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擾來電飆7成 打擊乏力詐騙狂升 - 東方日報
要聞港聞

滋擾來電飆7成 打擊乏力詐騙狂升

本港促銷電話對市民的滋擾近年有增無減。 本港促銷電話對市民的滋擾近年有增無減。
本港促銷電話對市民的滋擾近年有增無減。
日日追魂Call 嚴管促銷不容再拖
欺詐、促銷滋擾電話狂升無王管!有網站發現,疫情後港人接獲滋擾性質的電話較3年前飆升逾七成,從2020年1至9月僅約9萬宗,激增至今年同期約16萬宗。分析過去一年的滋擾電話,近六成涉及詐騙。有網站創辦人直言,該統計僅由市民主動匯報,料實際數字可能更龐大,促港府研究立法管制,措施包括必須要求撥打促銷電話的公司登記,有關公司亦要自行剔除拒收來電的電話號碼,否則要負上一定責任。資訊科技界人士認為,目前的法規難以有效杜絕滋擾電話,騙徒又利用科技混淆視聽,市民防不勝防。
多涉借貸內地地產體檢
非應邀來電回報網站HKJunkCall創辦人胡文翰昨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表示,有紀錄顯示,疫情後本港人對人促銷電話大幅增加,由三年前的9萬宗增至今年同期約16萬宗,飆升逾七成。相關來電涉及財務借貸、內地地產及體檢電話,而詐騙電話亦有上升。
投訴方式複雜 市民卻步
胡文翰表示,該網站數字均由市民主動匯報,估計每20人只有一人會主動匯報,因此實際數字可能更龐大,當局聲稱收到涉及人對人促銷電話的投訴減少,並非促銷電話數字下降,而是投訴方式複雜,市民不懂投訴。胡直言,立法規管促銷電話是社會共識,調查顯示逾九成市民贊成,促銷業界也同意,因可幫助市民不會見3字頭電話便拒聽。胡文翰認為,本港應研究立法要求撥打促銷電話的公司必須登記,公司亦要自行剔除拒收來電的電話號碼,否則要負上一定責任,而立法後應加強執法。
拒收來電登記冊欠成效
今年首8個月,當局發現的詐騙案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52.2%,顯示電子詐騙案猖獗。當局近年多次出招打擊滋擾電話,如曾就設立法定「拒收來電登記冊」進行討論,讓不欲接收促銷電話的市民登記,但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表示,由於難以將商業來電及促銷電話進行區分,即使本港已設立「拒收來電登記冊」多年,至今仍成效不彰,外國來電更無從監管。
資料顯示,本港已有不少市民登記拒收訊息,相關登記冊總數逾200多萬個,但已登記人士仍然難逃滋擾。
香港客戶中心協會執行總監陳建年表示,如果立法規管促銷電話,能夠對業界有幫助,但強調反對法例一刀切,涵蓋所有行業或不同形式的業務。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表示,消委會早在2017年已提出,建議修訂《非應邀電子訊息條例》,將拒收登記冊的涵蓋範圍,由商業電子訊息延伸至促銷電話,但同時應將醫院和社福機構等公用事業機構的電話號碼,納入全新的「白名單」內,以免市民錯過重要來電。黃鳳嫺又表示,若條例列明「商業對商業」的促銷來電可獲豁免,就必須有清晰定義,否則可能形成法律漏洞,未必可完全為市民解決電話滋擾問題。
通訊管理局表示,近年政府接獲涉及人對人促銷電話的整體查詢及投訴數字顯著下降,顯示自2010年底積極鼓勵4個行業(即金融、保險、電訊及電話中心)的相關商會訂立《人對人促銷電話實務守則》,以自願性質規管業內人士打出人對人促銷電話的方式(例如致電時間、需顯示電話促銷者身份及承諾遵從取消接收要求等)等措施有一定成效。
政府會繼續密切聆聽持份者意見,不時檢視現行措施的成效,平衡不同持份者的需要。
市民登記「拒收訊息登記冊」的數字市民登記「拒收訊息登記冊」的數字
市民登記「拒收訊息登記冊」的數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