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贞慧(明末清初散文家)_百度百科

陈贞慧

明末清初散文家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陈贞慧(1604年-1656年),字定生,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中国明末清初散文家。 [16]
明末诸生,后中乡试副榜第二人。父陈于廷,东林党人,官左都御史。陈贞慧是复社成员,文章风采,著名于时,与冒襄、侯方域、方以智,合称“四公子”。曾与吴应箕、顾杲共议声讨阮大铖,由吴应箕起草《留都防乱檄》,揭帖于南京,为阮大铖所恨。南明弘光朝,受阮大铖迫害,曾一度入狱。入清不仕,隐居家乡,10余年不入城市。
陈贞慧的文章婉丽闲雅,兼擅骈、散两体。记载掌故及纪念明末“清流”和殉难人士的作品,多寄托故国之思。又《痛史》及《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从书》第一辑,收录《过江七事》一种,专记弘光朝的史事,题为陈氏之作。著有《雪岑集》《皇明语林》《山阳录》《书事七则》《秋园杂佩》等,后三者收入《太仓先哲遗书》,合称《陈定生先生遗书三种》。 [15]
定生
所处时代
明末清初
出生地
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市)
出生日期
1604年
逝世日期
1656年
主要作品
《雪岑集》《皇明语林》《陈定生先生遗书三种》
本    名
陈贞慧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陈贞慧是明末诸生,又中乡试副榜第二人。曾与吴应箕、顾杲共议声讨阮大铖,由吴起草《留都防乱檄》,揭贴于南京,为阮所恨。南明弘光朝,受阮迫害,曾一度入狱。入清不仕,隐居家乡,十余年不入城市。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陈贞慧成为生员。 [3]
崇祯二年(1629),张溥张采整合十几个社团成立复社,同年,陈贞慧加入复社。 [6]
崇祯三年(1630),陈子龙来到宜兴,陈贞慧将其聘请到亳村家中,为长子陈维崧启蒙。同年秋,父亲陈于廷奉召入京,陈贞慧将其送至扬州。 [6]
崇祯五年(1632),陈于廷罢官回到故里,陈贞慧随父亲回到故里,倾家财结交宾客。 [6]
崇祯八年(1635年),父亲陈于廷去世,陈贞慧开始独自掌管家族事务。这时,与陈于廷不和的周延儒开始打击陈家,在文震孟的帮助下,才渡过难关。 [3]
崇祯十年(1637年)春,陈贞慧留梅朗中在家,与其共同读书。 [13]
崇祯十一年(1638年),陈贞慧与复社名士吴应箕顾杲等在陈贞慧家乡草就著名檄文一篇,名为《留都防乱公揭》,严厉挞伐阉党阮大铖。并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阮大铖正在南京时公布于市。由于这篇檄文的传布,至使阮大铖不能在南京立足。 [12]
崇祯十二年(1639年)参加乡试。同年秋,携其子陈维崧赴南京。吴应箕创建广业社于金陵,陈贞慧每日与社友饮酒,指拆藏否,以为笑乐。 [14]
崇祯十七年(1644年)4月25日,北京陷落,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阮大铖、马士英卷土重来,重新掌权,打击复社。陈贞慧被诬陷入狱。不久在兵部左侍郎练国事的干预下获释。 [12]
清顺治二年(1645年)6月8日,南京陷落前,陈贞慧隐居家乡亳村,深居简出。 [12]
顺治十三年(1656年),陈贞慧去世。 [2]

主要影响

播报
编辑
陈贞慧文章婉丽闲雅,兼擅骈散两体。记载掌故及纪念明末“清流”和殉难人士的作品,多寄托故国之思。

历史评价

播报
编辑
明末文学家陈子龙:此客乘青翰,飘然若有神。(《赠陈定生》) [7]
清代学者徐乾学:赠公(即陈贞慧)以贵公子用节概推重搢措绅间。 [3]
清代经学家蒋永修:折节读书,所交尽一时名士。 [3]
明末清初散文家汪琬:诸名士尤慕君气节,故皆师事少保公,而与君相亲爱。 [3]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陈贞慧著有《雪岑集》《皇明语林》《山阳录》《书事七则》《秋园杂佩》等;后三种收入《太仓先哲遗书》,合称《陈定生先生遗书三种》。 [5]

人际关系

播报
编辑
关系
姓名
简介
祖父
陈一经
字怀古,至性纯孝,著有《四书大全》,乡里私谥曰孝洁先生。
父亲
陈于廷
(1566年—1635年),官至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衔。
妻子
汤氏
(1608年-1642年),正室,汤兆京之女,诏赠淑人,生子陈维崧、陈维嵋陈维岳,生女两人。
时氏
(1620年-1658年),侧室,诏赠淑人,生子陈宗石、陈维岗。
儿子
陈维崧
(1625年-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明末清初文学家。
陈维嵋
(1630-1672),字文鹭,一字半雪。邑庠生。工词,为阳羡词派作手之一。
陈维岳
(1635-1712),字纬云,号苦庵。清诸生。擅填词,为阳羡词派重要成员。
陈宗石
(1644-1720),字子万。入赘侯方域家,授例选黎城县丞,擢安平知县,旋擢户部主事。
陈维岗
与兄陈宗石共同入赘侯方域家。
孙子
陈屡端
字求夏,有文名。
(以上参考资料) [1] [8-11]

史料索引

播报
编辑
《清史稿·卷五百一·列传二百八十八》
陈贞慧,字定生,宜兴人,明都御史陈于廷子。于廷,东林党魁。贞慧与吴应箕草留都防乱檄,摈阮大铖。党祸起,逮贞慧至镇抚司,事虽解,已濒十死。国亡,埋身土室,不入城市者十馀年。遗民故老时时向阳羡山中一问生死,流连痛饮,惊离吊往,闻者悲之。顺治十三年,卒,年五十三。著有《皇明语林》《山阳录》《雪岑集》《交游录》《秋园杂佩》诸书。 [4]