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乘風北上拍網絡電影 港人圓導演夢 稱內地市場較多元 在港「傾都沒得傾」 - 20240408 - 港聞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港聞

港聞二

灣區熱搜:乘風北上拍網絡電影 港人圓導演夢 稱內地市場較多元 在港「傾都沒得傾」

【明報專訊】為圓「電影夢」,可以去到幾盡?在港土生土長的周柏康自小夢想當導演,但苦於香港市場單一,電影圈較小,亦看到內地影視發展蓬勃,衍生多種類型如網絡電影及短劇等,於是游走大灣區不同城市發展。至2021年,其執導的首部網絡電影《旋風書院》上映,「至少我有拍過一套電影,起碼做到!」他認為若當初選擇留港,「連傾(電影)都沒得傾」。

明報記者 區慧盈

感港產片下坡 游走多市尋機會

周柏康的成長歷程如同大多數港人,畢業後便尋求穩定工作度日。他2000年加入廣告業,也做過製片、編劇、攝影和後期製作,不過「導演夢」一直未滅。他一邊做廣告之餘,一直不忘留意影視市場,2013年在港成立影視公司,卻察覺香港電影「行頭窄」,且港產片發展日漸黯淡,遠遜於1990年代的光輝歲月。

相反,他發現內地影視市場愈來愈成熟及多元,數年前開始留意大灣區機會,了解各市對影視行業的政策支持。周曾先後於深圳、佛山、惠州、江門開設公司,他解釋,一線城市如深圳競爭激烈,但鄰近的惠州除提供免費辦公室外,亦有交通補貼,故選定惠州為基地,節省成本。他舉例,若住在深圳,每月屋租約5000元(人民幣,下同),但於惠州只需約2000元便可享同等面積、景致更佳的單位。他解釋,影視業有別於餐廳等,對地段依賴較低,並可靈活走動到各地傾談項目。

疫下拍攝拖沓決心留內地 至今百作品

至2020年初因緣際會下,周柏康獲得於浙江橫店影視基地拍攝人生首部電影的機會,卻因新冠疫情,電影業邁入停頓期。他憶述,疫情令拍攝一波三折,上映期無法確定,而居於香港的他每次來往兩地均須隔離檢疫最少約兩周,拖累拍攝進度,在此不明朗前景下面臨人生抉擇:「到底要留在香港,還是留在內地發展?」最終他決心定居內地,2020年完成了人生第一部網絡電影《旋風書院》。該電影為古裝青春喜劇,邀得內地女演員王李丹妮等人拍攝,於2021年上映後,一度打入內地影評網站「貓眼網」熱度前三。2022年,他獲江門開平蜆岡鎮邀請拍攝文旅宣傳片《僑心記》,逐步築起事業基礎,至今已製作電影、微電影、電視劇、廣告等過百部作品。

網影網劇成新貴 規格低需調節心理

談及「圓夢」歷程,周柏康認為,內地影視市場不但較大,發展速度亦遠超香港,有意投身此行業的港人可考慮把握機會,惟適應新地方要花一定時間去「浸」。他解釋,香港市場單一,只集中於在戲院觀賞的電影及電視台播放的電視劇集。反觀內地,則還有網絡電影、網劇、短劇及微短劇(每集約一至兩分鐘,總集數可超過100集),且電影業受疫情打擊下,網絡娛樂市場愈來愈發達,為有意投身行業的人提供多種機會。

不過周柏康補充,網絡電影及網劇等的規格必然較「大電影」低,微短劇亦以「狗血」(指煽情誇張的情節)、簡單明快的劇情以爭取流量,有意投身影視業的港人需留意這一特點,相應地心理調節。周稱自己喜歡變化,樂見行業多元發展,如同「有新嘢可以玩」,起碼為其提供圓夢機會,否則在港「連傾都沒得傾」。

談及當前發展,周柏康稱早前因應疫情,推遲了部分作品的上映時間,目前正籌備一套網絡電影及一套微短劇,前者融入兩地元素,講述一名香港女生返鄉尋根,意外尋夢成為婚禮師的故事;後者則為愛情故事,節奏較快。至於未來路向,他說除涉足影視行業,已另與拍檔於深圳開設小食店(見另稿),以開拓收入來源。他說,雖然目前已定居內地並視為「家」,但大灣區聯繫9市及兩個特別行政區,故一直保持彈性及開放心態,若香港有更理想機會,亦會回港繼續「電影夢」。

相關字詞﹕微短劇 網絡電視 影視 大灣區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