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émon GO熱潮】周日話題:沿着電車路捉精靈才是正經事(文:紅眼) (09:00) - 20160731 - 文摘 - 即時新聞 - 明報新聞網

即時文摘

【Pokémon GO熱潮】周日話題:沿着電車路捉精靈才是正經事(文:紅眼) (09:00)

這年頭鋪天蓋地皆在網絡之中,偶有信號不良處,即如墮死蔭幽谷,無Wi-Fi極有可能比無電和無水都要恐怖。也當然,除非是穴居十載,或剛刑滿出冊,否則再不會有人覺得滿街市民拿着手機一邊走一邊掃來掃去是件怪異可怕之事,用句術語,是新常態。但是,常態其實已不新了,有更新的。這幾天走到街上,就算你未知道發生什麼事,仍會看出當中的差異,那些低頭族仍然是低頭族,但他們看着手機的眼神是不同的,是凌厲的,是精神爽利的,是莫名其妙地愉悅的。整個香港的生產力倏然暴跌九成,人人都在現實世界中頻頻「斷線」,像《Matrix》般登入虛擬空間,用手機在捉寵物小精靈。《志明與春嬌》示範了如何在後巷煲煙煲出真感情,Pokémon Go則告訴你,在冷漠的香港比卡超仍可發揮十萬伏特電能效應,掟出精靈球,再加些勇氣、智慧,聯黨結隊或跟異性搭訕,比借火容易。

其他文章:他們好像不知道憲章是可以修改的(文:鄭立)

你沒在玩 連旺角也像不歡迎你

星期一,Pokémon Go在香港開放下載的第一天。晚上八時,於旺角茶記坐下,阿姨放下碟頭飯,劈面就問:「喂你捉了幾多隻?」都省得問你有沒有玩,好像你沒在玩,連旺角也不歡迎你。然後阿姨掏出手機:「捉來捉去都是蝙蝠和老鼠而已,你在哪裏捉到『勁嘢』呀?」她不知道叫波音蝠和哥達,但仍然玩得投入,見人就問,與往日的心不在焉黑口黑面大有差別。又話說記者朋友當日約了訪問,突然被對方彈鐘:「捉緊比卡超呀,再電聯吧,如果你手機有電。」平時office hour不少盡責的關公會打電話來噓寒問暖,打自周一開始則全部失蹤,心照不宣,因為我手上數稿也是隻字未寫。那夜凌晨,數以千人在天水圍公園捉比加超;旺角銅鑼灣一帶,街上聚集的人群與佔領時期可以媲美,甚至有人請病假去鯉魚門捉鯉魚龍。

港鐵可能是最大輸家,皆因地鐵行得太快,又難以GPS定位,Pokémon Go遊戲系統會自動過濾,坐一程巴士則閒閒地遇到十隻八隻小精靈。巴士上分了兩批人,有一群是右手拿着手機左手拿着精靈球的訓練員,另一群是目露厭色,眉頭大皺的「不玩派」。偶有抱着眾人皆醉我獨醒這份孤高感的「不玩派」,按捺不住便在巴士上吊高嗓子,對旁人冷嘲熱諷,就是怕你太專心捉小精靈,看不到他們看破世道的理智。然而,除了大聲,除了擺明立場,有理智倒不見得有大智,只是站在自以為清醒的高位,用着舊有的知識和觀點,根本未知底蘊,便作出一些最表面、最片面而陳腔濫調的批判。他們會簡單幾句這群人實在反智、實在瘋了、盲目跟風、墮入消費陷阱,罐頭式批判,然後呢?然後就不知所謂了。再來兩句遊戲廠商可以盜用你的個人資料,不法之徒可以利用遊戲作奸犯科,碰到議題,說些百搭萬用的說辭,表過態顯示自己不落俗套就適時避開了。為什麼Pokémon Go可以一小時內風行香港,而不是其他手機遊戲?我明白,文化批判高手不屑跟風去玩,但你未玩過,又何以自覺遊戲套路已盡在掌握,為何把它當是一貫的電子遊戲,以老舊說辭批評破舊立新的遊戲設計?AR實境遊戲你玩過很多款了嗎?說穿了,若你站得太高,便愈害怕被新風潮衝擊。太急於批評它所造成的社會現象,其實還未花過時間去理解這是一隻怎樣的遊戲,無法解釋它讓人着迷的原因。

Pokémon Go首先在外國登場,已經即時掀起一陣狂潮,千呼萬喚降臨香港也不例外。街頭巷尾,幾乎每一個人都在玩,每一個人都在捉精靈,無論你喜不喜歡它,能不能把它的名字叫出來。有人以前玩過Game Boy舊版卡式帶遊戲,有人未玩過,先旨聲明,我是當年誤信謠言,相信可以上太空捉夢夢的寵物小精靈粉絲,從不存檔插住火牛打足三日直到爆機也屬等閒。在當年黑白8bit的遊戲世界裏,通常你會騎着單車(按select掣),在草叢中游來游去,來回往複幾個小時只為遇到一隻珍貴精靈,而且你又夠運能夠把它收服,還有,附近總是有一群站着不動的NPC。打趣說句,當年實在不知道這群NPC在街上和森林站一整天所為何事,現在就知道了,全香港只要哪裏有精靈出沒,哪裏就有一群人撞邪一樣賴死不走,與當年Game Boy上的遊戲世界完全脗合。

