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對俄製裁持續發酵, 油價高企對國內通脹影響幾何?
share_log

观点 | 对俄制裁持续发酵, 油价高企对国内通胀影响几何?

觀點 | 對俄製裁持續發酵, 油價高企對國內通脹影響幾何?

段超宏觀研究 ·  2022/06/06 12:58

來源:段超宏觀研究

作者:段超 李岱遙等

對俄製裁持續發酵,國際能源價格再度衝高

歐盟批准新一輪對俄製裁方案,國際油價再度衝高。2022年6月2日,歐盟正式批准第六輪對俄製裁方案——未來六個月內禁止成員國以海運方式採購俄羅斯原油,未來八個月內禁止海運方式進口俄羅斯煉油產品,新制裁會在今年底前將歐盟從俄進口石油減少約90%。

受此影響,國際油價再度衝高,截至2022年6月3日,WTI油價升至117美元/桶,布倫特油價升至118美元/桶,已接近2022年3月的高點128美元/桶。

此外,2022年2季度以來,國際能源、農產品、工業金屬價格出現明顯分化,金屬價格明顯走弱,農產品價格堅挺,能源價格再度衝高。整體看,工業金屬的供需緊張情況正逐漸緩解,但能源與農產品受制於俄烏衝突的持續發酵,價格仍有較大不確定性。

圖片圖片圖片

近期俄羅斯原油出口不降反升,市場分裂加劇

近期制裁影響下,俄羅斯原油出口不降反升。2022年3月以來,雖然歐美等國對俄羅斯貿易的制裁力度不斷上升,但前期制裁更加集中在禁止對俄羅斯能源部門進行新投資、禁止俄羅斯煤炭出口等領域,事實上年初至4月份俄羅斯原油出口數量不降反升,拉動俄羅斯貿易順差也不斷上升。但從地域差別來看,俄羅斯原油出口已出現明顯分化。

  • 歐盟國家俄羅斯原油海運進口已出現下降。根據EIA和Kpler數據,歐盟國家從俄羅斯海運進口原油已明顯減少,從1.65百萬桶/天至4月份已下降至1.2百萬桶/天;而德魯日巴管道輸送的原油進口規模則保持穩定。

  • 但其他地區的俄羅斯原油進口快速增加,俄羅斯原油總出口不降反升。在歐洲進口下降的同時,印度等地區俄羅斯原油進口大幅增加,Kpler數據顯示4、5月份印度進口俄羅斯原油上升至約81萬桶/天和62萬桶/天,支撐了俄羅斯原油出口增長,幫助穩定全球原油的供需平衡,但也加劇了全球原油市場的分裂。

圖片圖片

對於中國而言,近期俄羅斯原油並未明顯增加,價格也保持穩定。從中國海關數據和EIA數據來看,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原油數量整體穩定,今年進口俄羅斯原油規模穩中有降,從年初的1.75百萬桶/天(陸運85萬桶/天,海運90萬桶/天)下降至4月份的1.6百萬桶/天(陸運80萬桶/天,海運80萬桶/天)。

而從價格來看,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價格也與全球國際油價保持高度相關,並未出現明顯的價格下行偏移。

圖片

新制裁影響下,未來全球原油體系或將更加分裂

「糧食、能源」或將成為未來地緣政治博弈的籌碼,加劇逆全球化壓力。今年以來,農產品、能源品都在地緣政治博弈背景下,出現了價格上漲。

正如我們在春季策略《商品與美元:兩隻灰犀牛》中曾強調,俄烏衝突對地緣政治呈現出溢出效應,未來「糧食、能源」或將成為地緣政治博弈中的籌碼,加劇逆全球化發展。

俄烏衝突大幅加劇了歐洲經濟的供應鏈問題,推升全球通脹。從全球投入產出表來看,歐盟與俄羅斯經濟往來密切,很多產業都高度依賴於俄羅斯的中間品提供,尤其在能源業、採礦業、金屬製造業等方面依賴度較高。

俄烏衝突大幅加劇了歐洲經濟的供應問題,推升歐洲國家通脹高企,德國、意大利等國PPI同比甚至超過30%。在俄烏衝突持續的大背景下,歐洲供應鏈調整的壓力可能仍將持續。

新制裁影響下,未來全球原油體系或將更加分裂。今年以來,俄羅斯原油出口的不降反升,事實上幫助了全球原油供需的平衡。

未來新制裁的影響有兩種可能:1)如果歐美製裁趨於嚴格,並且嚴格限制其他國家進口俄羅斯原油,產生的供給缺口則需要OPEC、頁巖油增產進行對衝;

