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醫療券擴至大灣區 3招增信心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即市財經 - 股市 - D190412

【大灣區】醫療券擴至大灣區 3招增信心

股市

發布時間: 2019/04/12 14:00

最後更新: 2019/04/15 19:26

分享:

分享:

【大灣區】醫療券擴至大灣區 3招增信心

港府近年積極推展計劃,吸引本港長者到廣東省安老,其中如何回應長者在內地的醫療需求,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有建議認為可推廣在內地使用醫療券,要確保長者可享有與港同等的醫療水平,可以從三招入手。

事實上,現時全廣東省有近1.9萬間醫療衞生機構,包括醫院、診所和社區衞生服務站等,當中絕大多數卻未有獲得國際認證,質素難免會有參差。因此港府要推廣在內地使用醫療券,就一定要有合適的監管制度,確保公帑用得其所之餘,也保障長者獲得合乎香港水平的醫療服務。

登記港醫療機構粵網點 利監察

截至去年底,港澳服務提供者在廣東省申辦的醫療機構有46間,其中獨資44間、合資2間。同時,愈來愈多本港醫生到廣東省短期執業,更有逾80人取得內地醫師資格。要求內地醫療機構接受香港監管,或需較長時間與內地商討,那麼上述一類港澳醫療機構,則可成為擴大醫療券適用範圍的起點。

一、衞生署可修訂醫療券計劃,容許本港醫療機構就其大灣區醫療服務網點登記。經確認後,這些醫療網點必須使用由衞生署提供的醫健通系統、保安編碼器及智能身份證閱讀器等,方便衞生署透過系統主動監察網點使用醫療券情況。一旦出現不尋常收費,衞生署應直接向涉事醫療網點在香港的母機構查證,確保公帑不會被濫用。

二、本港私營醫療機構及註冊醫生,本身已受到衞生署及醫務委員會監管。港府可修改法例,透過其母機構,監管這些服務提供者在大灣區的醫療網點。病人若對醫療水平或服務質素有質疑,也可直接向本港監管機構投訴,增加港人在內地求醫的信心。

三、現時部分在內地安老的長者,由於需要服用的長期病患藥物在內地並無註冊,以致他們必須定期回港就醫取藥。港府應加快與內地政府商討,放寬港澳醫療機構在其大灣區醫療服務網點,使用香港註冊藥物及常用醫療儀器,確保港人即使在內地求醫,也可得到與香港一樣的醫療水平。

撰文 : 李家聰 聯合醫務集團有限公司集團發展及策略總監

看文章 ・ 賺取 ET Points

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高達$3000優惠券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