遊戲虛擬 集體活動真實

遊戲之所以爆紅,來自Pokémon的集體回憶自然是一個原因,其實遊戲設計本身並不特別,比起舊版RPG遊戲模式也不甚耐玩,來來去去就是捉精靈升級。雖然這是一個Online遊戲,其實玩法卻很Offline,不外乎碰碰運氣掟出精靈球然後計算機率,是極為basic的小遊戲規格。但是,它巧妙運用了實境地圖,變相要逼你在街上行走,遊戲還是在封閉的手機裏面進行,但同時遊戲已經進入了現實世界,玩家一邊移動就一邊遇到素未謀面的陌生玩家。因此,虛實結合讓它成功超越了Online遊戲的屏障界線,其實剛好和《Matrix》相反,要進入這個遊戲,就要用到你的肉身,如果大帽山頂有神獸超夢夢,除非你作弊,否則你一定要親自上大帽山頂一趟。它是虛擬遊戲,同時又是真實的集體活動。脫離了遊戲的舊框架反而讓Pokémon Go作為一隻遊戲獲得了空前成功。

其他文章:【海底奇兵2】一往無前(文:簡冬娜)

如果不是瘋了,你不會周末日光日白與男朋友跑去長洲,然後意猶未盡轉去赤柱和西貢,只因有朋友隨口噏當秘笈跟你說那便遇到鴨嘴火龍,但你又不介意,甚至街上有人拿着手機不經意迎頭撞你一下,你會笑笑,叫對方玩還玩要睇車。如果不是瘋了,平時已經把人祖宗十八代罵足三遍了吧。這幾天香港人的戾氣都好像凝聚在一顆精靈球中掟了出去,常有人說科技發達,大家沉迷上網玩手機,人與人之間變得冷漠疏離。過時了,世事無絕對,這個禮拜之後全部打臉。

有如嘉年華祭典 回歸人間

自然有一些人批評玩家過分沉迷,不是個好現象,我並不試着去拆解沉迷的意義所在,但不是每個人都誠如那些批評所指,反智地沉迷失常。當然是有人蠱惑仔上身,專門訓練一堆神獸要做油尖旺區坐館,但同時有些人是當閒日去拍拖,與朋友敘舊,甚至不乏一家四口齊齊出動。行過維園,不少人說簡直以為是過中秋,其實往年中秋,撫心自問大家多數都是收工食餐飯,無幾可這麼溫馨。反過來說,過時過節大家都習以為常,只當一日紅假,投入程度遠不如這幾天一起捉小精靈,Pokémon Go卻更似是已被都市人淡忘的嘉年華與祭典,以新奇的模式回歸人間。

無論是香港、日本還是海外地區,每當發現神獸就有人一窩蜂洶湧而至,至少在這幾天,它超越遊戲的設計框架,也超越遊戲的定義,儼如朝聖一樣的崇拜活動。當時下的節慶活動逐漸變成商業消費行為,大抵無法想像,商業產物有朝一日也像寵物小精靈,會變成一個普世節慶。

自然有人沒興趣玩,甚至覺得一街精靈訓練員極為反感,個個中了比加超劇毒,有人甚至戴帽穿外套,扮成動畫男主角小智出動,厭者愈厭,直斥不知所謂,然後又駁一句「讀書又唔見你咁畀心機」。若沉迷或過分投入是反智的表現,用批評Pokémon Go的理智邏輯去看,打醮拜神,演神功戲,舞龍舞獅甚至遠追巫覡年代祭天祈雨,皆是朝向不同次元的虛擬想像,有規模與莊閒之別,但某程度上,罵人沉迷捉精靈那堆說話,同樣可以放在時時刻刻燒香拜神,圍着車公廟跑圈的人身上。若進一步去說祭祀儀式的傳統意涵,在人類的文化風俗上,它本身就是要模仿神的行為,並藉此與神明交流,如果捉小精靈是祭典嘉年華活動,全街小智其實頗為合理,當然,你一定會覺得我神化虛擬遊戲。

神化幾天又何妨呢?路上一切如幻象,歡呼似是熱浪,寵物小精靈意外帶來節慶式的狂歡,卻可預見很快便會結束。聽剛從日本回來的朋友說,遊戲只紅了幾天,嘉年華過後又會回歸日常,有如打醮,相隔十幾年才來一次,像這樣結伴遊長街穿窄巷的機會,今時今日,傳統節日已無法把狂歡延續。我真的很久沒有閒來無事坐一轉叮叮;好像畢業之後就已經再沒去過元朗安興街球場蹓躂了;也真的很久沒有在晚飯之後約朋友出來,不是消夜喝酒,而是到元朗市鎮公園行山,還未上到山頂,便看到遊戲地圖滿山都是櫻花,這晚你並不寂寞,幾百人陪你一起做精靈訓練員。活在都市,處處科技,卻沒料到科技並未毀去禮樂,反讓城市經歷一趟祭典之樂,意態半醉更放,於大雅無傷,反而略有《詩經》的頌韻。

文:紅眼

編輯:曾祥泰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原文載於2016731日《明報》星期日生活。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Pokémon GO熱潮】世紀.道場:社運GO可能(文:林兆彬)

其他文章:【Pokémon GO熱潮】自困的精靈(文:林燕妮)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Pokémon GO熱潮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