏、陈田和佛岭乡的萧岗、黄田及新市划归广州市
1953年
改隶粤中行政公署(治江门)
广东省粤中行政公署番禺县
禺东的茅岗、员村、新塘、观音约、珠村、石宦龙、车陂、棠下、长、沙浦、双岗、文冲、横沙、逻岗、东圃、鱼珠等村及禺南彬社乡的长洲岛划归广州
1956年
改隶佛山地区
广东省佛山地区番禺县
1958年
番禺县
9月,成立番禺人民公社。一县即为一社。12月,番禺、顺德合并为番顺县,县治设大良镇
广东省佛山地区番禺人民公社。合县后为:广东省佛山地区番顺县番禺人民公社
1月,禺北禺东的南岗、萝岗、黄陂、石井、江村、嘉禾、神山、岗楼、鸦湖、蚌湖、同文、太和、龙归、良田、竹料、钟落潭、九佛等17乡划归广州
1959年
6月,复置番禺顺德二县。番禺沿治市桥。撤销番禺禺人民公社
一度改隶广州,不久,仍隶佛山地区
7月,中山县属的大岗、黄阁、南沙、万顷沙珠江农场划归番禺
万顷沙、南沙在建国前属东莞
1975年
1月,改隶广州市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县
县属新造公社的深井大队划归广州市黄埔区
1992年
5月,撤销番禺县,设立番禺市,由省直辖。省委托广州市代管
广州市番禺市(县级市)
2000年
5月,番禺撤市改区,成为广州市辖行政区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2005 [4]
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市南沙区,将番禺区南沙街、万顷沙镇横沥镇、黄阁镇,灵山镇的庙南村、七一村和庙青村的部分区域,东涌镇庆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区域划归广州市南沙区。以上行政区域于10月12日正式交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