2)如果俄羅斯原油出口無法被完全阻斷(比如像現在轉而出口印度),則將加劇全球原油供給體系的分裂。不論何種情景,這都意味着原油供應鏈的改變,供應效率降低而運輸成本上升。

圖片圖片圖片

國內通脹目前可控,但需警惕多因素共振擾動

能源方面:年內大概率仍將維持供需緊平衡態勢,油價或仍維持高位。

  • 供給端:俄羅斯出口受限,美國、OPEC增長不及預期。俄烏衝突之下,俄羅斯原油出口受到制裁,俄羅斯原油產量1000萬桶/日,出口500萬桶/日左右;美國方面來看,油價高企時期,美國頁巖油增產普遍被市場寄予厚望,但在拜登政府的嚴格環保限制下,美國頁巖油廠商增產動力不強,年內或僅小幅增產;

    OPEC方面,去年9月開始OPEC承諾每月增產40萬桶/日,但從實際數據來看,OPEC實際增產並未達到其承諾值,這背後的主要原因在於,在美國頁巖油短期難以放量的背景下,OPEC有動機維持高油價。

  • 需求端:交運實際上仍未恢復疫情前水平,年內原油需求增長仍有空間。全球原油消費量增速與全球經濟增速相關性較高。在經歷2020年的疫情衝擊後,2021年是全球經濟增速的快速反彈期,2022年經濟增速較2021年會有所回落,但不應以此推斷原油需求走弱。

    從高頻的全球交通指數來看,實際上主要經濟體的交通活動仍有15%的恢復缺口,因此雖然原油需求的增速相較2021年將會放緩,但整體需求仍然不弱。

圖片

同時,下半年豬肉供過於求的態勢或將改善,豬價有望穩步回升。2022年生豬存欄量相對2020年仍處於較高位,但生豬出欄量同比增速自21年年中起持續下降,未來有望進一步放緩。

需求方面,從歷年表現看,22個省市生豬均價一般每年4-5月份見底,然後持續上漲至9月份,10-11月份回落,12月-次年2月回升。

22年3月末生豬均價探底,隨着疫情形勢好轉,季節性需求有望逐漸釋放,下半年豬價預期或逐步回暖,有望超過上半年中樞水平。

圖片圖片

糧價方面,短期內糧價難以對國內通脹有明顯抬升作用。2021年末,我國稻穀、小麥、玉米庫存分別達到1.4、0.7、1.4億噸,庫存消費比分別為66%、45%、52%,明顯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18%的水平。我們測算,從同比角度來看,糧食分項對年內CPI同比的貢獻最高也僅在0.11個百分點左右(詳參20220509《國際糧價暴漲下,如何判斷國內糧價及通脹走勢?》)。

圖片圖片

此外,本輪疫後經濟活動恢復是否會對通脹產生擾動?參考海外經濟體的解封經驗,由於各經濟體的防疫政策以及解封政策有明顯差異,難以直接界定各經濟體何種政策算作封禁或解封,可以用谷歌娛樂指數這一高頻經濟活動觀察各經濟體的解封行為,當谷歌娛樂指數出現明顯上漲時,往往意味着該國防疫政策有明顯放鬆。

美歐自2021年初有明顯解封,以越南為代表的東南亞經濟體自2021年9月有明顯解封,但事實上通脹主要集中在歐美經濟體,東南亞經濟體並未出現明顯的通脹上行。

此外,從國內經驗來看,參考2020年首輪疫情之後的快速反彈期,彼時通脹確實出現上行,主要是食品煙酒分項在2020年6-7月出現了明顯的超季節性上漲,但當時漲價的原因主要是洪澇導致的鮮菜價格上漲,與經濟活動恢復的關係並不明顯。因此,無論從海外經驗還是國內經驗來看,疫後經濟活動恢復對通脹的直接影響相對可控。

圖片圖片圖片

考慮油、豬、糧的影響,預計年內通脹整體可控,但需對油價擾動保持警惕。依據前述分析,對年內通脹預測主要假設如下:原油價格高位震盪,年內中樞維持在110美元/桶左右;外三元生豬價格下半年緩步提升至17元/千克左右。

上述假設下,年內CPI逐步走高,9月到達最高點3.0%左右,之後下行;年內PPI逐步走低,10月到達最低點2.8%左右,之後上行年底達4.3%左右。但需注意,如果油價中樞在130美元/桶左右,則會使CPI抬高0.2-0.3個百分點左右,9月最高值可能升至3.2-3.3%,同時PPI或抬高1.7個百分點左右,年底將有6.0%左右。

圖片圖片圖片

 編輯/ping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