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處 - 聯合國亞太領袖論壇 "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香港 - 積極面對就業的挑戰"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常任秘書長(勞工) 張建宗太平紳士演詞
跳至主要內容

聯合國亞太領袖論壇 "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香港 - 積極面對就業的挑戰"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常任秘書長(勞工) 張建宗太平紳士演詞

各位嘉賓:

我很高興在"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的課題下就經濟增長和創造職位發言。

2. 一個城市是一個大型的社區,亦為一個有生命的有機體。在日趨全球化和競爭越趨激烈的環境下,城市需要持續發展才能生存和成長,而持續發展有賴眾多元素,經濟增長和就業便是其中兩條主要的支柱。

結構性失業的挑戰

3.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香港基本上達至全民就業,當時職位很多,工資又高。不過,一九九八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卻令香港陷入半個世紀以來最惡劣的經濟困境,在其後幾年更是通縮持續,失業率飆升。香港同期亦正轉型為知識型及較高增值經濟體系,使得問題更加複雜。各種因素致使本地約350萬勞工人口的失業率高踞不下,幾年來一直徘徊在5%至8%之間。二零零三年年初爆發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令情況更為惡化,失業率在二零零三年夏季上升至高峯的8.7%,當時有309 000人失業。

4. 雖然香港經濟現已穩步復蘇,失業率亦迅速下調至二零零三年十月至十二月的7.3%,但失業情況仍然嚴重。由於我們正面對周期性和結構性失業問題,創造職位和克服勞工市場供求錯配,將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政府面對的長期挑戰。事實上,特區政府視促進香港經濟增長、引導香港經濟轉型,和解決失業問題為首要的任務。

5. 經濟轉型對於這個靈活的城市並非什麼新事物。在八十年代中國門戶開放後,很多本地工廠都跨境搬到珠江三角洲以大幅減低生產成本,香港因而流失了大量製造業職位,幸而當時很多工人都能夠從製造業轉職至服務業,俾使過渡大致順暢。製造業的總就業人數,由一九八七年佔勞動人口的34.1%下降至一九九七年的9.7%,並在二零零二年進一步減少至6.0%。相反,服務行業的就業人數卻大幅增加,由一九八七年佔勞動人口的55.6%上升至一九九七年的79.5%,並在二零零二年進一步增加至84.1%。

6. 今天我們面對的挑戰遠比當時更為艱巨,結構性轉型至更高增值和知識為本的經濟活動,令本地工人更難適應。由於我們的勞動人口有三分之一只有初中的教育水平,工人由一個行業橫向轉至另一個行業較為容易,但需要技能提升的縱向轉業則顯然來得困難。

7. 全球化趨勢和資訊科技革命雖然並非局限於香港,亦帶來新的貿易及投資機會,但也加速了生產工序的不斷遷移離港和一些白領工作的外判,低下階層的就業機會亦逐漸減少。與此同時,企業利用資本設備取代勞工,以及通過精簡人手來減省成本和提升競爭力,均令低技術和低學歷的工人更難謀生。

應付人力錯配問題

8. 根據政府最近的人力預測,香港到了二零零七年會有大約134 000名只有初中及以下學歷的工人供應過剩。另一方面,專上學歷或更高學歷的人手供應則會有約102 000人的短缺。

9. 為應付人力錯配的問題,香港特區政府正採用多管齊下的策略,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提升本地勞工質素;第二,改善營商環境;第三,應用嶄新科技;第四,增加就業機會。我會逐一說明。

10. 一如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在上月發表的《二零零四年施政報告》中闡明,推動經濟轉型和建立知識型經濟體系有賴大力投資於教育,以期策略性地提升本港勞動人口的競爭力。正如行政長官所說,我們相信"用於教育的一分一毫都是投資而非開支。"我們並已坐言起行 - 教育經費在二零零三至零四年度為610億港元(78億美元),佔政府支出高達24%。

