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鹿晗的单曲《这就是我》?

[图片]
关注者
16
被浏览
6,729

11 个回答


这两年,鹿晗每一次发新歌,我总要拿上新频率说事,假装“责怪”一下鹿晗供货不足。懂的人自然会懂,这样的“责怪”里,是对鹿晗这个独特存在的一种爱。

而对于现在的乐坛来讲,鹿晗也确实是个独特的存在。高速的时代,大家都在赶时间,让快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尤其是歌手、音乐人这个行当,更是需要用流量换存在,似乎只有无时无刻不在,才能一直活在时代。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鹿晗的慢,反而成了这个时代的异类,以及特别的存在。要知道歌手上新慢,一般只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太懒,一个是求精,至于鹿晗属于哪一者,听过他作品的人,都会选择B。当然,听不懂的除外,他们的答案怎么选都不奇怪,在这里也只能允许他们胡来。

这一次,鹿晗推出的新单曲,叫《这就是我》,这也是鹿晗在2020年推出的第一首单曲,同时也是他今年巡演的推广曲。而上一次听到鹿晗的新歌,还是去年夏末EP专辑《π-volume.2》中的三首作品:《夜的尽头》、《Your Love夏令时》和《Walking On the Moon》。不要再问下一次听到鹿晗的新歌,会是什么时候?质量和数量如果必须选一个,你说你选哪一个?

而《这就是我》上线后的聆听感受,其实就是上一个问题的答案,这首作品的水准证明,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

从音乐属性上来讲,《这就是我》是一首以Trap为底架并且融合EDM元素的作品。但对于优秀的音乐人来讲,风格其实从来不是一种限制。类比鹿晗喜欢的足球,只有半懂不懂的人,才会认为一支球队胜败的关键,是取决于打451还是352。真正优秀的教练可从来不这么想,阵型只是一个基础,关键还是执行过程中的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以及顺势而为。

就比如《这就是我》这首作品,鹿晗幕后的老搭档Tune Lee,实际上在Trap段落之外,又设置了一个只用吉他扫弦带动的段落,也让鹿晗的人声显得更直接。这样二元化的处理,让音乐的两种情绪,既像是两个平行世界里的自我对话,也可以有一种动静的衬托和互补,还能起到一种不断递进的层次感。就像西绪弗斯神话里的那块石头,不停滚动、循环往复,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了无限的循环。



知道为什么《这就是我》这首歌曲,为什么洗脑了吧?除了旋律本身的流畅悦耳,再加上更适合东方人的五声音阶之外,制作上的“心机”,同样给你在不知不觉间“下了套”。

也正是这样的循环处理,让《这就是我》出现了一个一般歌迷未必会发现的结果。那就是开场“也许做过的梦不够独特”到“怎么可以让我就轻易通过”这十六小节组成的第一段,明明是Verse,但随着音乐不断地递进,尤其是两种节奏不断地切换和推动,这一段旋律在不同段落,也起到了不同的效果。它既是Build-Up,也是Drop,甚至就连Conclusion同样还是这段旋律。

所以,这简直就是一首Hook无处不在的作品,这种阵型……哦,是编曲布局,在华语乐坛的历史上,都是很少见的。

除此之外,整首作品在Bass-Line部分,也有很精妙的设计。虽然,很多时候低频的意义,主要是将律动力度化,但《这就是我》的Bass-Line部分,却用Melody Bass的处理,让整首作品在低频部分,都充满了一种细腻和唯美的层次,用抓耳来形容节奏,我知道会很奇怪,但《这就是我》就是如此的。

当然,任韦锦填写的歌词同样出色,虽然这个名词在乐坛还比较陌生,但从《这就是我》这首歌曲的文字质量上来讲,则可以说鹿晗又挖掘到了一个宝藏。

其实和专辑在音乐上的双轨一样,《这就是我》这首歌曲的音乐文本,同样也像是两个平行世界的同步推进。比如这首歌曲的英文名字,并不叫“I am what I am”,也不叫“This is Me”或者“It’s Me”,而是叫《Dream Up》,这个词组,当然就是梦想的意思。



也可以说,通过这个中英文歌名不一致的细节,完全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感知到作品的两条主线既平行又交错的互动。一方面,是鹿晗“为梦画轮廓”,另一方面,又是鹿晗“为梦赴汤蹈火”,前者虚幻浪漫、后者豪情壮烈,非常好地呈现出鹿晗从泡沫的梦,到无梦不做的心路历程,一个越来越坚定的心路历程。

所以,之前说了这么多的音乐风格,最终真正归结到这首歌曲的风格,实际上就是鹿晗的性格。也正是这种偏执、执拗但又目光如炬的坚定性格,赋予了《这就是我》这首歌曲极具硬度的气质,以及熊熊烈火的轮廓。

