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半個地球去聽河南話--我和李艷秋、瘂弦穿越時光的對話 - 電視劇快訊 | 陸劇吧

穿越大半個地球去聽河南話--我和李艷秋、瘂弦穿越時光的對話

電視劇快訊 1421℃

竇躍生


我採訪李艷秋​

穿越大半個地球去聽河南話--我和李艷秋、瘂弦穿越時光的對話 - 陸劇吧


火了:河南話朗誦詩歌,在地球的這邊--中國的河南火了!也在地球那邊,太平洋彼岸的加拿大火了!

詩歌寫的是河南南陽人瘂弦家的槌布石,朗誦者是南陽南陽人電影演員李艷秋用河南話朗誦的這首詩。用濃濃的河南鄉音朗誦詩歌,感動很多人流下滾燙的淚水。

20多年過去了。那時,我採訪過李艷秋,她演的《都市放牛》《小白玉霜》《新兒女英雄傳》等電影、電視劇風靡一時。剛好,《新兒女英雄傳》的原型,一位雙槍女英雄是南陽人。我就帶著李艷秋拜訪了女英雄。

我採訪李艷秋的人物專訪《金秋十月艷陽秋》在全國很多報刊雜誌發表。有一年的秋天,我到北京中國新聞社參加一個培訓班,在北京又與李艷秋見面。走在大街上,李艷秋喊我「竇老師」,那位汽車司機問我:「你是大學教授吧?」我奇怪,我哪裡像大學教授?司機說,剛才那個電影明星喊你竇老師,我想你應該是北京電影學院的教授吧!」


我採訪瘂弦

穿越大半個地球去聽河南話--我和李艷秋、瘂弦穿越時光的對話 - 陸劇吧

他是詩壇巨匠,演孫中山,是十大傑出青年:20多年前,我與瘂弦面對面。

有過多少往事彷彿就在眼前。一轉眼,20多年過去了。瘂弦先生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

那是1992年秋天裡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台灣著名詩人瘂弦在闊別40多年後第一次回故里南陽。我同從台灣回歸故里探親的瘂弦先生第一次見面,這也是我們唯一的面對面交流。記得當時和我一起參加與瘂弦先生聚會聊天的南陽文友有,周熠、孫幼才、廖華歌、張克峰、熊鷹、馬蕭蕭等。

在我的記憶里,身材適中的瘂弦先生面龐紅潤,談話時總帶著春風蕩漾的笑容,已是年逾花甲的人了,但精神矍鑠,讓人看上去只像四五十歲的年齡。他的談話風趣幽默,熱情親切。他的長相的確與孫中山有幾分神似。我猜想,這很有可能是話劇《國父傳》挑選演員時,讓他飾演孫中山的緣故吧。

眾所周知,瘂弦是台灣現代派詩歌大家之一,本名王慶麟,出生於1932年河南省南陽市,曾在軍種服役,十七歲時去台灣,後就讀於台灣政工幹校影劇系。青年時期的瘂弦就熱衷於文學和藝術,當過八年的電台播音員,曾在話劇《國父傳》中飾演過孫中山。由此,他與1958年,獲得台灣藝術界最高獎之一的話劇「金鼎獎」最佳男主角獎。他早在1951年,就發表了第一首詩,從此步入文壇。由於他的文學與藝術成就,繼而被選為台灣十大傑出青年之一。1966年,瘂弦赴美國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研究兩年,1977年以後主編台灣《聯合報》的副刊,時任台灣發行量最大的報紙《聯合報》副刊部主任,後擔任副總編。他退休後,移居加拿大溫哥華定居。 著名詩人瘂弦又是台灣創世紀詩社的發起人之一。他一直同時主編著詩刊《創世紀》。1959年,他出版了處女作詩集《瘂弦詩抄》,之前他已經在台灣詩歌屆崢嶸頭角,其詩歌作品五次獲獎。《深淵》是瘂弦的代表作。瘂弦先生的早期作品受何其芳的影響較深,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從輕柔抒情漸趨深沉厚實,揮灑自由,為許多人學習模仿。許多人對瘂弦先生詩歌印象最深的是那首《紅玉米》。

瘂弦向我介紹了隨他一起回故里的夫人——張女士,以及隨行的大女兒。瘂弦的夫人張女士是湖南人,身材苗條,容顏秀麗。他們的大女兒青春活潑,那一年23歲,在法國巴黎念書。他們還有一個小女兒,當時13歲。大女兒趣乳名「豆」,小女兒取乳名「米」。是因為,在他的老家盛產豆和米,可見瘂弦先生思念家鄉的情義深重。

那一年,瘂弦先生回到故鄉後,就說著一口純熟的南陽方言,給人以親切感。他愉快地回憶說:「回到農村老家,人們見我家打招呼——上屋坐吧。我答——不坐了,還得回家喝湯哩。回家就端一碗紅薯苞谷糝兒,圪蹴到末子堆上拍話。」中午,招待他的是家鄉飯——芝麻葉綠豆麵條。他吃完一碗後,又自己盛了第二碗。由此可見,瘂弦先生是一位非常注重鄉情的人。