11. 這幾年來在中小學廣泛地推行的教育改革,方向正確。改革的目的在於讓學生有更多空間發展其個人潛能,並鼓勵青少年繼續升學。我們已投入大量資源,為有志及有能力繼續升學的學生提供學位,並訂立在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度達至六成學生接受專上教育的目標。為向學生提供不同的持續進修途徑,我們引進了提供既實用而又以職業為主導的多元化課程的高中學校,並開設副學士課程,讓畢業生能夠以此學歷就業或升讀本港或海外的大學。

12. 我們亦正制訂資歷架構,作為一個清晰的學習階梯。此外,為推動終身學習的風氣,我們在二零零二年成立了50億港元(6.41億美元)的持續進修基金,以資助有意持續進修的成年人。我們亦已透過職業訓練局和僱員再培訓局兩間法定機構,加強勞動人口的培訓和再培訓,以協助他們適應知識型經濟。去年,上述的培訓機構一共提供了大約222 000個培訓及再培訓名額。

13. 雖然我們在教育改革和提升技能方面的努力會帶來長遠利益,但這仍是不足夠的。為提升香港的經濟活力,從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我們同時向其他地方的專才開放門戶,通過較靈活的制度來吸引他們來港工作。他們不但可以帶同親屬來港,而且連續居港最少七年後便可申請為永久性居民。我們自去年七月起推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以吸納人數眾多的內地人才,截至一月底已批准約1 600個內地人才來港工作。

14. 另一方面,由於香港與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的經濟關係日趨緊密,內地快速發展的經濟亦提供了良好的事業發展的機遇,在過去十年在內地工作的港人的人數增加了差不多四倍。在二零零三年約有240 000名香港居民在內地工作。我們預計,隨着兩地經濟的進一步融合,兩地人材的流動會更為頻繁。

改善營商環境

15. 除培育人力資源及鼓勵人材的交流外,我們亦會憑藉本身的優勢,把香港建設成理想的營商地方。我們欣悉香港已第十年獲美國傳統基金會選為最自由的經濟體系。除此之外,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最新公布的《二零零三年世界投資報告》,香港再度當選為亞洲區內吸納外來直接投資表現最佳的經濟體系,並保持亞洲區內第二大吸納外來直接投資地區的地位,排名僅次於中國內地。儘管二零零三年上半年SARS爆發及經濟情況欠佳,香港在去年首三季仍吸引了1,150億港元(150億美元)的外來直接投資,這已比二零零二年全年外來直接投資總額多出400億港元(50億美元)。

16. 在吸納外來投資方面,香港的營商環境有以下吸引之處:香港的治安良好、基礎設施完備、稅率低、稅制簡單、貨物和資訊自由流通,以及資金市場流轉方便,我們亦是一個法治的社會,司法獨立,並有公平的競爭環境。然而,我們決不能自滿。為能創造更多營商空間,我們必須繼續努力拆牆鬆綁,避免規管過嚴。我們堅信一個自由的市場能更好地分配及利用各種資源、鼓勵創意、提供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創造就業機會。近年,我們也已重新釐定政府在物業市場的角色、減低公共開支,及縮減公務員編制,以便市場力量在經濟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了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吸引外資和創造職位,財政司司長剛把四個諮詢委員會合組成為「經濟及就業委員會」,作為一個高層次的智囊組織。

應用嶄新科技

17. 在全球化步伐急速的世界,香港不再享有低成本、低價生產或服務的競爭優勢,因此我們必須抓緊先進科技和創新意念。我們在近年興建了科學園和數碼港等設施,並通過研究資助局、創新及科技基金、應用科技研究院,以及支持各類科技創業和科技培育計劃,推動了研究與開發。雖然這些計劃不可能朝夕就見成效,但卻是好的開始。我們亦已具備推展知識型經濟的硬件設施。在二零零三年,68%的本港家庭已擁有個人電腦,當中差不多九成可連接互聯網。我們的流動通訊服務和寬頻上網的普及率在全球數一數二。為讓社會各界都能享資訊科技之利,我們會在今年年初發表「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的更新版。

