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天宮3古匾修復歸位 仍有豐富文物待修復 - 客家電視台

協天宮3古匾修復歸位 仍有豐富文物待修復

【 黃小琪 花蓮玉里 】 2024-05-13

5個月修復期後,花蓮百年文物風華再現,玉里協天宮鎮宮之寶「後山保障」,連同另外2塊日本大正時期的古匾,都選在吉時重新懸掛回正殿,並舉行成果發表,而除了古匾,協天宮至今還留存許多古物佛像和祭祀文物,由於多次地震遲遲無法修復公開,地方希望藉著這次機會,進一步檢視,也讓文物普查在東臺灣扎根。

花蓮第一面,正式由科學鑑識與專業文物修護技術,進行保護處理的清代匾額「後山保障」,終於再度出現於大眾眼前。

和之前相比,匾額恢復了跟歷史考據,比較接近的黑色底漆,貼金字體和匾框,但也保留了,上款光緒七年的緒,糸字旁在過去修繕時,小一號不對稱的歷史痕跡。

花蓮文史工作者 葉柏強:「光緒的緒字它的糸部在我很小的時候,糸部邊是完整的,但是後來應該是在1980年代的時候,它的糸部脫落,所以後來再補上去,但是補上去的筆劃,那個書寫的方式,就跟原本的匾額又不一樣了。」

與「後山保障」同時完成修復的,還有日本大正八年新竹書法名家李逸樵的「聖德如天」,及另一面歷史也超過百年的「恩同覆載」共計3面古匾。

花蓮縣文化局承辦人 李林進旺:「我們玉里在地的一些移民,都其實是從桃竹苗那邊移過來的,那桃竹苗的移民,他再回去新竹的這個原鄉,請我們新竹市的李逸樵書法家,來題寫匾額,其實也是其來有自。」

完成鎮宮之寶的修復,今年剛度過,建廟開基150週年的協天宮,其實還有個鮮為人知的古物收藏室。

玉里協天宮董事長 吳俞瑩:「這才是真正的五穀爺你知道嗎,祂拿的是稻穗。」

一眼看過去每個櫥窗,都收藏著大小不同的宗教文物,神像上的首飾彩繪鮮豔、做工細膩,而木雕的龍燭燈臺、孔子像,與二十四孝窗花都是,協天宮早期珍藏的古物,特別是這日式千手千眼觀音像,以及因風化損毀的泥塑神像,都被專家認為,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與文化價值。

古物修復師 喬致源:「(用)糯米或者是這一類的,那種蛋白質類的膠去貼它,然後貼了之後等它乾了,它其實就形成一個神像,那再去做表面的貼金跟彩繪這些,現在是裡面的這個土塊都崩掉,所以才就是剩下外面,這個布的這一層。」

花蓮縣文化局承辦人 李林進旺:「有受損的泥塑觀音,先把這些有價值的東西,先做一個列冊追蹤的身分,讓它們有一個暫定的文資身分之後,以便我們之後再跟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申請修繕,緊急修繕或是說調查研究的補助。」

地處玉里斷層帶上的協天宮,百年來經歷過數次震災,甚至是火災,2年前918強震,也曾造成破壞,有過不少文物損毀的紀錄,廟方認為,普查建檔是迫切的工作。

玉里協天宮董事長 吳俞瑩:「那就在民國96年的時候,我們內部有整修,(舊佛像)就有退神,然後就送到我們樓上,保護(櫃)在這邊保護著,我希望有一天文化局這一邊,我再次申請把這些文物,有的損壞的再修復完成,希望可以說保存,一代傳一代這樣子。」

玉里鎮國武里長 陳玉蘭:「非常的擔心,因為我們國武里,是跟協天宮這一帶,大部分都是918地震帶的地方,要多注意一點。」

玉里鎮長良國小校長 張乃千:「讓孩子去認識我們這個地方,廟宇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也是、既是民俗的部分,也是生活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它本身的文化意義,跟教育意義是很深厚的。」

文物普查是文化部近年,積極推行的文化政策之一,花蓮文化局表示,已將寺廟文物普查推廣到南區,瑞穗鄉的富源保安宮與青蓮寺,還有玉里協天宮這3座百年廟宇,未來將逐步查察文物並記錄下來,做為長期修復與展示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