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腸劫 | 健康動力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提防腸劫

期數: 
2011年12月號
醫生: 
張文龍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 周明欣 (註冊營養師)

大腸癌是本港第二大癌症,其發病率與死亡率更逐年攀升,每年平均有四千多宗新症。雖說病向淺中醫是金科玉律,仍有不少人輕視大腸鏡普查的重要性,要等到病徵明顯、疼痛出現的時候才緩緩求醫,卻往往引致延醫。

臨床腫瘤科專科張文龍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張文龍醫生

五十‧一照

癌是體內不正常的細胞,因為不受控制地生長、擴散,影響其他健康的器官。若這些異常細胞在大腸中生長但沒有擴散,則被稱為大腸瘜肉。臨床腫瘤科專科張文龍醫生指出,視乎瘜肉的狀態,這些良性的細胞仍可有一定的風險。「瘜肉體積愈大、範圍愈廣、數目愈多、表面不規則等都是高危的情況,即使割除後仍有患腸癌的風險,故應定期跟進和檢查。」能在癌變前或早期發現病症是幸運的一群,但可惜過半數患者在發現已是第2或第3期腸癌。要增加生存機會,還需靠各人的主動性。「為保障自己,即使是家族中沒有腸癌病史的親屬,而飲食健康、不煙不酒的人,年逾50人士也值得進行至少一次大腸鏡檢查。」

 

如不幸患上腸癌,也不至絕望。張醫生指,腸癌有別於一般癌症,即使是以往被看為末期的四期腸癌,也曾有治癒的個案。治療腸癌,乃以手術切除為主,並補以化療來殺死潛藏的癌細胞。「在確立期數後,醫生會根據腫瘤的情況、患者的身體狀況,評估治療目標和相對的療法。擴散程度太大或患者體質過弱,否則在治療腸癌的時候都應先考慮有否根治的可能,才選擇所用的化療及或標靶藥。」

註冊營養師周明欣
註冊營養師周明欣

飲食得控 腸癌可防

腸道是消化系統的一員,可想而之飲食與大腸癌的關係實在密切;有研究發現,70%之腸癌可透過飲食預防。註冊營養師周明欣引用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於2010作出的建議,解釋食物與大腸癌之間的微妙關係。「過多紅肉、加工肉類、酒精都能增加大腸癌的風險;反之,高纖維、高鈣,或食用低脂牛奶、蒜頭均可降低患上大腸癌的機會。」其中蒜頭含有蒜素,可抑制癌細胞、抗菌,有助減低患上大腸癌的機會,建議每天食用1-2片(生熟均可)。除了蒜頭,洋蔥、蔥、韭菜等都是蒜類植物,也有抗癌殺菌的用效。

 

周明欣又道,肥胖也是引致大腸癌的高危因素之一,故大眾該注意體重。然而,她又提醒在減重時要小心食物的成分。「低澱粉質、高蛋白質是流行的減肥方法,故有不少減肥人士會選擇吃過量的牛肉、豬肉或火腿、香腸等為正餐主角,卻同時增加患大腸癌風險。」她補充,循序按步的減肥方法、小心選擇適當的食物、均衡飲食、運動足夠都是預防大腸癌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