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共機擾台政治意涵 台海成美中角力戰場|P#新聞實驗室

loading

Last Updated:2021.11.10
開啟音效以達到最好閱讀品質

解讀共機擾台政治意涵

台海成美中角力戰場

2021年10月4日空軍發布即時軍事報吿,中國戰機進入我國西南防空識別區高達56架次,是國防部自去年9月17日定期披露共機動態以來,單日數量最多的一天;截至10月31日止,今年共機擾台累計已達712架次,遠超過去年的380架次。 蔡英文總統正告北京當局,「務必要有所克制,避免擦槍走火」,中國國台辦則稱解放軍演訓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完全是正義之舉。」 共機擾台,是恫嚇或是救己?台海局勢一觸即發,開戰代價有多高?如何化威脅為轉機?
2020/8/26
2020年8月中旬,中國解放軍宣布在台灣海峽南北端等四大海域舉行軍事演習,引起國際關注。雖然最後軍演在青海與海南島舉行,離台灣有一段距離,但共軍8月26日冷不防從青海與浙江朝南海發射東風-26B、「航母殺手」東風-21D等4枚飛彈,警告意味濃厚。
不過,更早一天的8月25日,美國U-2偵察機闖入解放軍東北部,引起中國強烈不滿,因此共軍這4枚飛彈,被視為中國對美國的明確警告。 特別是其中的兩枚飛彈精準落入中國海南島演習地區,也像共軍對美方秀肌肉,宣告可反制美艦在南海「自由航行」。 位於美國防堵中共社會主義擴散「第一島鏈」核心戰略位置的台灣,成為美中對峙的受氣包。
2020年適逢中共建黨99週年,早在2017年美國智庫就曾預言,中國預計在2020年拿下台灣,實現習近平的「中國夢」,但中國近年內憂外患不斷,讓軍事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中國近期武統台灣的機率並不高。

文攻兼武嚇 共機擾台嚇獨

共機「繞島(台灣)巡航」始於2015年,這件事原本是「未公開的秘密」,直到2017年中國央視節目《榜樣》邀飛行員自述駕駛轟-6K與我國空軍「過招」的過程,才讓共軍繞島事實曝光。共軍為了將「繞島」合理、常態化,更在2018年根據電偵機資料,發布《人民空軍繞飛祖國寶島 》紀念明信片,根據中共空軍發言人說法,「繞島」意在維持領土完整。
《人民空軍繞飛祖國寶島 》紀念明信片。(圖取自中共空軍發布微博)
每當觸及台獨相關議題,共軍就會繞台「抗議」。2020年總統大選過後,尚未就任副總統的賴清德在二月訪美,共軍隨即派軍機在不到24小時內繞台2次,國台辦更痛批賴清德「訪美謀獨」,塑造典型的文攻兼武嚇態勢。 對我國國防部而言,「繞島」是活脫脫的挑釁,但共軍繞島航行並非常態;更常出現的情況是「擾台」,也就是共機駛進我國防空識別區(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 ADIZ),或越過海峽中線。
就以10月4日史上頻繁擾台的一天為例,當日中國共出動殲-16戰鬥機38架次(日間34、夜間4)、蘇愷-30戰鬥機2架次、運-8反潛偵察機2架次、空警-500預警機2架次、轟-6轟炸機12架次共56架次,運用多機種、多批次、多空層出擊,將完整的作戰編組全派上陣。
「海峽中線」最早在1954年由美軍提出,這條虛擬線絕大部分位於公海,中國雖不承認,但兩岸軍艦歷來多有默契不逾越界限。 中國外交部去年公開否認有「海峽中線」存在,引發我國外交部長大力譴責,前總統馬英九也呼籲中共當局,若恣意踐踏「海峽中線」,只會讓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
每當共機擾台,中華民國空軍對其發出廣播,由於採用國際搜救或緊急頻道,所以常在監聽空對空廣播的航空迷,或正在附近的民航機也都聽得到空軍的警告,也因此類似的錄音檔也隨之流出。 共軍近年頻繁遠海常訓,「嚇獨」意味濃厚,更多次航經宮古海峽,宣示東海與釣魚台主權。根據國防部與日本防衛省的公開資料,共機擾台的頻率從2015年、2016年各4次,增加到2017年34次、2018年13次、2019年20次,2020年2900餘次。
美國智庫在2017年曾揭露中共有意在2020拿下台灣,2019年元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會發表演說,再次宣誓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並重新定義九二共識為「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對比一年多來共機頻繁擾台,看似中國有意推動統一進程?

