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_百度百科

雨量

[yǔ liàng]
一定时间内降下的水分或水量
收藏
0有用+1
0
气象学上的角度来讲,雨量通常指空气中水汽凝结下降及地之水量,露,霜,雹,雪等等,凝结并不包括在内。所谓雨量,就是在一定时段内,降落到水平面上(无渗漏、蒸发、流失等)的雨水深度。用雨量计测定。以毫米为单位。气象台站在有降水的情况下,每隔6小时测量一次。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 [1]
中文名
雨量
外文名
rainfall
别    名
降水量
定    义
一定时间内降下的水分或水量
意    义
衡量地区在某段时间内降水的数据
测量时间
6小时测量一次
单    位
毫米
见载刊物
《大气科学名词(第三版)》 科学出版社
公布时间
2009年 [5]

现象描述

播报
编辑

雨量定义

雨量 读音:yǔliàng [rainfall] 一定时间内以的形式降下的水分或水量,通常以英寸水深来量度
雨量即降水量:衡量一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降水多少的数据。
定义:按气象学上讲,所谓雨量,就是在一定时段内,降落到水平面上(无渗漏、蒸发、流失等)的雨水深度。用雨量计测定。以毫米为单位。气象台站在有降水的情况下,每隔6小时测量一次。 [1]

雨量的划分

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
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
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
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 [1]

计量方法

播报
编辑
雨量是用雨量器和雨量杯来计算的,雨量器是个圆柱形的开口筒,筒口面积在我国多为314平方厘米(直径
20厘米)。为了防止降水蒸发,中上部呈一漏洞型,下部放一储水瓶。为观测方便与上述口径配套有一特制量杯,雨量杯的口径为4厘米,因此每一毫米降水量在雨量杯上的长度为25毫米。为了连续记录液态降水量,水文气象部门多使用虹吸式雨量计或翻斗式遥测雨量计。它们的记录纸,不但记录了总降水量,还可以判定不同时段的降水量或降水强度。以在平面收集到的雨水深度表示,准确程度至0.25毫米或0.01寸。有时亦会以升每平方米 (1 L m-2 = 1 mm)表示。在气象统计名词上,雨量又可称为降雨量,即一定时间内之降水累积量,其中,若降水量若小於0.1公厘视为雨迹。 [2]
注意事项
一定口径的量杯只能用于相应对应口径雨量器的降雨量的测定。如果专用量杯打破或专用用量杯去量另外口径的雨量器的降水量,就要进行换算。 [2]

表示法

播报
编辑

等量线

天气图上,雨量相等各点的连线。它表示雨量分布的特点。可由等雨量线状况,分析出雨区变化、雨量梯度和大小暴雨区等。

雨量图

某一给定时段内某一地区的降水量分布图,可分年、季、月、旬、日或特定时段的雨量图天气分析中所用的时段较短,如24小时雨量图,用以观察与降水有关的天气系统的移动与发展变化。长期天气预报气候分析中所用的时段则较长,如年、季、月或更长时段的雨量图,以观察长期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化。在农业气象工作中,主要用某些作物某些生长发育阶段的雨量图。

我国雨量

播报
编辑

我国的年雨量

我国雨量南多北少,从东南向西北减少。400毫米等年雨量线从东北大兴安岭西坡一直向到西藏拉萨附近,把我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半。我国大陆上年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在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的巴昔卡。但我国年雨量最多的地方还是在台湾省。台湾许多地方年雨量比巴昔卡多,基隆以南不远的火烧寮,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3]

我国雨量日变化

全国雨量日变化,约有三类,即大陆平原式,东南沿海式与西南山地式。
大陆平原式
此式最为普遍,自南向北,内陆低地雨量日变化均属此型。
特点:昼夜雨量分配匀和。夜间比率,春冬稍大,夏秋则减少。
东南沿海式
东南沿海雨量之日变化为标准海洋型式,其昼夜分配,大致虽尚匀和,但集中于清晨的趋势明显,午后通常为雨量最低点。
西南山地式
西南山地之东坡与北坡如川西,川东南等地,虽居内陆,然雨量集中晨夜之现象。
川黔各地夜雨率多在百分之五十以上,超出时间比率甚多。其注意之点有二:
  1. 1.
    夜雨率有随高度而呈递增之势,地形之影
  2. 2.
    无论高度,夜雨率均夏季最小,春季最大,冬季亦不弱。 [4]

降水等级

播报
编辑
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固态降水。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霰雪等,还有液态固态混合型降水:如雨夹雪等。
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小雨:雨点清晰可见, 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时内降水量小于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mm的降雨 过程。
中雨: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5~15mm 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的降雨过程。
大雨: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50mm的降雨过程。
暴雨: 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根据暴雨的强度可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三种。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 50~100mm的降雨过程。大暴雨: 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 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50mm的降雨过程。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 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mm的降雨过程。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2.5 ~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 ~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 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