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警政署-警察史蹟館專區-警界之光

內政部警政署警察史蹟館專區

警界之光

楊日松博士

楊日松博士
楊日松博士合影

  民國16年生於苗栗縣公館鄉福基村,家中排行第五,父親是小學校長。民國30年7、8月間,念完初中的楊日松,在家人安排下赴日本深造。返台後,有機會進入「台大附設醫院專修科」念書,他選擇比較少人接觸的「法醫學」。在民國37年即在當時台灣醫界前輩杜聰明博士引薦下,進入台灣省警務處,在當時的法醫師葉昭渠博士門下實習,這是楊日松一生中最關鍵的日子。及至民國38年刑警總隊成立時,楊博士成為正式法醫師。民國39年「台大附設醫院專修科第五屆」的畢業典禮,與楊日松一同畢業的同班同學,還有當過中研院院士,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任教過的楊振中及馬偕前皮膚科主任的趙榮發等人。

  民國68年2月刑事警察局內部組織調整成立法醫室,設置解剖、檢驗、毒物(臨時編組)等組別,負責死因鑑定、血清學檢測及藥毒物鑑定業務,並由法醫楊日松博士擔任法醫室主任。楊日松博士在他47年的法醫師生涯中,共相驗過二萬具以上的屍體,在民國40至90年代,舉凡國內重大命案、分屍案、滅門血案或政治案件大都由楊日松執行相驗與解剖工作,提供科學與專業的見解,協助刑案偵查,釐清真象,包括民國48年台灣首宗分屍案-屈尺退伍軍人命案,乃至日本女學生井口真理子案、江子翠命案等,深受台灣民眾與被害家屬的信賴。

  對楊日松博士更重要的是推動「中華民國法醫學會」,要讓法醫學會提升層級,先在民國73年6月2日法醫學會成立,由他的四子楊文爵協助,87年的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成立,更是楊日松博士感到欣慰的。於同年從工作崗位上退休,在總統府接受「特種領綬景星勳章」是一般人少有的榮譽。退休後仍常到刑事局擔任法醫室顧問,傳承經驗並提供專業見解,繼續為社會奉獻。

李昌鈺博士

李昌鈺博士

  1938年生於中國江蘇省。1959年畢業於中央警官學校(中央警察大學前身),並分發於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工作,1974年和1975年先後獲紐約大學生物化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1978年為美國康乃狄克州紐海芬大學終身教授並出任鑑識科學系主任,1979年獲聘為康乃狄克州警政廳刑事實驗室主任兼首席鑑識專家,1998年7月出任康乃狄克州警政廳廳長,2000年退休後 擔任康州警政廳的榮譽廳長、紐約州警政廳總顧問、康州警政廳刑事科學中心總監 、紐海芬大學首席教授和國家現場鑑識培訓中心主任、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系客座教授。在此期間仍馬不停蹄地從事教學、研究、演講等工作,且舉凡國際間有重大困難的案件,也都會力邀李昌鈺博士前往鑑識。

  三十多年刑事偵查及鑑識生涯中,李昌鈺博士參與過許多重大的案件,如甘乃迪總統刺殺案、辛普森殺妻案、克林頓總統桃色緋聞案、甘乃迪家族涉嫌性侵害案、白宮助理顧問佛斯特自殺案以及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後的鑑識工作,也數度回台灣協助幾個重大刑案的鑑識,如桃園縣縣長劉邦友血案、彭婉如命案、白曉燕命案、三一九槍擊事件、蘇建和案及連勝文槍擊案等。李昌鈺博士秉持著社會正義感和對受害者及其親人的責任感。用科學方法讓被害者的屍體說話,替自己伸冤,讓證據說話,協助刑警找出兇手。

林同心

林同心(第7屆全國模範警察)

( 第7屆全國模範警察

  臺灣省彰化縣人,於民國37年投考入保一總隊後,於警校第23期警員班受訓結業,隨即調全省各地服務,從屏東枋寮、東港、高雄西子灣、雲林西螺、彰化員林、苗栗新港、淡水關渡到桃園觀音,一直到57年奉調大溪分局擔任巴陵派出所主管。

事蹟:

  1. 58年6月至59年10月間,發動原住民義務勞動,成功的舖出一條寬8公尺長6公里、由下巴陵到上巴陵的產業道路,當地百姓感念其用心,於是將該路命名為「同心路」。
  2. 59年12月至60年1月再度完成了10公里長的全村飲用水管工程。
  3. 60年2月協助巴陵國小建校。
  4. 60年4月再闢建8公尺寬5公里長的卡拉公路。
代表性:
林同心無怨無悔的付出,不求絲毫回報。他持續秉持服務鄉里的信念,央請從事果農業的親戚上山指導學習水土保持,並教種水蜜桃、水梨、香菇。有了路、有了水,有了經濟來源,並積極向電力公司爭取布設電力網路,至此拉拉山因而發光,巨木群和水蜜桃更是聞名遐邇,人人津津樂道!
林同心是一位一等警員兼主管,他熱心助民、拒絕收賄怒斥山老鼠,鞏固山林資源,進而締造了拉拉山事蹟,不僅贏得當地的崇敬,也引起各方的重視,我們更深以有這樣一位傑出的警察同仁為榮!照說興建道路並非警察的責任,而他能不避艱難,不畏勞苦,帶頭施工,終底於成。如果沒有充沛的熱忱、真摰的愛心,和忘我的胸襟,是很難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