燿華(2367) - 損益表 - 台股 | 玩股網
老漁夫台指操作連39個月不敗👆日均穩吃40點👆月均獲利近五萬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9
9
9
9
0
0
0
0
6
6
6
6
0
0
0
0
0
0
0
0
早鳥優惠最後倒數
站內廣告

燿華

2367 成交量僅含一般交易、盤後定價交易
36.65
-0.35 -0.95%
立即登入免費設定,快速切換你關注的股票 前往我的庫存股

燿華 (2367)損益表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8.1.0燿華(2367)損益表© WantGoo 玩股網202020212022202320240163248-6,000,00006,000,00012,000,000
營收
毛利
營業利益
稅前淨利
稅後淨利
季收盤價
股價 (元)
金額 (仟元)
年度/季別營收毛利營業利益稅前淨利稅後淨利
2024Q1 4,163,299 680,925 257,028 292,361 275,801
2023Q4 3,629,456 375,117 -82,118 -253,237 -232,250
2023Q3 3,836,971 440,005 3,902 16,859 12,422
2023Q2 4,031,496 452,308 14,308 281,048 271,129
2023Q1 3,462,899 86,569 -323,679 -389,234 -395,542
2022Q4 3,927,002 439,944 -67,374 -207,496 -207,626
2022Q3 5,529,495 955,029 443,607 616,124 616,812
2022Q2 4,326,499 642,013 221,818 262,588 250,470
2022Q1 3,640,505 145,773 -291,111 -236,125 -246,330
2021Q4 3,981,027 17,290 -468,043 -440,210 -304,129
2021Q3 3,249,350 -219,492 -620,137 -615,871 -615,460
2021Q2 2,859,600 -117,225 -513,016 -483,723 -493,707
2021Q1 3,411,592 83,985 -395,287 1,631,202 1,171,179
2020Q4 4,682,085 5,075 -698,449 -448,636 -344,350
2020Q3 3,823,215 -129,852 -570,275 -450,379 -416,686
2020Q2 2,249,610 -382,679 -1,061,318 -710,503 -688,086
2020Q1 3,632,062 503,928 19,904 26,391 13,662
2019Q4 5,744,542 1,523,784 628,242 486,100 357,320
2019Q3 6,203,982 1,569,633 837,682 878,259 668,469
2019Q2 5,638,092 1,200,313 676,669 649,864 504,389
2019Q1 4,831,710 757,240 286,636 261,962 200,909
  • 營業收入

    定義:企業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而取得的收入。

    營業收入(簡稱營收)是企業尚未扣除任何成本和費用前的收入, 上市櫃公司每個月都得公佈,是財報中最即時的數據。 營收有淡旺季的特性,尤其是電子業有五窮六絕,因此不建議觀察月增率, 觀察重點應該是跟去年同期比較,也就是年增率是否成長。

  • 毛利

    公式:毛利 = 營收 - 營業成本

    營業成本就是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的成本, 但不包含租金、水電、廣告費、研發費...等營運產生的間接費用。 如果毛利太低,企業就沒有足夠的錢支付水電管理、廣告費、研發經費, 因此毛利高低會影響公司競爭力以及市場願意給予的本益比。

  • 營業利益

    公式:營業利益 = 營收 - 營業成本 - 營業費用

    營業費用是指和產品或服務沒有直接相關,因日常營運產生的間接費用, 通常歸類為管理費用(水電、薪資)、行銷費用、研發費用三類。 營業利益代表著公司夠除掉一切營運成本費用後,本業帶來的利益。 有些爛公司可能會將營業成本記在營業費用中, 讓毛利帳面上看起來好看。所以營業利益比光看毛利更能看出企業本業獲利狀況。

  • 稅前淨利

    公式:稅前淨利 = 營業利益 + 業外損益

    業外損益泛指非公司營運所帶來的收入和費用, 例如:投資收入損失、利息收入支出、匯兌收入損失...等。 如果業外損益來自於轉投資的比例過高,投資人應該轉而觀察合併損益表; 合併損益表中業外比例仍過高不透明,投資人應避開。 如果業外損益屬於一次性損益(例如賣土地、處分資產),因為不會有賣不完的土地,所以 投資人應該將業外損益剔除,才能還原長期淨利趨勢,重點還是本業收益。

已加入購物車
資訊來源:臺灣證券交易所 TWSE、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GTSM、台灣期貨交易所及本資訊內容係經玩股網有限公司處理提供。使用者須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所有資訊以台灣證券交易所公告資料為主。本網站提供之資料僅供參考,對資訊正確、延遲或傳輸中斷不負任何責任,如使用者依本資料交易發生損失需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