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日本政府將審「周休三日」法案 期望打破終身雇用制文化〉。首圖來源:翻攝自 すしぱく )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疫情下「在家工作」成為主流,疫情帶給我們不同於以往的職場生活,這樣的工作模式是否會延續到疫後?日本參議員提出「週休 3 日」提案,民意調查也高達七成民眾支持該政策。

然而「週休 3 日」是提升整個勞動權益還是變相的勞動剝削,以及其此提案於日本整體環境是否真的具體可行,望我們可以透過日本案例找到一個新的工作勞動環境的想像。(責任編輯:陳怡君)

(圖片來源:すしぱく)

根據《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報導,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從 2019 年延燒至 2021 年,極大程度改變人類的生活社交、更催化科技加速「在家辦公」的模式。疫情加速日本社會改變,政府將把「周休 3 日」提案放入《經濟財政管理與改革基本政策》預計 6 月通過,稱將會有助於提升生產力、促進勞動市場的流動,期盼改善傳統職場文化。

儘管 2021 年 4 月東京金融院主辦的民意調查顯示,400 位受訪者有 77% 支持該政策。但是部分專家認為推行此計畫恐沒如此順利,減低工時政策是正向的發展,但是關鍵是勞工是否能接受休假同時薪水減少,恐進而選擇兼職、反而刺激更增長工作時間。

「週休 3 日」提升生產力、有助於家庭與副業

此提案是由日本參議院自民黨議員—猪口邦子所提出,她認為不少公司嘗試過「周休 3 天」的模式,證明日本社會能夠接受更彈性的工作環境、且有助於控制疫情﹔「周休 3 日有助於增加家庭時間、培養新技能、發展副業等」。

根據日本勞動部 2020 年 1 月的調查,在 4191 個公司中、有 8.3% 的雇主提供 2 天以上的周末,若政策能通過編列近明年預算,將有望吸引更多公司加入每週 4 天工作制。

根據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的報導2019 年微軟日本分部實驗性全體員工為期2個月的「3 天周末」計畫,公司表示生產力大幅提升 40%,甚至有效減少23%電力成本、降低 60% 的影印紙張。

4 天或 5 天上班日,由勞工自行選擇

政府考慮推動制度為「自由選擇」,個人可以選擇一週工作4天或5天,將不會由公司來決定。然而反對該政策的民眾主要考量為「減薪衝擊」,勞工問題專家村田博美認為加入退休金考量等,勞工恐不會選擇4天制。

4 天做滿 5 天的工作量,還是要工作 4 天但薪水變低?

目前已經實行4天工作日的公司、通常分為2種類型,第一種是工時不變、改為4天上班時間拉長,此模式將不會影響收入,但員工會較難拿到加班費。

另外一種則是工作日減少、削減薪資,瑞穗證券資深市場經濟分析師Toru Suehiro表示﹔「減少收入絕對是不可避免的」,預估勞工將月收入平均減少5萬1千日圓(約新台幣1萬3千元),並提出目前因為新冠肺炎的衝擊,實施4天上班制的公司主要目的恐怕是為了「降低人事成本」。

日本長年的職場文化較難打破

根據  1977  年詩人森常治的《無殼的雞蛋》:「歐美人好比有殼的蛋,是獨立自主的個人;日本人則是黏稠而不堅硬、無一定形狀而非定型的無殼蛋。」點出社會氛圍充滿強化「群體主義」勝過飄無的「個人主義」,導致傳統處事、社會規範(Social norm)較難有變化。

自民黨原先提出「4 天工作日」的構想是,為打破日本長久一來「終身職場」(一生待在同一個職位)的傳統,為了可以多元化職場讓更多不同背景的人互相合作、促進勞工流動,推動多一天的假期,能夠促使人們參與不同職業培訓、學習新的技能、斜槓發展副業。

Toru Suehiro 則認為多出來的周末,人們恐怕會選擇休閒勝過於學習,更何況日本的「兼職教育」基礎建設並不完善,更認為這種新工作文化需要更多時間來改變:「提出勞工若多休假、將會自動自發的多學習、提升工作產能,這樣的因果關係說服力很弱」。

推薦閱讀

【你確定想「週休 3 日」嗎】薪水照領、贈家庭旅費!全球企業瘋實驗「週休 3 日」,為何有員工不買單?

台灣 2018 的第一個世界冠軍:休假旅行也要工作的國家,台勞是全球居冠

勞基法又有 Bug?同樣是媒體,紙媒、TV、網媒記者卻可能面臨不同休假標準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日本政府將審「周休三日」法案 期望打破終身雇用制文化〉。首圖來源:翻攝自 すしぱ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