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大編委專訪】新界西候選人黃子悅⁣ @黃子悅 ⁣ 嶺南近年可謂「盛產」年輕立法會參選人,從2016年的游蕙禎、羅冠聰,到今年立法會換屆,同為嶺南學生的黃子悅亦宣布參選新界西。何以嶺南出身的他們會投身選舉?嶺大編委今次找來黃子悅,談談為何她會參加初選,以及過往參與社運,到現時被控暴動罪的心路歷程。⁣ ⁣ 記者:Winky⁣ ⁣ 本周六及日為民主派初選,多位候選人都抓緊時機在投票日前設置街站拉票。下午來到黃子悅的街站,一到埗已經看見一隊警員包圍街站、撰錄資料。「這種情況已經不是新鮮事」,她回頭向記者苦笑。⁣ ⁣ ► 被控暴動 反思身位⁣ ⁣ 學民思潮出身的黃子悅,過去一直於街頭抗爭,就是去年反修例運動,亦路不開街頭——直至理大攻防戰,她於旺角「圍魏救趙」卻被控暴動——「街頭抗爭一直係主線,但係控罪令到我可以喺街頭做嘅嘢已經唔多,亦有限制」,促使她開始思考如何繼續投身運動。⁣ ⁣ 日子下來,眼見街頭抗爭已達樽頸位,她開始焦急,「面對暴動罪,我係咪就乜都唔使做,等坐(監)呢?」於是她思索,背負着暴動罪這個身份,如何繼續推進運動,「會唔會就係我可以喺唔同崗位、唔同戰線上做多啲嘢嘅時候呢?」⁣ ⁣ ► 立法會是抗爭工具⁣ ⁣ 「議會抗爭或能令抗爭運動繼續升溫」,在黃子悅眼中,立法會只是抗爭的工具而不是目標,「讓國際看見香港整個代議制度已經完全失效」。⁣ ⁣ 提到今屆參選的本土派,她認為大家都是以本土作為優先考慮。但她更想提出的是,香港人直到現在都是面對著「被殖民」的狀態。「97前後,我哋香港人從來都冇份決定自己城市嘅政策同命運。無論由上年嘅(反修例)運動又好,到今日反對國安法都好,其實就係一場掌握主體意識、掌握城市決策權嘅運動。」脫離專制政權統治、香港人自己能決定香港的命運,這就是黃子悅眼中的「本土」。⁣ ⁣ 「立法會只不過係一個尚未俾人撕破嘅面具」。她指,在民主議政已經不可行的情況下,立法會原本的功能已經完全失效,香港人不應再妄想在議會內能通過對香港人真正有利的政策或者議案。她亦表示,傳統泛民的存在亦不過是繼續助長維穩政權的合法性。⁣ ⁣ ► 黃子悅:退縮無資格做民主派⁣ ⁣ 黃子悅又認為,只要一眾本土派參選人團結展示堅定反抗的立場,就可增加政權進行清算和打壓時的成本和代價,以及扭轉政局。⁣ ⁣ 「係呢一刻,如果仍然因為咁樣嘅恐嚇而退縮、唔再反抗嘅話,我覺得咁樣已經無資格再自稱民主派。」,又謂「喺中國大陸入面根本冇溫和反對派。所以可以預視到,如果香港今日所有激進派都『被消失』,他日『被消失』嘅就係嗰啲所謂嘅溫和反對派。」黃子悅口中的溫和反對派,指的是傳統泛民。她表示,傳統泛民與本土派最明顯的分別是,前者受舊有的觀念制肘,認為所謂的「反抗」仍需在民主制度之內進行;後者則認為現今的香港社會已不再是民主社會,堅持所謂「民主」方式是沒可能成功。⁣ ⁣ ► 為何不與前戰友合作? 黃子悅:在不同的路線上打同一場仗⁣ ⁣ 同為學民思潮出身,為何黃子悅選擇以獨立、素人身份參選,不與昔日戰友黃之鋒合作?她回答:「我主張香港人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嘅民族身份認同、去除中共殖民等等嘅理念,相對佢哋行嘅路線其實未必一致。」她認為,大家其實只是在不同的路線上打同一場仗。⁣ ⁣ 黃子悅在社會政治參與的履歷其實亦算豐富:2014年雨傘運動時,曾絕食118個小時,翌年擔任前學民思潮發言人。在學民思潮解散後亦加入了教育實驗學社。2020年,她成為了立法會初選候選人。以往作為組織成員的她,似乎沒有足夠的機會表達自身理念。現在以獨立身份參選,反而使她能夠透過初選,向社會表達97年後出生的這一代年青人的想法。⁣ ⁣ ► 「日常生活」遙不可及⁣ 在參政者的外殼下,其實黃子悅仍是一位未畢業的大學生。上莊、re-u、ocamp,擁有u life對一直把時間花在社運上的她而言,是遙不可及的事。「係2019到2020年間,如果有積極參與呢場運動嘅話,我諗其實有好多中學生、大學生都會有呢一種感覺。但對於一啲係運動裏面俾人拉咗嘅學生,其實根本唔會有心情去享受什麼大學生活。」她所面對的,其實也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命運。⁣ ⁣ 同為嶺南校友的羅冠聰在國安法襲港之下,最後也離開了香港。她坦言,面對目前如此嚴峻的政治環境當然會有恐懼的時候。「一日都未去到真係要離開嘅地步,都會想繼續嘗試多少少方法,或者繼續留喺度抗爭。」最後她寄語香港人,即使面對白色恐怖都要繼續支持下去,「儘管唔係我哋呢一代人承受惡果,但都會係下一代。」 #嶺大編委 #黃子悅 #新界西 #民主派初選 黃子悅 Wong... - 嶺南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 Lingnan University Students' Union Press Bur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