美國加碼挺台灣 阻大國海上擴張

這裡必須先思考,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中國想要完整的國土疆域,有誰會「挺」台灣? 2021年中國十一國慶期間,美、英、日、加、紐、荷 6 國在西太平洋進行聯合軍演,是這個區域 25 年來罕見的大規模軍演。10月16日,北京大學「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也在推特發布衛星照,發現有美國、加拿大的兩艘軍艦通過台灣海峽。 為什麼美國在這幾年來不斷地增加對台軍售,更推行「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台北法案)」?陳國銘分析,其實從1993年柯林頓、2001年小布希、到2009年歐巴馬擔任美國總統直至2017年卸任,將近四分之一世紀之長,美國曾一度採取拉攏中國的策略,希望建立「中美共好」的經濟共同體。 但到了歐巴馬執政後期,美國發現中國藉由發展一帶一路在東亞各國發展勢力、竊取美國技術,幾乎有超越美國的態勢,習近平的「戰狼外交」也讓美國備感威脅。
因此當川普上任,又重拾「島鏈戰略」,希望圍堵大國崛起的勢力向外擴散。 台灣位於第一島鏈的核心,戰略位置重要,也成了美國防堵中國勢力擴張的首要防線。
美國在台協會(AIT)2020年8月31日公布兩則美方解密電報,其中一份電報由時任美國國務院次卿伊格爾伯格(Lawrence Eagleburger)發給時任AIT處長李潔明(James R. Lilley),電報中提及,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兩岸政策上採取敵對侵略的態度,或建立軍事投射能力、導致區域的不安全或不穩定,美國將增加對台軍售。 另外一封電報則是1982年美國國務卿舒茲(George Shultz)對台灣的6項保證,其中包含:
  • 美國並未同意設定終止對台軍售日期
  • 未同意對台軍售須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徵詢意見
  • 不會在台北與北京間擔任斡旋角色
  • 未同意修訂「台灣關係法」
  • 未改變關於台灣主權立場
  • 以及不會對台施壓
要求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談判。AIT公布6項保證的解密電報後強調,這6項保證是美國對台與中國政策的根本要素。
美國在台協會2020年9月解密1982年2封電報,強調「6項保證」是美國對台及對中政策的根本要素。(圖取自AIT官網

中共意在突破第二島鏈 也給台灣心理壓力

2016年藍天變色,再換綠地後兩岸關係急凍,再加上2018年中美貿易戰作勢開打,川普政府與習近平政權關係交惡,台灣安全變成中共的出氣筒,「共機擾台」宛如嚴父揍小孩揮舞著鞭子,一邊對台灣政府施壓,一邊恫嚇美國,展現中共已經跨足第二島鏈的戰略布局
不過8月26日共軍軍演的4枚實彈是另一種活脫脫的警告,全球防衛雜誌主編陳國銘說:「這幾枚飛彈讓人想到1996台海飛彈危機,落在基隆與高雄外海的兩枚飛彈。」共軍今年將兩枚飛彈精準落入海南島演習範圍,意味著宣告中國已有能力可反制美艦在南海「自由航行」。
陳國銘分析,雖然他不認為美中衝突會立即拉高到軍事危機,但區域衝突局勢升溫絕對無法避免。中國從內陸試射飛彈警告美國同時,也彰顯武力犯台的實力。至於本就複雜的南海局勢,也將因為這4顆飛彈變得緊張,「越南等國內部一定也會有所動作」。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認為,共機頻擾台其中一個目的,是中國對台美軍事互動頻頻表達不滿,「我(中國)就算奈何不了美國,也能讓台灣感到痛。」
此外,中國也在為超越第一島鏈進行遠海常訓,從轟炸機、電偵機單機遠航到機群訓練,中國擾台除了政治考量,更大的目標是在培養自己的遠征型空軍;同時藉由頻繁的行經我航空識別區,蠶食鯨吞我國空軍活動範圍,同時也在向美國展示火力,「震懾台獨,敲打美國」。 共機頻繁在ADIZ的西南區域活動,台灣戰略研究學會研究員蘇紫雲認為,解放軍的主要目的,也是想在南海部署「海下戰略走廊」,除了掩護自家海軍艦隊行動,也是要防範敵軍潛艦在巴士海峽的戰略通道伏擊。
雖然目前常見的轟6與殲11等機型投彈量不大,且共機擾台次數多到讓台灣人民疲乏,且對民生經濟衝擊不大,反而可能適得其反。不過,陳國銘認為政府仍不可大意,中國飛行器轉向速度快,「若中國南北基地的戰機同時起飛,對我國空軍的追蹤、偵測和反應都是一大挑戰。」
全球防衛雜誌主編陳國銘認為,共軍之所以動作頻頻,意在轉移國際對中國武漢肺炎本土疫情、水患、新疆教育營等內政問題焦點。 「打小孩出氣給別人看,是中國當局常見的一種手法」談到共機頻繁擾台,陳國銘這麼說道。陳國銘指出,出動軍機闖入他國航空識別區,是冷戰時期常見的把戲,一方面展示軍力,同時引起人民恐慌,進而影響經濟。 一如前蘇聯1970年代的「東京急行」,戰機頻繁地飛越日本,更一度迫近東京,讓日本自衛隊承受莫大壓力,高強度、長時間警戒與每次伴飛高額的耗油量,都讓日本政府傷透腦筋。

