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关注者
202
被浏览
1,128,721

31 个回答


帝汶岛分为东帝汶和西帝汶,西帝汶为印尼领土,东帝汶,小、穷、神秘,大概是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可是这片土地背后,却有一个充满着血泪与刀枪的故事。



东帝汶地处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西邻印度尼西亚西帝汶,东南方与澳大利亚隔海相望。从世界地图上看,只是一个不起眼到不用心去找根本找不到的小岛国,总人口不超过100万人,不及成都人口的十分之一!却是经历了我们所无法想象的万重艰辛,在2002年,成为了亚洲最年轻的独立国家



我对这个国家充满了好奇,从印尼飞到西帝汶的古邦,再从古邦搭乘汽车,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落地在了东帝汶首都帝力的土地上。据估计,全国80%的经济活动都在占地面积不及0.34%的帝力进行。



帝力地处东帝汶的北部平原、谷地地带,朝北拥着东帝汶美丽的海岸线,全长735公里,朝南倚靠东帝汶最高山拉美劳山,海拔2963米。帝力市中心离珊瑚礁近在咫尺,特别适合潜水爱好者造访。只是作为刚独立的国家,国力不强,旅游业发展几乎属于空白。



东帝汶人民坚韧不屈的精神在帝力体现出来,人们在战争中被烧毁的废墟上,建起了一座座摩天大楼,引入新时代的商场娱乐设施,褪去满是炮火灰尘的旧袍,换上新时代的衣裳。重建家园,欣欣向荣,但在街头也会遇见很多流浪汉,越往城外走,就能见着越多的平房瓦砾,和满面风霜的当地人。



这个国家的历史让人不忍卒读,战争!战争!还是战争!

被葡萄牙殖民者占领长达400年——

16世纪以前被苏门答腊的宝利佛逝王国和爪哇的麻喏巴歇王国先后统治。

16世纪伊始,就被到亚洲进行商业贸易的葡萄牙所盯上,1520年,帝汶岛初次被入侵。

1613-1618年,荷兰人进入帝汶岛西部,与葡萄牙争夺殖民地。

1859年,葡萄牙、荷兰正式瓜分帝汶岛。

葡、荷两国又在1893年、1904年在帝汶岛发生军事冲突。

二战期间,日本占领整个帝汶岛。

二战后,西帝汶的政权归还给印尼,而东帝汶却被判定为非自治领土,仍由葡萄牙管辖。



可是,葡萄牙准备安排东帝汶独立的时候,东帝汶内部又有了矛盾!

74年葡萄牙放弃海外殖民地,计划78年安排东帝汶独立,这时,出现了三个派别:主张独立的独立革命阵线,主张葡统治下实行自治的民主联盟和赞成与印尼合并的人民民主协会。

三个派别争执难下,爆发了内战,又是战争!

1975年11月28日,独立革命阵线宣布东帝汶独立。



东帝汶的历史写到这里已经让人如鲠在喉,可是战争并没有就此结束。

1975年11月29日,也正是宣布独立后的第二天,印尼宣布东帝汶归印尼所有,并在8天后,出兵侵占东帝汶。人民强烈反抗,印尼残酷镇压。又是战争!

1975年-1999年期间,印尼军队对东帝汶人民施以残酷至极的暴力行为,致使东帝汶人口数消减四分之一,绝大部分人死于饥饿和疾病。多少家庭被枪弹打碎,多少血肉被刺穿!东帝汶流过的血印刻在土地里,石碑上,屋瓦间。人们吃过战争的苦,比任何人都爱护和平。



从帝力往东走,有一座公墓,叫做圣克鲁斯公墓,1991年印尼军队在此地对着和平游行的人民开枪。英国记者麦卡斯偷偷记录下来,引发了联合国的重视。这场屠杀被认为是东帝汶独立斗争的转折点。如今的公墓早已洗去血迹,但人们在这里总会默哀片刻。



终于,东帝汶异常艰难的独立战争在1999年寻找到了转机!