瘂弦先生也很喜歡曲藝。而他的故鄉南陽是全國著名的「曲藝之鄉」。他講起小時候的事情津津有味。他小時候走在上學的路上都一直哼著曲詞。那一年,在台灣迪斯科已經流行過去了,青年人開始喜歡本土文化。他帶回台灣的河南戲劇磁帶,在那裡很流行,很吃香,人們爭相傳聽。對於家鄉的曲詞,他仍記憶猶新。稍思片刻,便流暢地背誦出一段來:「天做棋盤,星為子;地做琵琶,路為弦。天做棋盤,星為子;你要能擺,俺就敢下!地做琵琶,路為弦;你要定弦,俺就敢彈!」看來,南陽的曲藝對瘂弦先生的詩歌創作影響極大。

在談到詩人時,瘂弦先生興緻勃勃地談到了周夢蝶。他滔滔不絕地說道:「周夢蝶是咱南陽老鄉,是淅川人。他在中國詩壇可是響噹噹的人物。周夢蝶在台灣的生活很艱辛,在街邊擺攤兒賣書維持生計。可是,他的詩歌非常棒,有很大的成就。」

在我的印象中,瘂弦先生思維非常敏捷。我認為,他可以與「機智歌王」台灣歌星張帝媲美,應該叫「機智詩人」。他具有出口成章的才華。在見到《南陽日報》副刊部主任周熠時,瘂弦先生在紙上寫道:「你是副刊部主任,我也是副刊部主任,咱倆相看兩不厭。」這是他對周熠的留念。 接下來,瘂弦先生對在座的每個人都寫下了贈言。他為南陽作家協會秘書長孫幼才的題詞是:「你是手搖大蒲扇的人,為南陽文壇煽風點火。」在給我的贈言時,他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寫道:「你們竇家很苦,很冤,你要做當代文學的關漢卿。」 談到詩集的出版,瘂弦先生說,台灣現在出書也得看銷路,要讓讀者買賬。就和工廠一樣,產品要適銷對路。我說,和咱這邊差不多。沒有午休的瘂弦先生談興很濃。他對家鄉的一切都感到親切。

該告辭了,我們依依惜別。緊緊地握手之後,我又想起了瘂弦先生早期佳作中的得意詩句:「秋天,秋天什麼也不留下。只留下一個暖暖,只留下一個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

讓我們感受一下河南鄉音朗誦的詩歌吧!

李艷秋的河南話好聽到哭


穿越大半個地球去聽河南話--我和李艷秋、瘂弦穿越時光的對話 - 陸劇吧

若說愛國愛家,就聽聽這塊石頭的訴說吧……



著名影視演員李艷秋朗誦加拿大詩人宇秀

受瘂弦先生囑託所作《槌衣石》


槌衣石
——受瘂弦先生囑託而作
作者:宇秀 (加拿大)
一說起這塊石頭,2018年的風開始倒敘
回憶瞬間游到了白河邊
你就哭了
淯水湯湯,槌聲嘭嘭
空空不見槌衣人
你就哭了
這些個風裡的櫻花只管粉著她們的臉
哪裡懂得你的哭泣
你的南方出生的女兒不懂
北美的春天也不懂
這裡沒有茴香草,沒有酸棗樹、也沒有會陪你哭泣的
野荸薺

你的淚太咸太澀,落到石上石頭也會疼啊
可憐她沒有傾訴的嘴巴
只好把身體裂開來給你看她的痛
那是痛裂了的母親魂
那是背井離鄉的傷痕
你可看到,你可看到呀
祖母正在她身上洗父親的衣衫
母親也在她身上濯娃兒的褲襪
她們揉啊
搓啊
槌啊……
你那黑了一冬的襖
在母親的棒槌下,又順從又頑皮
白河水卻一浪浪嘆息
嘆母親的巧手終究無緣剪裁你的法蘭絨長褲
野荸薺也一聲聲啜泣
泣母親的慧心到底沒能觸摸你的燈草絨上衣
白河水潺潺,槌衣聲嘭嘭
像放大的木魚禪音,從佛堂廟宇到鄉村市井
這石頭最是隱忍、安靜,不厭其煩
聽祖母的叨叨,聽母親的喃喃
聽她們揉搓衣裳里的心事
聽她們槌打歲月里的寂寞
十七歲的青春
如何知道一塊青石原是母系血脈里脫胎的骨頭?
當母親逝去
當古井枯竭
當房屋坍塌
當村頭變換了大王旗
唯有這塊骨頭
守著半截山牆,蹲在家破人亡的門口
等你,等你,等你……
不怕蟲蛀,不怕雨打,不怕火焚,不怕光灼
唯獨怕你哭泣
加拿大的屋檐下
沒有人家懸掛紅玉米
再多的憂鬱,你也不能掛在那裡
唯與來自老家的槌衣石默默相視,那青石上的紋路
猶似母親的掌心
讀不盡裡面的曲曲彎彎
空把兩行清淚垂掛成宣統那年的對聯
你莫哭喲
這裡沒有銅環滾過的崗子,沒有外婆的蕎麥田
也沒有驢兒,和那拴驢兒的桑樹
你的哭泣
櫻花不懂,矮塔松不懂,秋天的槭樹也不懂
即便夏日的莓子
也只管把眼珠子長成深藍色炫耀於枝頭
視而不見外鄉人的憂愁
你就哭了
那合歡那杜鵑咋還不開呢?難不成在替你
思想?想那青石板如有一日成了天堂里的眠床
故鄉啊,必定也在天堂
啊,淯水湯湯,槌聲嘭嘭
依稀月下槌衣人

標籤: 電視劇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