首戰即「決戰」? 諾曼第登陸早成過去式

國防部發言人日前在臉書發布影片,豪言「有信心即使戰到最後一兵一足,也絕不會讓敵人越雷池一步」,陳國銘認為考量中共武器性能和攻擊力,兩岸開火應該是首戰即「決戰」,一旦擦槍走火,短至幾個小時,最長1天內就會有結果。 「如果沒有第一擊就拿下對方的把握,我想共軍出兵的機率應該不大」揭仲分析,中國目前跨海投送部隊的能力有限,沒有速戰速決的能力,除非我國單方面宣布法理獨立、或是美軍決定駐紮台灣等踩到中國底線的事件發生,否則中國目前武統台灣的機率不高。 「如果現在擅自啟動大型武裝衝突,那我想對中共政權來說,大概首戰就是終戰。」蘇紫雲在公視「有話好說」表示,中國目前內憂外患不斷,解放軍不一定有能力強行對大型島嶼開戰,一個不慎可能導致中共政權動盪。 蘇紫雲說,歷史上來看以小博大後來獲勝的戰役不在少數,我國國軍部署兩岸作戰長達40年,對於共軍登島兵棋推演多次。 2020年9月中旬國防部開始公佈即時共機擾台訊息,幾週後,時任國防部長嚴德發赴立法院國防委員會報告時,也證實2020年共有近3千架次中共軍機擾台,我國空軍伴飛監偵攔截共耗費255億元。國軍現階段都能夠支應,2021年國防預算也會增加空軍作業維持費。
共軍擾台空軍成本
F-16戰機6500美元/小時
幻象戰機9000美元/小時
升空耗費人力1.7人/每架次
F-16戰機
幻象戰機
台灣戰機現況
戰機妥善率70-80%
註/妥善率為可正常飛行戰機數÷總戰機數
資料來源/台灣戰略研究學會研究員蘇紫雲
但蘇紫雲認為,逼退我國空軍防線只是共軍的內心小劇場,國軍早已超前部署,只是秉持「不挑釁、不躁進」的精神;至於空軍消耗戰,蘇紫雲說目前共軍擾台的情況,都還在空軍能夠應付的範圍,反倒是共軍要先擔心自己空軍能否支撐下去。 「從美國的報告中來看,中共主戰機隊大約850架左右,他們同時要騷擾日本、侵擾台灣、應付南海,平均飛行5千公里要換一次機油,國產引擎又不夠,推測他們的後勤相當吃力,戰機妥善率應該在平均值以下。」從蘇紫雲的角度來看,中共空軍的負擔早已到達臨界點。 我國國軍早在《2019年國防報告書》擬定「迫敵奪台任務失敗」作戰目標,藉由機動、隱蔽、分散、欺敵、偽裝、護衛、 謀略、誤導,快速有效地管制損害,並結合三軍火力,利用海域優勢殲滅試圖登陸的敵軍。
整體防衛構想示意圖
至於是否首戰即「終戰」,揭仲也持保留態度。美軍近來一連串的軍事行動,也是在展示美方長久以來印太地區的布局,最快10幾個小時美方軍力就可抵達第一島鏈周邊,但最重要的癥結在「美國多久才能下定決心參戰」,揭仲認為這才是兩岸一旦開戰後最核心的問題。

中國內憂加外患 台海烽火難起?

從武漢肺炎、長江水患、糧食分配、香港國安法、新疆集中營爭議、印度邊境衝突、南海主權、北韓金氏政權不穩、中美貿易戰到俄羅斯老大哥不挺等,近年來中國也處於內憂外患難解的關鍵時刻。陳國銘、揭仲、蘇紫雲都不認為共軍會選在這個時候武統台灣。 即使在2020年8月,共軍演習試射4枚,陳國銘也認為中國意在警吿,真的挑起戰火的可能性不高。 2019年台索斷交,讓中國布局得以突破第二島鏈;加上共軍飛彈如東風26等,射程已涵蓋第二島鏈,看似中國慢慢地突破「美國防線」,但揭仲認為中國衛星體性還不能支援全球作戰,即使在中國彈道飛彈的威脅下,美國依舊有效地用武力嚇阻中國,而且美國政府一直都清楚底線在哪裡。
川普政府雖然對台灣的支持看起來很『熱鬧』,但他一直都踩在灰色地帶,讓中國不至於備感威脅。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 揭仲
2020年9月川普派任國務次卿柯拉克訪台,引發中國高度不滿,台海緊張情勢隨之升溫,美國陸軍「 軍事評論雙月刊 」指出,美國如果想維持捍衛台灣主權的承諾,就必須考慮在台灣部署數萬兵力的地面部隊,不過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所長李大中認為,在沒有正式官方關係的情況下,美軍駐軍台灣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都很低。 卸任之前,擴大對台軍售一項是美國總統慣例,因為無需面對北京外交壓力。不過,美國政府預計擴大對台軍售,其中包括岸置魚叉飛彈等項目,不只數量增加,預算也大幅增加,加大挺台力度,讓中國非常不滿。
歷年美對台軍售費用
共機擾台次數共機擾台次數
單位:十億美元 資料來源: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