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印尼,印尼社会矛盾大爆发,联合国各国为拯救东帝汶于水生火热中,纷纷向印尼施压,印尼迫于压力提出东帝汶自治的解决方案,但东帝汶人民早已受够了暴政,1999年,在联合国的主持下,进行全民公投,78.5%的选民支持东帝汶独立。

东帝汶终于结束了战争,独立了!2002年成立了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我国是第一个与之建交的国家。



在东帝汶,有一座博物馆是为了纪念这24年印东之战所建立的——抵抗博物馆。

抵抗!抵抗!东帝汶小不辱志,重建家园绝不放弃的精神,在这个博物馆可以一览一二。



这个国家的故事,全部掩埋在土地里,适合徒步旅行。

从帝力出发往东走,地形由平原转向山地,徒步穿越蒙多珀迪多山,一路向东,直抵东帝汶的最东边图图阿拉,靠在海岸线旁,听听海风呼吼,闻闻属于这个国度的味道,甚至可能近距离看到海洋生物。



没有一个背包客会不爱在这个国家,爱上在这里徒步的感觉,穿梭残缺的热带雨林,崎岖山路,再到独特的热带草原,尚未有丝毫商业化,每一次呼吸都是与大自然合奏的交响曲。



等走遍东帝汶,你或许会突然明白,行走天下,追求一切,皆抵不过一个安稳的环境。

愿世界和平,大家不骄不躁,敢哭敢笑。

中国农业科技员,去东帝汶推广化肥。吃不上饭的当地人却不愿使用化肥,说他们用有机肥就够了。

东帝汶是全球20个最落后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基础设施落后,粮食不能自给,食物非常匮乏。当地人的主要食物就是木瓜花、木瓜叶,基本上没什么肉吃。

几年前,刚从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中国小伙蒋敏明,自愿来到东帝汶执行援外项目,在东帝汶纳塔波拉进行玉米地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示范。

刚到东帝汶时,蒋敏明对当地艰苦的生活环境很不习惯。因为生活区的水不干净,散发着一股臭味,没法直接饮用,他不得不开着拖拉机去30里以外的地方打水回来用。

东帝汶的气温长年维持在30到35度,蚊虫比较多,登革热、疟疾、乙脑等传染性疾病频发。

整个东帝汶只有4家医院,药品也比较匮乏。在东帝汶3年,蒋敏明得了两次登革热,其中一次染病,他差点丧命。

每当夜幕降临,一个人待在宿舍看电视的蒋敏明都会被漫天的孤寂淹没。

为了缓解寂寞,他养了一条狗,取名叫小花。从那以后,小花成为了蒋敏明在东帝汶最亲近的朋友。

适应环境的同时,蒋敏明开始了自己在东帝汶的工作,开办种植培训班,教当地农民先进的种植技术,可前来听课的村民屈指可数。

农校校长艾瑞克明白蒋敏明所掌握的种植技术对当地的种植业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帮蒋敏明出主意,让他走出教室,走乡串户去宣传。

蒋敏明接受了校长的建议,开始走出教室,走进玉米地里给村民上课。

上课时,蒋敏明问村民们种地用不用化肥,他们说不用,蒋敏明追问原因,有位农民告诉他,他们用有机肥就已经够了。

蒋敏明告诉村民,有机肥的营养并不能完全满足玉米的生长,需要搭配化肥使用,才能拥有更高的产量。可村民们纷纷摇头,不置可否。

雨季将要到来,蒋敏明紧锣密鼓地在自己负责的30亩地里播种玉米。他想要赶在雨季到来前播种完毕。那样播下的种子经过天然雨水的灌溉,才能更好的生根发芽。

就在这时,整个马拉图托省唯一的一台播种机坏了。蒋敏明检查故障后发现播种机的柴油滤清器损坏。因为在东帝汶售卖的柴油杂质比较多,滤清器堵住了。

播种刻不容缓,蒋敏明和同事赶紧开车去市里买可以替换的滤清器。然而他们俩问了整个市场也没有买到这个在中国随便一家农机店都能买到的配件。

无奈之下,蒋敏明不得不联系国内商家发货到东帝汶。可国内发货一般需要两个星期才能到达。那样可能就会错过玉米的最佳播种时间,这让蒋敏明心急如焚。

隔天蒋敏明吃饭的时候,国内商家打来电话,说新的滤清器一个礼拜就能到。终于,蒋敏明的脸上一扫阴霾,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这个笑容并没有在他的脸上久留,因为他发现在当地招的助手阿缪没有来上班。

