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誌與大家同在】 / 文:中、小偉、涵生
 
近日婚姻平權議題沸騰。
 
對於婚姻、家庭等價值觀的爭辯,我們理解社會運動本身,時而操之過頭,為求達目的而不擇手段,切割社會更弱勢的族群。但見反同志團體在文宣中,刻意操作民眾對於HIV過時並且過度的未知恐懼,進而達到其目的(反同、反婚姻平權)。感染誌小編們在此嚴正駁斥這些言論。我們必須強烈聲明,忽略愛滋感染者在生活中的實際困境,刻意操作歧視擺盪群眾,才是愛滋防疫的重大缺口。(註1.)
 
HIV是一種病毒,透過體液傳染,並不會挑選任何性傾向。男同志為HIV傳染的溫床,實為巨大的污名化標籤。我們不否認男同志中有許多感染者的存在,就像我們不切割許多異性戀/藥癮者有許多的感染者存在。在防疫上的層面,『零歧視,零感染』乃是國際社會上現世的共識目標(註2.)。反同人士不斷擴張愛滋恐懼,散佈歧視言論,無疑地將愛滋防疫置身後而不顧。過往將愛滋「瘟疫」化的恐嚇式防疫,成效不彰,反倒造成許多已感染的朋友拒絕進入醫療體系治療,反而更造成愛滋防疫的巨大阻礙。如今見反同團體欲形塑更多恐懼愛滋為手段,進而達到反同運動目的,性傾向與愛滋雙重歧視之下對於尚未獲得醫療資源的愛滋感染者恐造成進入醫療行為時的推力,將造成更大的防疫漏洞。並不是所有同志都會感染愛滋。讓我們嚴正聲明,所有性活躍者,都有機會感染愛滋。
 
我們期許友善的社會氛圍,才能有助於愛滋防疫。我們期許一個開放包容的社會,讓新檢出感染者勇於進入醫療中並鼓勵服藥。我們希望實踐愛滋『治療即預防』(註3.)有效防疫方式。愛滋並非不治之症,亦非無法防禦感染途徑的疾病。
 
日前刻意煽動對愛滋的恐懼,雖然意向針對同志族群,但其實是針對愛滋感染者劃下沉重的傷口。我們呼籲整個社會,看見並且了解感染者生活中的困境,不要製造更多的撕裂與傷害。
 
根據露德協會調查,愛滋感染者在不友善的氛圍下有超過五成萌生輕生念頭(註4.),我們希望感染者能在零歧視的空間下生活,珍惜自己的身體以及目前疾管局所提供的治療/防疫管道,讓愛滋防疫能達到更好的效益。
 
我們再次譴責反同團體,用這樣的方式欲達到阻礙婚姻平權的目的。此操弄實為愚弄民心,助長無知。同時也呼籲反同團體,勿再次踐踏感染者的生命。
 
【愛滋恐懼無助於防疫,反倒助長歧視,造成防疫更大的漏洞,與愛滋感染者生活的壓迫】。
 
我們最後再次聲明,目前『愛滋』已為慢性病。若經妥善的治療,壽命幾乎與一般人無異,而傳染機率也降至九成以下;友善的環境,可以讓已篩出感染的朋友們,更勇於進入治療。讓感染者朋友們抗拒進入社會與治療的,正是整個社會的獵巫氛圍以及排他意識。
 
愛滋病在21世紀,已不再是「黑死病」。愛滋實為一種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身邊的慢性病。我們期許我們能用包容跟關懷的心,對待每一位生病的個體。即便透過主流媒體散布誤導訊息,我們仍希望透過網路微薄的力量,散發出正向的訊息。
 
 
愛滋感染者不應被消費,更不應被歧視。
 
感染誌小編們感謝關心愛滋議題的朋友們,也敬告反同團體勿再擠壓在身處壓迫之中的感染者朋友們。
 
因為我們,跟你們所有人一樣。我們都有愛跟被愛的平等權利。
 
---------------------------------------------------
 
(註1.)UNAIDS揭示了另一項重要目標:「零歧視」。因為唯有消弭歧視,除去對愛滋病的標籤化與污名化,才能使得有感染風險者願意出來接受篩檢,已受感染者願意規律服藥追蹤。
(報導者,2016/09/14,文:艾德華「愛德華/關於愛滋,我們距離「零歧視」還很遙遠」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aids-discrimination
 
(註2.)歧視問題不應該被視作國家和全球愛滋病防治工作的次要問題:這正是控制疫情的主要障礙……對愛滋病毒感染者的歧視和污名,已成為阻礙防治愛滋病毒及其傳播的持續活躍因素。」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納維·皮萊(Navi Pillay)曾於愛滋病流行30週年時如此表示 。
(新頭殼,2016.08.15,文:馬機「【讀者觀點】別讓「台灣」成為歧視愛滋的代言人!」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6-08-15/76238 )
 
(註3.) 專家提醒,讓愛滋感染者接受服藥治療,對於控制愛滋病毒傳播的效果,更優於「單純使用保險套」,尤其在感染初期,利用藥物可有效抑制患者的病毒量,使傳染風險降到最低,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是減少新增感染者最好的防治策略!
(華人健康網 ,2016.01.25, 記者:黃曼瑩「防愛滋最有效:一確診即開始服藥」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4263 )
 
(註4.)台灣露德協會今日公布愛滋感染者心境與行為調查,指出近九成感染者不敢告知同事,六成四不敢告知家人,更有超過五成曾萌生輕生念頭,顯現愛滋感染者至今仍受龐大壓力。
(聯合報,2016.11.21,記者:羅真「愛滋患者怕歧視選擇沉默 超過五成想輕生」http://udn.com/news/story/7314/2119375  )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