美中另類交手 軍事資訊戰互相解密

美國國防部2020年9月初發布200多頁的《2020中國軍力報告》(2020 Report on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報告提及中國仍未放棄武力犯台,並揭露解放軍可能進攻台灣的4種可能:海空封鎖、空中攻擊、結合有限軍力展示及秘密活動,進而引發民眾恐慌以及入侵台灣等。 這份報告更鉅細彌遺地標示出中國軍力分布地圖,從東北到海南島的空軍、海軍基地、飛彈指揮部,還有各類飛彈的射程範圍等。這份報告,展現出美國驚人的情蒐能力。其中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軍事預算持續增加,希望10年內將現有200多枚核彈頭倍增,並實現海、陸、空皆能發射核彈的能力。
中國的軍事預算,多集中用於籌劃武統台灣。報告指出,即使台灣近年不斷發展軍備,但兩岸軍事差距仍難以彌補。 2019年美國國防部首度設置「中國副助理部長」一職,這是該部同級唯一專責一個國家者,首任副部長施燦得(Chad Sbragia)從川普任命至今仍長期主責對中戰略。他曾發出警告,解放軍正以驚人速度快速發展,若台灣保持不變,將對台灣不利。美方將依台灣關係法持續對台軍售,確保台灣具備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
中台軍事預算比較
共機擾台次數
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國防部、國會月刊,公視整理
中台軍事預算佔GDP比例
共機擾台次數
單位:% 資料來源:國防部、國會月刊,公視整理
在美國報告揭露對共軍實力掌握的同時,北京大學主導的「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在推特不斷推文,發布美軍在南海周邊活動的訊息,更在微博挑釁地說「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剛發現twitter帳號被美軍印太司令部關(盯)注(上)了」。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即時發布美國軍機的偵查路線,更在微博公開美軍太平洋從北到南的軍事部署,中美軍事科技競賽早就悄悄開打。這場科技戰連日本防衛省也摻一角,只要共機、共艦靠近日本海域,日本防衛省一定會公開相關訊息;而我國國防部對於美中軍機、軍艦屢屢進犯,則多採「蔽而不彰」,一句「我方全程掌握」帶過。

翻開中共國防白皮書 堅持台灣一國兩制

2019年中國發表《新世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強調台獨分裂勢力是台海和平穩定最大威脅,中國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任何時候、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更措辭強烈地說,中國軍隊將不惜一切代價,捍衛國家統一。
2020年中共軍機一直擾台,兩岸關係再度成為焦點,「他(中國)攻台的戰略就是『首戰』即終戰,就是一旦發動的話,很短時間就要打完,讓你(台灣)根本沒有機會等美軍來馳援,而且美軍根本不可能來了。」前總統馬英九談兩岸關係,強調自己在2015年馬習會重申「九二共識」,為台灣帶來和平,馬英九同時呼籲蔡政府不應引戰,應思考如何「避戰」。
一個多小時的演講引發各界討論,更一度上升至「總統級交鋒」。
蔡總統回應:「最近幾年國際與兩岸局勢變化迅速,無論是共機繞台、香港反送中、美中貿易戰,我們必須比過去更清楚了解,台灣在這個時代所扮演的關鍵角色。」蔡總統定調共機擾台是「武嚇」,呼籲中國克制、不要挑釁,更強硬地說「我們怎麼可以讓別人在自己的領空上耀武揚威」。
這場中華民國前後任總統的「隔空交火」一直沒有歇息的跡象,一方力推「九二共識」台海安定、一方力陳國防自主。隨著共機擾台次數不斷攀升,我國國防預算也屢破歷史紀錄,美台軍售頻傳,政府更主打「國艦國造」,強化台灣自身軍事實力。中科院增程型雄二飛彈的量產計畫,可和岸置魚叉飛彈交互運用,對抗共軍威脅。

台海成角力戰場 美中台三方各打算盤

共機擾台,中國邊練兵邊給壓力、美國藉此調整印太戰略、台灣內部則是意見紛雜,各陳己見,不管是推廣「九二共識」還是「壯大自身軍事力量」,各方的算盤都打得叮噹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