發揮香港的優勢

18. 在攀登較高增值和資訊科技的階梯的同時,我們並沒有遺忘在勞動人口中未能趕上經濟轉型步伐的一群。我們會繼續強化那些能夠吸納大量較低技術工人的行業,而旅遊業便是其中一個例子。為了配合旅遊業發展,我們在二零零三年中推出了一項新的安排,讓一些內地城市的居民可以以個人身份來港。同時,未來兩年將會有香港迪士尼樂園、香港濕地公園、東涌吊車系統等大型新項目完成。我們同時會繼續提高服務質素,提升香港作為"購物天堂"和"美食天堂"的地位。

19. 物流業現時僱用了6.3%的勞動人口,提供約20萬個職位。特區政府致力維持並加強香港作為亞洲區內國際物流及交通樞紐的角色。香港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世界級的基建設施,並與珠江三角洲建立了長久而穩定的經濟伙伴關係,我們將利用香港這些優勢,繼續加強與內地的聯繫,以享互惠互利的成果,並繼續提高本港在提供綜合物流服務方面的整體競爭力。我們會推行「數碼貿易運輸網絡系統」及「增值物流園」等主要措施,以期進一步提升香港的競爭力,並為行業創造上中下層的職位。《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亦會為物流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20. 截至二零零四年二月初,有374種香港貨物在CEPA框架下出口到內地時能享受零關稅優惠,其中不少以往都受高關稅影響。受惠的產品包括部份電機及電子產品、紡織及成衣製品、鐘錶和首飾等。而其餘的產品則會最遲在二零零六年一月一日受惠於零關稅的安排。此外,十八個服務行業,如法律、會計、醫療及電信服務業,則可享受內地開放市場的安排,個別安排甚至超越內地對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這些準入和開放的安排亳無疑問會為本地企業及外來投資者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機,在過程中亦會直接及間接地開創職位。

21. 投資人力資源和改善營商環境均需要時間方見成效,而低學歷、低技術及工作經驗有限的人士的失業情況仍然是棘手的問題。行政長官在上月發表的《二零零四年施政報告》中,強調政府已為未來五年每年平均預留290億港元(37億美元)撥款用於建設工程項目,除為香港奠定未來發展的基建基礎外,這些項目預期每年可創造約45 000個建造及技術職位。

12億港元的就業措施

22. 雖然失業情況正在改善,但政府仍將投放12億港元(1.54億美元)撥款推行三項就業措施,這充分顯示政府在沉重財赤壓力下仍決意解決失業問題。政府將延續大約11 700個涉及廣泛服務範疇的臨時職位,當中包括清潔、衛生、福利、康樂服務和旅遊業。政府同時會延續卓有成效的「青少年見習就業計劃」兩年,為大約一萬名青少年提供就業機會;並會推行一項一年期的試驗計劃,培訓和協助一千名青年自僱創業。

23. 除此之外,我們會繼續現有透過向僱主發放培訓津貼及推廣本地家務助理市場的措施,幫助中年人士尋找工作。我們亦會繼續「展翅計劃」,為15至19歲離校生提供與就業有關的各種培訓課程、工作實習機會、擇業輔導及支援服務。勞工處亦會加強其就業服務,幫助失業人士盡快重投勞工市場。該處去年便協助了66 100人士受聘,刷新了成功個案的紀錄。

發揚"拼搏"精神

24. 各位嘉賓,我們竭盡所能創造就業機會以及提高勞動人口的就業能力的決心,是有目共睹的。我們會通過提升勞動人口的效率和才能去減低技能錯配的情況。作為一個市場推動者,特區政府將會繼續維持香港作為營商中心的吸引力。

25. 總括而言,香港正面對全球化及競爭加劇、經濟轉型及企業架構改革所帶來的多重挑戰,但挑戰同時亦會帶來機遇。我們所採取的多管齊下策略既務實又具遠見。香港的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完備,是一個法治和廉潔的社會,同時又是區域性的金融及服務中心,並與發展迅速的內地的經濟聯繫緊密,實已具備穩步發展和充份利用全球化所帶來的益處的優勢。我深信香港這個具活力的大都會、這個以"拼搏"精神為主導的城市,不但會積極面對挑戰,更會再闖高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