阿缪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会了驾驶农机,而且性格温顺,勤劳肯干,是蒋敏明的得力干将。

在当地想要临时找一个像阿缪一样会驾驶的好帮手并不容易。蒋敏明不想失去阿缪,于是他开车赶到阿缪家询问他不上班的原因。

阿缪说:“我得在家帮忙种地,我老婆怀孕了。我之前跟老板你借农机,你都不借给我。我不想回去干活了。”

蒋敏明向阿缪解释自己不借农机是因为农机坏了,可阿缪依然表示自己不会再去帮蒋敏明干活。

再三询问后,阿缪才道出实情,原来他觉得自己的工资太低。尽管蒋敏明一再挽留,阿缪依然不愿回来继续工作。

晚上,蒋敏明回到宿舍。面对着空荡荡地房间,想到急等着播种的30亩玉米地,心中顿时升起了一阵无力感。

来东帝汶后,蒋敏明曾经无数次有过一走了之的想法,但最后总是不知道为什么又留了下来。

滤清器到了后,蒋敏明赶紧给农机换上,这台整个马拉图托省唯一的一台播种机终于重新启动了。

蒋敏明爬上驾驶室,将这台从未开出玉米基地的播种机驾去了阿缪家,帮他们家播种。

当阿缪来到地里,看到蒋敏明正在玉米地帮自己播种,激动地扔下锄头,挥舞着手向蒋敏明奔跑而去.....

阿缪终于同意继续回基地上班,30亩玉米示范地在雨季到来前顺利地播种完毕。

这件事后,蒋敏明才发现自己此前一直都只把阿缪当成自己的员工,从没有真正地关心过他,自然也没法得到对方的真诚对待。

蒋敏明因为这件事受到了启发,针对自己培训课学员少的问题,调整了自己的上课方式。

第二天的培训课,蒋敏明给村民们带来了比课本知识更实际的礼物。

上课前,蒋敏明对前来学习的村民说:只要他们学好了农机操作,就可以免费让他们将农机开回家播种。

不仅如此,蒋敏明还从基地带来了几大袋化肥,前来听课的村民可以免费领用一些化肥回家试用。

这堂课村名们特别活跃,因为平时老师嘴里他们根本买不起的农机和化肥,终于可以在自家的地里用上了!

从那以后中国专家送化肥,借农机的事情在村里传开了,越来越多的村民跑来听蒋敏明的课,玉米地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示范项目的作用才算是真正地落到了实处。

2002年脱离印尼独立的东帝汶是亚洲最年轻的国家。它地处热带,阳光雨水充足,但农业却还在靠天吃饭。

观念和技术的落后,导致东帝汶不少人连吃饭都成问题。东帝汶的人均寿命只有55岁,50%以上的儿童营养不良。

蒋敏明知道东帝汶的人民太需要先进的种植技术。虽然他只是在这做一个小小的现代化玉米种植示范,但是通过这个示范可以带动他们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从宏观上讲,这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蒋敏明觉得,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这样的事业,那才是对自己生命最大的升华。

这也是当初蒋敏明之所以会选择来东帝汶做援助的原因。

东帝汶这个建立不到20年的亚洲新国家,在经历了刚开始的几年动荡后,如今政局还算比较稳定,经济也在逐渐恢复中。

东帝汶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0%,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整个国家的粮食还没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像蒋敏明这样将现代化种植技术带入东帝汶,给当地人做培训示范,是帮助他们解决粮食,发展农业经济的好办法。

相信不久的将来,东帝汶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国际社会的帮助,会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