《这就是我》是鹿晗在新一年推出的第一首单曲,这种开端意义,并不仅仅只是时间层面的意义,从鹿晗这首歌曲的主题到演绎,甚至可以说这还是一首具有转折意义的作品。

做为一个顶流歌手,鹿晗在《这就是我》这首作品里,前所未有表现他至硬至刚的一面。没有八面玲珑的讨巧,没有侧面示人的乖巧,新年伊始的鹿晗,就用一种简单直接的方式,直面自我、赴汤蹈火。

也因此,从《这就是我》开场,就可以听到鹿晗声线上的变化,那种更为粗颗粒的声音质感,加上失真音效恰到好处的渲染,简直有种摇滚乐才有的那种冲击和快感。

一直以来,鹿晗都是他那个时代歌手在技术和潮流上的代表,而《这就是我》这首作品,则在鹿晗以往给人的技术全面印象上,又加了一种性格的力道。以更为直接的情绪,让技术华繁就简、简单有力,既呼应了《这就是我》直面自己的主题,同样也会提供这种类型的作品,以一种全新的演绎方式。要知道当年鹿晗也是在华语乐坛,最早玩PB-R&B的歌手之一,对于这种音乐类型的推广,具有风向的意义。或许这一次,同样也会。



《这就是我》同时也是今年鹿晗演唱会的推广曲,这将是他继2016年的Reloaded和2018年的RE:X之后,第三次个人大型巡回演唱会,堪称是鹿晗音乐生涯的又一个大年。而《这就是我》作品里呈现出来的,如此之刚、如此之炸裂的气场,也会给今年的巡演,带来更多疑问式的期待,那就是两年之后的鹿晗,在现场又会变成怎么样?

你去现场,就知道了!

评价歌曲这种意识流而且特别主观的东西,它就客观不了。粉丝可能一上来全是一水的好评,不喜欢鹿晗的人也很可能不听歌或者随便听两句就评价为难听。

音乐专业的人还是少数,他们可能更侧重于歌曲的编曲等方面,但是喜欢听歌的群体绝对是非常庞大的一个集体。那么非专业者评价一首歌好坏的标准是什么?这个相信因人而异,对我来说,它还就确实靠感觉。

这种玄而又玄的个人感受,我相信也会存在共鸣。音色,旋律,歌词,这些你都觉得不错,那么就是你喜欢的好歌。就像问很多人你为什么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也很难去回答。你可以列举他(她)帅气/漂亮,人品很好等优点,但很多优点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也就是说你按照这种标准去找男(女)朋友,可能会有上万人符合你的标准,那么为什么喜欢的只是那个他(她)呢?说不清。

这首歌从名字来看就是鹿晗表达态度的一首歌了,其实生活中如果有人成年后还提梦想,提态度的话,会给我一种略显天真的感觉,至少在我看来这并不现实。但显然因为鹿晗的梦想基本都实现了,所以对他来说,提梦想没有丝毫不妥,甚至可以当一部分人的教科书。

细看歌词你会发现还挺励志的,并不局限于说自己,有很多鼓励自己和鼓励他人的话。或许长大后再提梦想可能会被人嘲讽,但如果确实非常喜欢的话,请坚持下去,哪怕最后实现不了也不会后悔。不仅年轻人可以追梦,所有人都可以。心灵鸡汤听多了可能会腻,但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完全没有说教和强行让人感动的意图,比起鸡汤,更倾向于这是能量补充剂。

有人可能会说鹿晗并不参与作词,这些歌词不错都是作词人的功劳,诚然作词人为歌曲的完成贡献了很多,但是一首歌想表达的理念是鹿晗来决定的,这点鹿晗在采访中也提到过。其实鹿晗有些观念我觉得很对,记得他有说过一句话:"其实大家私底下都是认真的。说认真就输的那些人,其实是最想认真,但怕别人笑话他认真的,其实就是怕自己失望。我不怕。"其实很多人都会有侥幸心理,经常会用这样的句式"我那是没用心,要是用心了就.......",事实上,可能拼尽全力也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承认自己的失败也需要勇气。

话说回来,出一首什么样的歌对现在的偶像来说很重要,因为背后有万千粉丝作为听众,概念出了问题会带跑一堆人。鹿晗的歌从一专开始,他本人的想法在逐渐渗透于音乐作品中,刚开始找团队也需要磨合期,现在词曲人和制作人基本已经确定好,跟他们熟悉之后,每首都是让他们都很舒服的合作曲。

或许在我不敢迈出追寻梦想那一步的时候,或者是害怕被人嘲笑的时候,也有可能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会想起听这首歌,给我一点勇气,帮我重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