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发现「首例输入性猴痘确诊个案」,该个案如何传入?我们该如何预防猴痘输入性风险?

今日(6日),香港特区政府召开疫情记者会。会上,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通报,9月5日,香港发现1例怀疑输入性猴痘个案,今日经检测确认为猴痘确诊…
关注者
515
被浏览
1,191,177
最新进展 · 多国相继报告猴痘病例
世卫组织:建议重新命名猴痘,用「MPOX」指代62 个事件进展
显示全部

212 个回答

重点是“外防输入”:延长隔离期,守好一线和重点场所

一,《Nature》提到该传染病的潜伏期为5-21天

2022年6月24日,《自然·医学》杂志最新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年多国暴发猴痘病毒的系统基因组学特征和微进化迹象》(Phyl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and signs of microevolution in the 2022 multi-country outbreak of monkeypox virus)

原文链接:

猴痘是一种罕见的人畜共患病,由正痘病毒属的猴痘病毒 (MPXV) 引起,正痘病毒属包括天花的病原体天花病毒[1][2][3]。猴痘潜伏期为 5 至 21 天,人类疾病通常以发烧、肌痛、疲劳和头痛开始,随后通常在原发感染部位出现斑丘疹,可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虽然 猴痘病毒MPXV 的天然宿主仍然未知,但啮齿动物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等动物可能携带病毒,偶尔会导致人类感染事件。 MPXV 在西非和中非国家流行,这些地区以外的罕见报告与从这些流行国家输入有关[1][2][3]


二、猴痘传播途径

病毒可以通过与病灶、体液、呼吸道飞沫和受污染的材料[1][3]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当前的流行病学资料对病毒传播动态和爆发规模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国际卫生当局建议采取几项措施来遏制 MPXV 传播 ,包括为猴痘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接触后)和有职业接触猴痘风险的群体(接触前[4])使用疫苗 。

三、猴痘的致死率

猴痘病毒通常情况下较为稳定(每年 1-2 次替换[5]),但最近出现了加速进化的现象(2022 MPXV 与相关 2018-2019 病毒的平均差异为 50 个 SNP)。

猴痘有三个进化枝(Clade)

进化枝 1来自“中非”或“刚果盆地[6],被认为毒性更强,病死率CFR >10%[7][8]

进化枝 2 和 3 的病毒常见于喀麦隆西部到塞拉利昂一带(包括英国疫情的源头尼日利亚),病死率 (CFR)通常<1%。

目前开始全球流行的主要是进化枝3

四、延长入境隔离期限同样有助于控制新冠输入风险

我国各地疾控部门基础相差很大,中西部地区缺乏防控能力,造成传染链难以切断,境内疫情久拖不决,影响经济发展。

第九版方案是发达地区实际经验的总结,仅凭发达地方的情况就订立全国性的标准,必然会导致各地实际上的阳奉阴违和“层层加码”。

延长隔离期有助于控制疫情。

图为上海7月1日以来输入病例的潜伏期分布

潜伏期统计

从新冠防控的角度看,12天左右的隔离期+结束隔离后每日核酸检测,可以大幅降低疫情输入风险。


五、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1.延长入境隔离期限。

2.国境一线人员、传染病医院、隔离点人员接种疫苗,高危地点周边的社区应当考虑周期性核酸+疫苗接种。

3.加强对陆上国境的监控,对边境居民和野生动物做周期性核酸检测,防范入境动物引发的疫情。

参考

  1. ^abchttps://www.ecdc.europa.eu/en/publications-data/risk-assessment-monkeypox-multi-country-outbreak
  2. ^ab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onkeypox
  3. ^abcBunge, E. et al. The changing epidemiology of human monkeypox-A potential threat? A systematic review. PLoS Negl Trop Dis, 16(2), e0010141 (2022).
  4.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who-mpx-
  5. ^Firth, C. et al. Using time-structured data to estimate evolutionary rates of double-stranded DNA viruses. Mol Biol Evol 27(9), 2038- 2051 (2010).
  6. ^Happi, C. et al. Urgent need for a non-discriminatory and non-stigmatizing nomenclature for monkeypox virus. https://virological.org/t/urgent-need-for-a-non-discriminatory-and-non-stigmatizing-nomenclature-for-monkeypox-virus/853
  7. ^Likos, A.M. et al. A tale of two clades: monkeypox viruses. J Gen Virol 86, 2661-2672 (2005).
  8. ^Nakazawa, Y. et al. A phylogeographic investigation of African monkeypox. Viruses 7(4), 2168-2184 (2015).

深圳社区里发现的话我就辞职run回广西,真受不了了,陪太子读书是真惨。

钱没赚到我接受,是我能力不行命不好,再来个猴痘,C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